浙江湖州:石斛开出“致富花”
6月8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舞阳街道山民村村民在晾晒石斛花(无人机照片)。 6月8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舞阳街道山民村村民在整理待烘烤的石斛花。 仲夏时节,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舞阳街道山民村的铁皮石斛花陆续进入盛花期,当地农民忙着采收鲜花,供应市场。近年来,山民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采取党支部+强村公司+农户模式,目前全村种植铁皮石斛1000多亩,石斛花年收入超过600万元。
作者:谢尚国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09秦岭乡村:“头雁”领飞振兴忙
要把乡村振兴的蓝图变为现实,最缺的就是时间!今年50岁的冯德全说。一年前,冯德全放下大城市优渥的工作,主动请缨到秦岭中的小韩峪村帮扶群众致富。短短一年时间,这个小山村已经建起了香油厂、粉条厂等多家企业。像老冯一样,许多秦岭山村中的头雁们,都忙得脚打后脑勺。在他们时间去哪了?的感叹中,秦岭山村正在发生变化。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小韩峪村地处秦岭腹地,全村521户1815人。小韩峪村是陕西行政学院的包扶
作者:姜辰蓉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09河南光山:油茶富民路越走越宽
打了几十年零工的河南省光山县农民黄友德现在终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在该县的司马光油茶园当了田间管理小组长,每月有3000元的工资。而他在自家房前屋后种的10亩油茶树,去年也收获了1000多斤油茶籽。 黄友德在司马光油茶园里除草。新华社记者刘金辉摄 绵延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的大别山回响着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壮歌、映照过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历史雄姿。光山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决策地。光
作者:刘金辉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09河南禹州:沃野麦浪黄 穗满正收仓
日前,河南省禹州市全面进入小麦收割季。范坡镇和小吕镇是禹州的粮仓,一台台小麦收割机在金色的麦田中来回穿梭,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作者:耿亚伟 王玉兴、程明辉编辑:人民网-河南频道日期:2022-06-09“滨北粮仓”颗粒归仓忙
6月7日,在山东省惠民县桑落墅镇,农民驾驶农机收获小麦(无人机照片)。 6月7日,在山东省惠民县桑落墅镇,农民驾驶农机收获小麦(无人机照片)。 6月7日,在山东省惠民县桑落墅镇,农民驾驶农机收获小麦。 眼下正是冬小麦收获的季节,滨北粮仓山东省惠民县抢抓有利天气,积极开展三夏生产作业,颗粒归仓。
作者:郭绪雷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08我们的田野——三夏农忙好风景
6月7日,村民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大有镇腊恰畈村整理秧苗(无人机照片)。 6月7日,村民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龙泉镇马鞍村水田里插秧。 6月7日,在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宋庄村,农民趁着晴好天气收获小麦。 三夏时节,各地进入夏季农忙期,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事劳作,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作者:万再祥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08发展特色产业 打造“未来乡村”
6月7日,在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龙上村,梯田与青山、农房相映成景(无人机照片)。 6月7日在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龙门秘境村落景区内拍摄的森林小木屋(无人机照片)。 6月7日,游客在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龙门秘境村落景区内的攀岩馆体验攀岩。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通过美丽城镇、村落景区、幸福村社等建设,不断提升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依托当地生态优势和人文资源,打造美丽乡村景观带,发展高山农业种植
作者:徐昱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08黄桃飘香,“桃醉”中江
眼下正值黄桃成熟期,黄桃种植大县四川省中江县又开启了抢摘模式。 连日来,在中江县南华镇严家坝村的启蛰临生态产业园里,果农们忙碌着,满脸笑容。600余亩黄桃林中,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果林里,工人们正熟练地对黄桃进行采摘、装筐,再陆续装车运往不远处的加工厂房进行分拣、套袋、装箱。大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手上梳理着一年的收获。 村民正开心地采摘黄桃。中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有时间就过来摘果子。在家门
作者:刘海天 肖开丰编辑:人民网-四川频道日期:2022-06-08福建:人鸟和谐共家园
在连江县山堂村,一群鹭鸟和须浮鸥伴随着犁地机,上下翻飞、觅食嬉戏(5月29日摄)。 大批鹭鸟在连江县山堂村的稻田里觅食嬉戏(5月29日摄)。 几只黑翅长脚鹬飞过连江县山堂村(5月29日摄)。 近日,在福建省连江县山堂村,农民在水田中劳作时,吸引大批鹭鸟在周边觅食嬉戏,构成一幅人鸟和谐的田园美景。近年来,福建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显著好转。
作者:魏培全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06海南:火山荔枝“火”力足
进入5月,海南荔枝陆续成熟上市,进入采摘高峰。肥沃的火山地质土壤赋予海南荔枝不一样的美味。在海口市各荔枝产地,采摘、保鲜、打包伴随着丰收的喜悦,一串串沉甸甸的海南荔枝乘风过海,成为全国各地消费者舌尖上的美味。 说起海南荔枝,尤以生长在火山岩这一特殊地质上的荔枝最为出名,肥沃的火山地质土壤让这里生长的荔枝拥有不一般的美味。每年荔枝丰收季,全国各地客商纷至沓来,小小荔枝托起了果农们的致富梦,也让全国各
作者:潘世鹏编辑:经济日报日期:2022-06-06贵州玉屏:田间插秧忙
时下正值插秧的最佳时节,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的农民抢抓农时,开展水稻秧苗种植,田间地头一片忙碌。
作者:胡攀学 摄编辑:人民图片网日期:2022-06-06芒种至农事忙
6月5日,河北省遵化市刘备寨乡安各寨村农民在麦田去除杂穗。 6月5日,在江苏省宝应县夏集镇双塘村,农民在集中育秧田里管护水稻秧苗(无人机照片)。 6月5日, 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卞桥镇田间收获小麦(无人机照片)。 芒种将至,田野处处呈现一派忙碌景象。
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06河南济源:“流动加油站”送油到田间
6月4日,中石化工作人员在河南省济源市克井镇的麦田里为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加油。 6月4日,中石化工作人员在河南省济源市克井镇的麦田里为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加油。 三夏时节,中石化河南济源分公司组织流动加油站送油到田间地头,为在田间作业的农业机械加油,确保三夏期间农用柴油供应。
作者:苗秋闹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06雅鲁藏布江畔:种树“禁区”已成林
被林木覆盖的雅鲁藏布江畔(5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西藏山南市扎囊县,边久(前)在雅江边的造林地里指导工人种树(5月26日摄)。 在西藏山南市扎囊县,边久在雅江边的造林地里查看树苗长势(5月26日摄)。 流经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时,雅鲁藏布江宽阔而平静。曾经,其中游沿岸几乎一棵树都没有,冬春时节,河道裸露,风沙肆虐。 1967年,老家甘肃的农校毕业生李纯禄被分配到山南工作。赶赴工作地点的路上
作者:孙非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06云南丽江:花卉产业促振兴
5月31日,工作人员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内整理鲜切花。 5月31日,工作人员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内搬运鲜切花。 5月31日,工作人员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内修剪花枝。 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依托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打造高端鲜切花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1月至今,园区马蹄莲、玫瑰鲜切花产量约300万枝,销售收入近700万元。
作者:王冠森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02河南上蔡:麦收时节遍地“金”
6月1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无量寺乡,收割机在麦田作业(无人机照片)。 6月1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无量寺乡,收割机在麦田作业。 6月1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无量寺乡,收割机在将收获的小麦装车。 时值三夏,产粮大县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146万亩麦田里麦收正酣,遍地流金。截至6月1日10时,上蔡县麦收面积达60.98万亩,日出动收割机3860余台,奋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
作者:张浩然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02浙江桐乡:蚕农喜收“黄金茧”
日前,浙江省桐乡市凤鸣街道蚕农喜迎丰收,新茧种黄金茧产量喜人。 桐乡市是我国重要的蚕桑产地之一,有着悠久的蚕桑生产历史。近年来,桐乡市通过企业订单+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蚕桑合作社以科技特派员项目引进品种优、抗病性好的新品种,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此外,桐乡市以黄金茧规模试样成功为开端,逐步发展出多个蚕桑新品种,同时通过引进相关蚕桑加工企业,实现产品多元化,提升产品附加值。
作者:孙鹏编辑:人民网-浙江频道日期:2022-06-02河南南阳:“黄金麦田”收割忙
广阔田野麦浪翻滚,机声隆隆收获忙。连日来,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彭营镇南王庄村组织当地农民、收割机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南阳工务段管内焦柳线铁路两侧,拉开夏粮收割的序幕。他们利用晴好天气,在田间抢收小麦,确保今夏麦子颗粒归仓。
作者:慎志远编辑:人民网-河南频道日期:2022-06-01浙江舟山:守住绿水青山 做大美丽经济
5月30日,舟山市定海区新建村里游人如织,各地游客纷纷前来打卡。因具有海岛特有自然景致且融民俗民情等体验内容于一体,该村成了远近知名的网红村。 近年来,新建村锚定发展美丽经济方向不松劲,结合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乡村、田园、文化、景区的发展路径,先后建成以艺术实习采风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创意壁画村等为特色的南洞艺谷,建成火车广场、渔人码头等旅游文化景观区,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新路子。
作者:孙鹏编辑:人民网-浙江频道日期:2022-06-01西藏戈壁荒滩上的植物工厂 让戈壁变良田
5月29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戈壁田园植物工厂和绿之源智慧农业项目的工人正在劳作。建在戈壁荒滩上的智慧农业和植物工厂项目是由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和扎囊县委县政府于2019年重点招商引进的项目,项目不依赖当地的土地质量和气象环境,真正实现了人工模拟可控生态环境下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每年安排当地藏族同胞8500人次就业,并可使沙漠变绿洲、戈壁变良田,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作者:杨华峰 摄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