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9日)上午10:00,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88场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副市长张为、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市邮政管理局局长冯力虎出席,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主持新闻发布会。
上海港集装箱单日吞吐量恢复至九成,浦东机场货物日吞吐量恢复至七成
上海市副市长张为介绍,4月中旬以来,从疫情形势最为复杂严峻的阶段开始,上海以“循序渐进、链式推动”为原则,分批次、有计划地推动重点企业复工复产。总的来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首先,复工复产支撑保障了城市运行。发电供电、信息通信、供水供气、成品油供应等与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环节连续稳定运行,既有力保障了城市脉搏在静下来慢下来的过程中有力跳动,也正在支持城市经济的不断复苏。以电力为例,5月上半月(1-15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用电量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80.5%。
其次,链式复工带动、支撑了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相关产业的持续平稳运行。上海是国际航运中心、中国制造业中心城市之一,相当部分产业牵引带动作用极强,比如产能约占全国四成的芯片制造、占全国三成的关键汽车零部件产业,以及生物医药、化工材料、物流仓储等产业行业。通过龙头企业牵引,以点带链、以链带面,支持带动了一系列产业链的稳定与复苏。
再次,复工复产还打通、带动了供应链物流链恢复运转。运输情况方面,在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下,长三角区域物流较疫情之初效率明显提升。近日,上海港集装箱单日吞吐量已达11万9千标准箱,恢复至正常的九成;浦东机场货物日吞吐量超七千吨,恢复至七成水平;经由高速公路省界道口进出上海的货运车辆单日已达7.8万辆,恢复至常态的三分之二。外贸情况方面,5月上半月上海口岸的进出口监测货值为1886亿元,环比增长17%。
这里我还想特别提一下,目前复工复产取得的进展,与大批重点企业的支持、大量闭环运营生产的一线员工、企业管理者的无私奉献密不可分。他们在疫情期间挺身而出、坚守岗位,换来了城市的平稳运行和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值得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上海:分两阶段推动包括中小微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张为:当然,复工复产的企业范围虽然在不断扩大,但论绝对数仍然还只是小部分。主要原因是前期在疫情胶着的状态下,企业是否能达到高标准的防疫要求非常关键。
企业一般具有人员密度高等特点,如果不能实现有效防疫,疫情极易流入、扩散甚至外溢蔓延,来之不易的复工复产以及防疫局面也只能被打破。因此,前期的复工复产对广大的中小微企业可能感受度还不高、获得感还不强。
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经根据防疫总体形势制定了分阶段的复工复产总体安排以及助企纾困的各项措施,我们也已要求各级产业部门加大力度听取中小企业意见诉求,集中解决问题,引导推动包括中小微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恢复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积极鼓励支持企业恢复运营,也强调复工复产的节奏要紧盯防疫大局改善的节奏有序展开,每个阶段企业达到相应防疫要求并经确认后可复工复产。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至五月底之前,企业主要采取闭环或半闭环运行,主要管理方式包括封闭生产运营、点式复工(指非生产性企业关键岗位的小部分员工,如凭证开具、研发、运维等岗位,在符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点对点”返岗封闭工作不超过一周时间,再“点对点”返回小区);气泡式管理,即具备条件的区在无疫情风险的企业与居住点间,经由企业班车实施两点一线闭环通勤;
第二阶段(6月上旬开始),根据全市疫情防控形势,加快复工复产向纵深推进,持续扩大企业复工面,开放无疫情风险区域内企业与小区间的正常通行。
在这一过程中,欢迎大家向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吸纳,积极完善有关方案,力争早日实现全面复工复产。我就通报这些,谢谢大家。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82+637,新增死亡1例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5月18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637例,其中48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34例确诊病例和637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
5月18日0—24时,新增本土死亡1例。患者 64岁,男性,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入院后因突发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为基础疾病。
截至5月19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919076人,均已落实管控。
昨天,全市本土确诊病例出院266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700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请社区妥善做好接返工作。
5月18日全市共划分防范区56117个,涉及人口数约2022万人
赵丹丹介绍,近阶段,我们持续开展了基于三区划分的“抗原+核酸”组合筛查。根据筛查结果,5月18日全市共划分封控区3109个,涉及人口数约71万人;管控区12842个,涉及人口数约236万人;防范区56117个,涉及人口数约2022万人。
今天,是第十二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与家医相约,和健康相伴。本市6000余个家庭医生团队为850万居民开展签约服务,他们始终肩负健康使命,从孕产期保健到新生儿访视,从风险筛查到健康管理,从全科门诊到护理病房,从康复指导到中医服务,从家庭病床到安宁疗护……本轮疫情以来,家庭医生团队坚守社区防控一线,与社区居民一起风雨相随、健康相守,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默默地奉献着。在此,向你们致以节日的问候!谢谢!
上海拟从5月22日起逐步恢复跨区公交,轨交先恢复3、6、10、16号线
上海电视台记者提问: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城市的生产生活也将逐步恢复,有序恢复城市公共交通势在必行。关于这方面,市民非常关心公共交通什么时候可以恢复运营,能够介绍一下这方面有什么计划和安排?
张为:首先,必须要指出的是,下阶段转向常态化防控之后,对公共交通运行提出了新要求,即:公共交通在为广大市民提供生产生活便利的同时,必须把保障广大市民安全出行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这个安全,不仅包括公共交通本身的运行安全,更包括疫情防控的安全,严防疫情通过公共交通系统传播。
因此,关于公共交通恢复,我们有两点考虑:
一是逐步构建健康出行、具备快速应急处突能力的公交系统。我们将在车站、车厢等处广泛设置“场所码”“数字哨兵”,引导乘客扫码乘车,所有乘客须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乘坐公共交通。同时,还将加快推进“出行即服务”(MaaS)系统建设,整合支付和验码环节,实现一码通行;设置车站缓冲区,迅速开展异常处置等。
二是分步、稳妥地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恢复。共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近期我们已开始在远郊区开展公共交通压力测试。金山、奉贤、崇明等区逐步恢复区内公交线路,巡游出租车也正在逐步开放通行。
第二步,随着全市各区疫情形势的平稳,拟从本月22日起逐步恢复跨区公共交通。综合考虑全市疫情防控和“三区”划分情况,结合公共交通自身防控能力和条件,我们将以覆盖度高的地铁长大干线起步,辅以相应的地面公交线路配套衔接,重点连接交通枢纽、医院、商圈,满足市民基本出行需求。
其中,轨道交通将首先恢复3、6、10、16号线,地面公交优先恢复273条线路,以此为基本网络覆盖所有中心城区,以及全市机场、火车站、三甲医院和各区中心医院(其中连接虹桥、浦东两大机场的始发线路8条;连接铁路上海站、铁路上海虹桥站的始发线路19条;途经医院的线路212条;与轨道3、6、10、16号线衔接配套线路34条)。
此外,关于私家车、巡游出租车的通行,我们正在同步研究恢复方案。
关于对外交通,将在维持目前离沪要求不变的基础上(“48小时核酸阴性+24小时抗原阴性证明”或者“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逐步增加铁路上海虹桥站、上海站到发列车数量。我们将严格查验离沪人员核酸、抗原证明,坚决严防疫情外溢。
随着疫情形势的进一步明朗和出行需求的恢复,我们已在同步制订这一阶段的增线增能计划,后续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增加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的线路、运能。
第三步,直到疫情形势彻底平稳,市内公共交通将全网恢复基本运行,对外交通也将基本恢复。
从整体来看,当前公共交通正处于逐步恢复的起始阶段,可能与广大市民朋友的期待还有差距。请大家保持耐心,并欢迎向我们提出建议意见。我们将根据疫情形势,在确保防疫、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及时优化公共交通安排,并对外公布,更好满足大家的出行需求。
上海:已完成1.8万余辆公交车、449个地铁车站的“场所码”覆盖
解放日报记者提问:请问市交通委于主任,上海公共交通已经停运一个多月,马上要恢复运营了,想问一下如何保障运营的安全?我们又采取哪些防疫措施?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这段时间,交通一直备受市民关注。根据市防控办总体部署,近期,我们会同公交、地铁等城市交通运营单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交通有序恢复各项工作。
第一,细致做好恢复运营准备。针对封控期间车辆设备长时间停用的情况,近期,我们要求运营单位,提前安排人员复工返岗,组织对车辆和设施设备开展运营前的维保、调试、故障排查和防疫消杀。
一是做好设施设备维保。各运营单位对封控期间的公交首末站、公交车、地铁站、地铁列车的接触网、变电、信号、线路、站台门、限界等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和维护。
二是做好运行前安全检查。公交方面对车辆空调系统完成系统的功能性检查和消毒,完成对车辆的例行保养,进行了4万余辆次的安全防火检查,并对1086台充电桩、30座整流站,以及无轨电车架空线网完成安全检查;地铁方面也开展了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灭火器、给水管系、应急照明、疏散标志、临时通道等处于良好状态。
三是做好地铁运行压力测试。从5月5日开始,地铁采用跑图方式磨合、验证设施设备,开展了全网络空载试运行,对暴露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抢修,全面做好恢复运营的各项准备。此外,按照“早发现、早处置”的防疫要求,我们还要求运营单位,在公交、地铁的车辆和车站,采用“一车一码”“一站一码”的形式,张贴或布设了“场所码”“数字哨兵”。
目前,已完成了1.8万余辆公交车的“场所码”张贴;449个地铁车站、37个基地和控制中心实现了“场所码”全覆盖;部分区域枢纽站布设了52套“数字哨兵”。
第二,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是保障交通有序恢复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要求运营单位,严格落实人员、场所的日常防疫措施。
一是加强岗前培训。各运营单位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期分批对所有员工进行了岗前安全教育培训。
二是严格人员防护。我们要求公交车的司乘人员、轨道交通与乘客接触的一线员工,按照“2+1”模式开展核酸和抗原检测(每天上午开展2次抗原检测,下午开展1次核酸检测),其他员工按照“2+2”模式开展核酸和抗原检测(第一天开展2次抗原检测,第二天上午开展1次抗原,下午开展1次核酸检测)。
同时,要求员工做好健康监测,上岗前测体温,工作中规范佩戴口罩,划小管理单元,非必要不串岗,工作交接“无接触”。
三是做好环境消杀。已对第一阶段恢复运行线路的公交首末站、地铁站、车辆等,进行了全面预防性消毒;恢复运行初期,还将对乘客频繁接触的地铁站台、安检设备、自助售票机,公交首末站候车座椅、无障碍设施设备等,每4小时进行1次消毒。公交车每次运营后,进行全面消毒和持续通风。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政府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统一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和确保安全有序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更多线路有序恢复。谢谢!
上海明确乘公共交通防疫要求:戴口罩、核酸证明、扫场所码等
东方网记者提问:我的问题是请问市交通委,市民乘坐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的时候,有哪些具体的防护要求?对乘客有哪些提示?
于福林:要做好公共交通恢复运营后的疫情防控工作,既需要运营企业严格落实交通工具、营运人员的各项防疫措施,也需要广大市民配合和遵守有关的防疫要求。
下面,我就介绍下乘坐市内公共交通主要的一些防疫要求:一是市民乘坐本市地面公交、轨道交通、水上客运、巡游出租汽车、网约车等交通工具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应体温正常(<37.3℃)、随申码为绿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二是乘坐上述交通工具应主动扫描场所码。希望广大市民配合和遵守这些防疫要求,乘坐交通工具时能够主动扫描场所码。这也是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着想,因为一旦出现疫情传播的风险,场所码能够便于相关部门开展快速流调和精准排查,帮助防止疫情扩散。
对于拒绝扫描场所码,或者扫码不符合要求的乘客,工作人员是有权拒绝其进站或乘坐的。同时,对不遵守本市有关防疫规定,擅自乘坐上述交通工具,造成后果的,也将依法追究其相应法律责任。
后续,我们会发布乘坐市内公共交通的疫情防控须知,详细告知有关的防疫要求,希望广大市民关注和配合。同时,我们也会根据我市疫情防控的形势,以及有关的防控要求,及时调整须知,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最后,衷心感谢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让我们共同维护好安全、健康、有序的出行环境。
复工复产如何严防疫情反弹?副市长回应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有一个问题想提给张市长。逐步复工复产后,怎样严防疫情反弹,最大程度保持企业连续生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张为: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分类指导企业疫情防控,分批有序推动复工复产。这项工作的初衷是,希望以少数企业示范带动,探索出一条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相统筹的路径,为后续更多企业兼顾高标准防疫和连续生产积累经验、形成示范。
这些率先复工复产的制造业企业、连续生产型企业,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灵敏的疫情发现机制。比如,提高企业员工核酸筛查的密度,对敏感岗位做到每日两检“早核酸、晚抗原”。对大型企业,我们还要求组建自己的核酸采样队伍。又如,在企业、园区的出入口和相对独立的分区之间设置“场所码”“数字哨兵”,让持有核酸阴性证明进入企业或园区成为行为习惯。
二是建立内部管理流程再造机制。比如,抓好闭环或半闭环管理,为企业提供相对安全、有保障的生产环境。同时,特别关注企业内外部结合点的管理,强化与外界接触人员的防护措施,加大消杀频次。这些都可以防止疫情由外部输入。
又如,按照厂区门口、生产区、生活区、卫生间及废物处理场地、公共空间等不同区域,实施分区分类管理。同时,划小班组单元,同一班组的工作人员尽量一起生产、就餐、休息,班组之间互不交叉,防止疫情传播扩散。这些举措既减低了疫情传播风险,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
三是建立突发疫情高效处置机制。我们要求企业设置一定比例的临时隔离观察场所。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立即对有关人员开展隔离观察并预作排查,在流调人员进驻厂区之前就尽最大努力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强化防疫物资的储备,助力快速处置零星突发疫情。
从一个多月的复工复产实践来看,企业巩固了疫情防线、守住了安全底线、恢复了生产产能,未发生因复工复产而导致的规模疫情。这充分说明已有的经验是有效的,对统筹防疫与连续生产运营以及稳链固链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国际国内疫情的发展仍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随着常态化防控阶段的到来,我们将着力加强完善防控措施,固化推广成熟经验,进一步健全企业内部疫情早发现、早处置等各项机制,真正构筑起广大企业的防控屏障,为企业持续稳定生产运营保驾护航。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在不确定性中争取确定性,构建、实现上海乃至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与韧性。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上海:全市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率还偏低,通过小程序受理复工意向申请3400多件
界面新闻记者提问:我想请问市经信委,本次疫情对企业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冲击比较大,在助企纾困方面有哪些支持政策和具体举措?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中小企业是稳经济、稳市场、稳就业的主体。本轮疫情对本市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困难。
目前全市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率还偏低,其中一部分工业企业已经复工,餐饮、文娱及维修、检测、物流等生产性服务领域受疫情影响很大。
据调查,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通过线下或线上方式维持生产经营的约占65%(其中,封闭生产的约15%,线上线下结合办公的约10%,全线上办公的约40%),维持生产经营的企业中,75%的企业员工线下返岗率不足30%,80%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不到50%。
我们一直高度关注相关市场主体的经营情况和困难问题,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共渡难关。
第一方面是积极落实系列纾困帮扶政策。本市3月底发布了“抗疫助企21条”政策,综合实施减税降费、房租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支持、援企稳岗等措施,目前已有32个部门、16个区出台配套实施细则。比如,通过降低成本帮助中小企业“减”生产经营压力。
减税降费方面,落实国家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优先安排小微企业享受,预计2022年可以为全市相关行业和企业减负1400亿元左右,100多万户次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
房租减免方面,预计国有企业房屋业主将为中小企业减免房租100余亿元,鼓励民营企业、产业园区等非国有房屋业主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
通过金融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增”发展韧性活力。信贷支持方面,目前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约4.96%,为全国最低地区之一,3月份以来,本市各金融机构向受疫情影响的1万多家企业发放贷款723亿元。
融资担保方面,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放大倍数不低于5倍,担保代偿率可以达到5%,帮助企业续保续贷;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2022年新申请的银行贷款,市融资担保中心融资担保费率为0.5%,对创业担保贷款继续免收担保费。近期,本市还将根据企业反映问题和实际情况,研究优化相关的助企纾困政策。
第二个方面是加大疫情期间助企服务。“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平台开设了“守沪战疫”专栏,汇总和梳理各级政府惠企政策300余项,发布2022版惠企政策和涉企公共服务两个清单,主动对接企业融资、防疫物资等需求,帮助企业克服疫情影响。
开通“益企学”频道,上线抗疫政策、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等领域36门课程299个课件,组织400多位志愿专家、170余家园区工作站,推出用工、融资、合同纠纷等公益服务。发布两批公益免费软件产品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清单,58家企业提供协同办公、数字采购、工业互联、云安全等69款软件产品,近一个月共向3400余家企业免费开放使用。
第三方面是依托“益企服”小程序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5月5日,我们在企业服务云正式上线了复工复产服务专窗(“益企服”小程序),设有政策查询、防疫指导、复工自查、复工意向、供需对接等功能。集中发布市区两级、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指引,提供企业复工意向申请入口,畅通受理渠道;依托市服务企业联席会议机制,兜底受理并协调解决企业诉求。
截至5月18日,共8000余家企业完成注册,政策查询超过1.6万次,受理复工意向申请3400多件。近期全市6000多名企业服务专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提供政策宣贯、诉求协调、指导咨询等针对性服务。
随着疫情形势向好,商超餐饮、软件信息服务、生产性服务等领域逐步恢复经营,当前对关键凭证开具、重要科研研发、检验检测维修等关键岗位人员可以实施“点式复工”,即部分人员可以返岗工作一段时间再返家;接下来我市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节奏会进一步加快。
下阶段,我们将贯彻国家《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等政策要求,推动本市各项针对性的助企纾困政策落实落细,持续做好各项企业服务,帮助企业尽快走出疫情影响,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实现稳预期、提信心、促发展。谢谢。
上海:预计6月上旬全面恢复个人邮件快件寄递业务
澎湃新闻记者提问:我想请问市邮政管理局,目前邮政快递行业的恢复情况怎么样?对于市民普遍关心的个人寄递业务恢复是否有具体的时间表?
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局长冯力虎:感谢您的提问。也感谢社会各界和市民朋友对邮政快递业复工复产工作的关心关注。
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人员闭环管理、核酸检测等健康管理要求,采取对场地分区管控,对车辆和快件定时消杀等措施的基础上,全市邮政快递业的复工复产正在积极稳妥、安全有序地推进之中,前不久,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先后发布了两批白名单企业,在各方努力下,行业复工复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分拨中心和网点的运营正在逐步恢复。目前,已有20个主要分拨处理中心恢复了运营,涵盖了邮政企业、国内主要品牌快递公司、跨境寄递企业和外资公司,还有8个分拨处理中心将于近日投入运营,运营的分拨中心已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580多家营业厅、分支机构和网点恢复营业,在岗一线从业人员近2万人,运能运力正在逐步释放。预计到6月上中旬,争取邮政快递企业的所有分拨处理中心、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全部恢复运营。
二是邮政快递业务量正在稳步回升。自启动复工复产以来,各寄递企业积极对接1000多家已复工复产企业,点对点做好寄递服务工作。以无接触配送的方式,着力疏解投递已在沪的邮件快件。我们还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相关经营国际寄递业务的企业,腾库清运、疏解积压的国际邮件快件约6300吨,确保了国际邮件快件转运和投递的畅通。
据统计,5月18日,全行业揽收邮件快件业务量为253万件,投递业务量为214万件,已恢复到平时日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左右。我们预计,到6月中旬左右,行业揽收水平将恢复到平时日均水平的70%左右。
三是个人邮件快件寄递业务正在同步启动。上海邮政EMS现已恢复了政府部门和协议客户的重要文件、发票及重要物品的快递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收寄110万件。
其他各品牌快递企业,按照属地疫情防控的要求,也正在积极恢复个人邮件快件的寄递业务。目前,具备条件的邮政快递网点已陆续开始恢复收寄服务,预计到6月上旬各寄递企业能够全面恢复个人寄递业务。
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各寄递企业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协调各级政府部门,共同推动邮政快递业务的全面恢复工作,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收寄服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