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6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比起镶金边的履历,“挫而不折”的强大内核无可复制

疫情之下,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正经历着一个不一样的春招季,但不管在什么时候求职,不变的是激烈的竞争、纠结的选择。毕业以后,是寻求一步一个脚印的安稳,还是工作想换就换的自由?是留在大城市,怀揣梦想奋斗拼搏,还是回到家乡,扎根基层?这些年,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灵活就业被更多人接受,“为自己打工”成为新时尚。不管怎样,选择一种就业方向,就是选择一种人生,有得到,也有舍弃。人生在每个地方都能发光发彩,只要你努力和坚持。

---------------

选择公务员的职业,和我个人经历有关。我在江南长大,十七八岁就去成都上学,读研又跑来北京,中途在台北、波士顿等地方交换访学,一直是匆匆忙忙地走马观花。青春就是好奇地张望,想看山看水,然后想看更远的山、更深的水……直到有一天,我开始向往暖烘烘的市井生活,选择能落地的稳定幸福。

毕业找工作那年,同学们都仿佛经历了一场兵荒马乱,我也不例外。当时报考了北京市定向选调和中央选调,选调考试进面试的机会更多,面试分值占比更高,更看重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央选和国考因为在同一天笔试,只能选其一,所以就没有挤国考千军万马的“独木桥”。而北京市定向选调的时间远早于央选,我是在即将和北京市签约的时候,才得知央选的笔试成绩。

更戏剧化的是,一边是央选的笔试成绩远超预期,另一边是北京定选的结果公示后必须立马签约,否则就得放弃,我犹豫了。只记得,北京那晚的车流一闪一闪地从我面前飞过,像冰冷的流星,马路对面是橙黄色的万家灯火,我就一直站着,脑补完各种可能。想来想去,找工作实在太累了,任何考试都带着不确定性,不如见好就收。于是,我就和央选报考的单位取得联系,决定主动弃权,替补后一位考生。就这样,我在第一场笔试、第一场面试之后就结束了求职之路。

就我个人而言,“内卷”并不可怕。一旦你想要追逐什么,必然会面临巨大挑战,这种比较是无处不在的。如何整理好“卷”带来的焦虑和无力感,是我们这代人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比起镶着金边的履历,在无数挫败面前依旧生生不息的强大内核才是不可复制的。

那么,真实的选调生活是什么样呢?入职大半年的我总结了三大特征:

一是零距离的众生相。我主要负责所在街道的宣传工作,需要对接各大媒体。有次记者要来拍居民搬家,我就纳闷了,搬家有什么可报道的?后来才知道,拍摄对象是一位典型的“空巢老人”,平时特别孤独,只能以捡垃圾为乐。于是,自己住一套房,还有另一套房用来囤废品……慢慢地,捡来的废品一间房子也放不下,只能堆到楼道,占用了社区的消防通道。附近住户对此十分不满,不断投诉,街道和社区想出各种法子调解,终于把老奶奶视如珍宝的“藏品”全部拖走。

二是群英荟萃的社区工作者。你以为社区工作者都是大爷大妈?那就大错特错了!我日常工作接触到的社区书记中就不乏形形色色的各路“大佬”:有川大高分子物理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有“退隐江湖”的东北“倒爷”,还有陪媳妇考试没想到自己一举夺魁的天选之子。报考社工的有早稻田大学回国的大哥,有西班牙学歌剧的小姐姐,城管队伍中还有退役的全国跆拳道冠军……我逐渐发现,成长的路径其实并不单一,色彩斑斓的鲜活人生同样滚烫。

三是永远在路上的工作节奏。基层工作当然忙,加班加点都很正常。为创建卫生城市,大夏天我们背着垃圾袋捡草丛里的易拉罐、塑料袋;为宣传疫苗接种,我们挨家挨户敲门拜访,遇到不理解的居民劈头盖脸挨一顿骂;大规模核酸检测,我们必须穿上全套防护服,不敢喝水也不敢上厕所,在简陋的棚子里给大家扫码、发试管……过年也没法放假,我所负责的社区有居家观察的住户,社区书记提前准备好饺子挂在门把手上,顺道还给换春联、贴福字,隔着大门送上喜气洋洋的祝福。

经过这段时间的基层工作打磨,我开始对现实世界有更深入的思考。人的成长其实是一种认知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基层治理层面,单拎出一个社区来讲,它的力量资源是非常薄弱的,但这个小小基层肩负的责任却十分重大:上到人命关天的治安问题,下至小区停车难、垃圾没处扔等民生小事,都是棘手的“疑难杂症”。这时候,“共建”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出路。

我是北师大毕业的,所以很了解象牙塔的年轻人有多么“好面子”。然而,“光芒万丈”的学历并不创造长久的个人价值。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平静接受生活的粗糙和磨炼,而不是机械功利地堆砌“优秀”。

上一篇:新华社报道10天后,这群山区孩子从“板房教室”搬进了新校园
下一篇:安徽蚌埠:精彩课后“三点半” 学生快乐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