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泰州市姜堰区践行“基层党建要从点点滴滴做起”的工作理念,发动全区村(社区)党组织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根本,全面实施“放样子、亮群像”书记项目(简称“放亮”项目),创新构建“三转三办三督”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党群共办民生实事、共建美好家园、共筑和谐社会的浓厚氛围。
唯实唯久,“三个转变”提升项目立项精准度。紧盯群众“急难愁盼”排问题、定方案,努力把每各项目落到群众心坎上。“走出去”,由一厢情愿向一线问需转变。由区委组织部机关科室、镇街相关负责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组成26个联合调研组,分赴全区13个镇街264个村居广泛开展走访调查,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完成528个项目的选题立项。“可操作”,由一把抓向小切口转变。清理楼道、故障路灯排除、翻新老旧破损路面、增设生态停车位、车棚大扩建、成立陪读“帮帮团”、成立“解忧”工作室等等,都被列入本次项目的选题之内,“小切口”的项目更加易于操作,效果可感可知,群众不仅乐见、更愿参与。“创机制”,由管一时向谋长久转变。各村(社区)党组织聚焦环境整治、经济发展、移风易俗等方面,不仅着力解决当下问题,更积极打造长效机制。比如娄庄镇先进村计划对6千米的圩堤进行修复整治的基础之上,建立“1+N”党员带群众分段式巡护机制;天目山街道万众社区疫情期间主动走访园区企业,宣传惠企政策,并致力完善社企联通联建机制;溱潼镇城北社区不仅组建了“古镇党旗红”志愿服务队,同时制定了志愿积分兑换机制等等。
合力给力,“三方办理”提升项目推进实效度。以落地落实为根本,整合各方资源、凝聚推进合力,确保项目落实有力、实施给力。书记领办看“头雁”。强化赋能提能,就“放亮”项目的选题立项、方案制定、推进落实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专题培训,持续开展雁阵讲坛、“轮挂”工程等活动,提升头雁谋项目、建项目、抓项目的实干力;压实工作责任,将项目实施情况作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职述评的重要内容,强化考核、奖优鞭后,比出干劲、激出动力。党群共办众“拾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建立党员包办责任制,确保每个子任务落到具体人员、见到具体样子;开展“党群组团”活动,由积极党员主动联系群众,围绕项目实施进行组团,带动群众参与项目实施,目前已有1万余名党员带动69000余名群众参与到项目的推进实施中来。专家协办强“驱动”。在镇街层面,建立联村镇干、乡贤能人、区级机关部门“外脑”为主体的专家智库体系,专家库成员通过列席项目过堂会、项目一线指导等方式,发挥资源和专业优势,帮谋方向、助解难题、共商机制,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独角戏”为镇、村、部门“大合唱”。比如梁徐街道岭家社区通过邀请乡贤能人参与项目规划,协商工程安排,不仅获取智力支持,更获得4.5万元的资金支援。
严督严查,“三项督查”提高项目落实加速度。跟着项目走、盯着问题督,以严督查推动项目快落实、快见效。专项跟进“督”。将“放亮”项目作为基层党建年度重点任务之一,列入基层党建巡回督导清单,由各区级巡回督导组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围绕资金投入力度、项目整体进度、形成机制效度,对项目实行每月至少开展1次“家家到”专项现场督导,“面对面”压实责任,“点对点”解决问题,并形成《督导工作通报》和《督导问题清单》报组织部相关科室,区委组织部统一整理汇总后反馈至各镇街。群众参与“督”。一方面,由村(社区)层面对项目的预期目标、实施步骤、进度安排及责任分工等进行公示,对涉及群众数量较多的项目,在公示前召开村民(居民)代表会议,作出决议。另一方面,坚持把群众“是否认同、是否满意”作为重要标准,由镇街层面组织分村(社区)选聘群众监督员,召开民情恳谈会、项目评议会,把评判权交给群众,对项目的选题立项、推进质效和结题验收等开展评议。舆论宣传“督”。在村部,对榜样党员,通过“好人榜”“美德善行榜”进行广泛宣传;在“先锋姜堰”开辟“放亮”项目专栏,择优推送优秀项目进展、成效和典型案例,激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敢于担当、党员积极参与、群众热情支持、各党(工)委比学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