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村规。近年来,广州多条乡村开展了村规民约修订工作,结合新时代发展,将文明礼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居环境整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等内容纳入新的村规民约中。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多条乡村,感受村规民约下的乡风变迁。
乡村事情村民议
在走访广州多条乡村时,记者发现,如今在修订新的村规民约的过程中,村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此前,在讨论新的村规民约时,从化区凤二村党支部研究提出初步方案后张榜公布,征求村民意见。“在讨论村规民约时,上上下下几个来回,每一个村民都把它当成自家事,都在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新的村规民约定下来了,如何传播、落实很重要。在白云区,民政局福利科大开脑洞,将几千字的村规民约提炼出重点内容,编出一曲仅260字的客家山歌。如今,这支《和谐大源》的客家山歌在有着悠久客家文化的大源村传唱着。配合大街小巷公开栏里的村规民约宣传,村子里形成了村规民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浓厚氛围。
村容村貌大变身
近年来广州各大乡村的人居环境都发生了翻天的变化,事实上,大变身的背后离不开村规民约的修订。
在番禺区的新水坑村,“人居环境整治”就是该村村规民约中的重要一章,该村规民约以7条规定详细列明了村民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要履行的管理责任,明确了各类违约责任,同时紧跟国家政策、结合村情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推动村民积极响应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六乱管理”,自觉做好人居环境“门前三包”,积极开展环境绿化和植树活动。目前,新水坑村已达到省级“美丽宜居村”标准和省级“特色精品村”标准。
另一边,南沙区的深湾村结合村规民约,紧扣“美丽乡村”建设主题,科学规划,统筹推进,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推动垃圾分类,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如今住在深湾村的村民发现,房前屋后堆放的垃圾不见了、杂草清理干净了、道路整洁了、水库清澈了,村容村貌大幅提升。
传承乡村文脉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尤为重要。村规民约的修订和落实为留住乡愁提供了重要支撑。
番禺区新桥村是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该村将传统的每年五月初三“十乡龙船会”龙船新桥景和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等写入村规民约,要求村民群众自觉维护村内历史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建筑风貌,严格落实文物保护经费保障和破坏文物处罚制度,配合做好保护修缮规划,不断推动乡风文化传下去、走出去。
在村民的支持下,该村九成书院挂牌成立了“广东省武术协会精武会番禺新桥武术醒狮训练基地”,创建武术训练团队与特色品牌,并将醒狮文化融入学生课间活动项目,在书院三进区域设置学生书法书画训练室,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演活动等广泛宣传文物保护知识,2021年九成书院被推介为广州市文物活化利用案例。
与此同时,有着悠久客家文化的从化区凤二村建立村党总支部委员挂钩联系经济社、村党总支部党员挂钩联系村民机制,将历史文化传承纳入村规民约中,大力挖掘、传承唱客家山歌的文化,成功举办了广州市客家山歌邀请赛,打响了凤二客家山歌品牌。
而传承着省级非遗项目麒麟舞的南沙区大井村在制定村规民约时,注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井村古村文化的结合,每年开展麒麟舞表演等特色文体活动,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传承了乡村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