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长春,春寒料峭。为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这座城市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居家办公、学校停课……疫情防控紧要关头,广大志愿者挺身而出,向险而行,微光成炬,凝聚起吉林大地抗疫的磅礴力量。其中,来自吉林省民政厅的近80名党员组成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和突击队,积极下沉社区,与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一起勇挑重担、昼夜奋战,为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筑起了一道温暖的屏障。
镜头一
在寒风中坚守
3月23日6时许,天刚蒙蒙亮。吉林省民政厅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早早来到长春市南关区南岭街道华阳社区的执勤点,穿好防护服、整理好防护物资,与上一个岗位的志愿者们对接完毕后,开始了当天7个小时的站岗值守。
华阳社区是吉林省民政厅“双百共建”社区。3月9日,得知华阳社区防疫物资紧缺,省民政厅第一时间帮忙协调解决,先后为社区送去了方便面、牛奶、面包、煎饼、矿泉水和防护服等。
华阳社区属于没有围墙的半开放式社区,为了严格落实好居家封闭式管理,社区设置了多个值守点。为此,吉林省民政厅迅速组建志愿服务队,承担了其中两个点的值守任务。每个点每班岗有两名志愿者,每班值守7个小时。初春的长春并不温暖,时有下雪、刮风,最低气温甚至达到了零下10℃。在外面站上一个小时,腿和脚就没什么知觉了。大家或跺脚、或跑步、或干脆拿起铁铲扫雪干体力活儿活动一下。
从3月20日开始,长春市对所有小区(村)和社会面实行提级管控,除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医护人员、保供人员等,所有人员不得出封闭小区(村)。
那一天,正好轮到吉林省民政厅规划财务处的蔡娜在社区值守。一位平时喜欢遛弯的老大爷想到社区周边走走,被蔡娜及时拦下。老大爷心里想不明白,说话的语气一度很急躁:“周围没什么人,我咋就不能出去呢?”
“大爷,现在全市所有社区都在实行封闭管理,减少人员流动,才能有效阻挡病毒传播,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经过几番劝导,大爷的心情平和下来。“姑娘,你看起来和我闺女一般大。大冷天的,在外面站岗也不容易,家里孩子怎么办啊?是爱人在陪着吗?”
蔡娜指了指身边的志愿者,笑着说:“大爷,这个就是我爱人。得知咱们社区需要志愿者,我们就一起报名了。我俩有一对双胞胎女儿,8岁了,暂时由家里老人帮忙带着呢!”
听闻此话,大爷扭头回楼栋了。不一会儿,拎着一个冒着热气的暖瓶和两个装满热水的矿泉水瓶下楼了。“姑娘,天气这么冷,你俩喝点热水,暖暖手吧。”说罢,大爷又转身回家了,“我知道了,在家待着就是对你们最大的支持。”
蔡娜告诉记者,在吉林省民政厅志愿服务队,像她这样的夫妻档志愿者还有好几对,有的在同时站岗,有的在错时执行任务。其他同事也都是克服了种种困难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之中,大家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紧密团结、并肩作战,“我们坚信,一定会战胜疫情。”
镜头二
时刻待命出发
3月15日下午,吉林省民政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李艳梅接到了省直机关工委打来的电话:“需要20名志愿者待命,夜里随时有突击任务”。得知这一情况,民政厅迅即从志愿服务队里抽调了10人,又通过微信群招募了22人,一支32人的突击队就这样组建起来了。
然而,突击队需要去哪儿?需要做什么?谁也不知道。为此,突击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建立了微信群,队员们商量着把群组的铃声单设了一个,而且把手机铃声调到最大,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
直到第二天,突击队的任务才终于明确——需要前往离市区较远的北湖街道兴华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兴华社区共有27栋居民楼,社区防疫工作十分艰巨,我们赶过去的时候,社区工作者已经六七天没回家了。”突击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李智峰说。
兴华社区位于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离市区20余公里,公交、出租、地铁全部停运,突击队的队员们只能互相搭车前往,有的队员往返一趟就近70公里。志愿服务的内容也不固定,吉林省民政厅机关党委的康永作为联络员,每天负责与社区对接认领志愿服务任务,再通过微信群下发给各个队员。
李智峰告诉记者,突击队最主要的任务是协助社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队员们分工合作,有的维持秩序、有的扫码登记、有的配合医护人员。第一次任务,就给李智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天,大家从中午一直忙到晚上6点多,我们这一组共检测了700多位居民。医护人员每检测完一人就需要用免洗消毒液消毒一次双手,寒冷的天气里每次消毒都像浸在冰水里一样。最后,她们手抖得连棉签的包装袋都撕不开了。”居民们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有的把自家的水盆拿出来,在里面倒上热水,让医护人员偶尔暖暖手。
3月22日,兴华社区开展第八轮全员核酸检测。为了最大程度地方便居民,这次采取的是移动式检测。一个楼栋的居民全部检测完毕后,突击队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再把桌椅、试剂、照明灯、防疫物品等搬到下一个楼栋。22时,检测现场漆黑无比,只有一盏盏小型照明灯将微弱的灯光照射到检测居民的脸上。一家高层住户将自家的灯带从6楼一直垂到2楼。在无尽黑夜的笼罩下,那束灯带显得格外明亮,让在场的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和突击队队员都感动无比,“只要我们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地工作,居民们都能看得见。”
与核酸检测工作相比,最难的当属上门发放“试剂盒”。兴华社区很多房子都是6层板楼,没有电梯。突击队的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一级一级艰难地爬上楼梯,一爬就是六七个门栋。口罩密不透风,再加上眼罩有雾气,里面的衣服几乎都湿透了。即使像李智峰这样的壮年男子,也直呼像“刚跑完十公里赛跑”一样难受。
艰难的任务中,也有不一样的感动。有一次,李智峰和社区网格员一起上门发放试剂盒。在给其中一户家庭发放完毕后,网格员偷偷告诉他:“刚刚去的是我家。”厚厚的防护服下,网格员的妈妈没有认出自己的女儿,网格员的孩子也没有认出自己的妈妈。看到这一幕,李智峰的泪水夹杂着汗水在眼窝里打转,和网格员又敲开了下一户居民的门。“疫情之下,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奉献着,也因为这一份份奉献,社区疫情防控网才会更牢固。”
镜头三
就近服务社区
除了志愿服务队和突击队,吉林省民政厅还有70余名党员下沉到居住的社区对接抗疫工作,他们积极亮身份、做表率,承担着社区分配的站岗巡逻、劝返群众、物资托运、环境消杀等任务。安全监督管理处的王红月就是其中一员。
3月12日,长春市所有机关单位实行居家办公,王红月第一时间在微信上与居住地社区的党委书记取得联系:“您好,我是吉林省民政厅干部,申请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随时都能参与志愿服务。”
3月13日,长春市开始全员核酸检测,王红月便在社区内上了岗。此后的几天,几乎每天都是从早晨7时忙到下午5时。
王红月主要负责核酸采样现场的分检工作,每天需要近距离分检2800多户的近6000名居民,嗓子哑了、腿站麻了,她也未曾请假一天。为防止上厕所脱衣服造成二次污染,王红月和其他志愿者一天都不敢喝水。
“我的孩子刚满3岁正需要妈妈,医院让我必须去做的手术也拖了又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深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面对疫情,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为能守护这万家灯火而骄傲和自豪。”王红月说。
年近60岁的毛占义,是社会救助处的一名老党员。民政厅组建志愿服务队时,毛占义报名参加。考虑到老同志年龄比较大,组织拒绝了他的请求。居家办公后,“闲不住”的毛占义又向居住地社区提出申请,积极参加社区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
因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路过的居民看不清毛占义的长相。有一天,一位居民试探着问:“小同志,多大了?”“明年60岁了。”毛占义答。
“怎么快退了还来当志愿者啊!?”“退休有时限,奉献无时限,能为邻里做点事儿,我心里觉得踏实。”
邻居听后,连说了三个“行”。
这三个“行”是邻居对毛占义回答的认可,而毛占义却脱口而出,这是党的防疫决策“行”,是各级政府的防疫举措“行”,是社区的积极预防和保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