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亚市崖州区抱古村,最美乡村旅游公路从这里穿过,沿途一望无际的田洋风光展示着美丽乡村的发展与变化。绿油油的水稻田,满山遍野的槟榔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落在干净整洁的路面上,崭新的太阳能灯矗立两旁,新建的小洋楼错落有致,三三两两的村民们在家门前惬意交谈,路边花丛点缀,树上花开正艳,水渠里流水潺潺,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三亚市崖州区抱古村。记者 符彩云 摄
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在抱古村睡莲基地,白的、黄的、红的、紫的,“一池睡莲始盛开,千娇百媚入画来。”常年盛开的睡莲已成为抱古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成了村民的“致富花”。
抱古村邻近大隆水库,2016年,抱古村因地制宜引进睡莲产业。2018年6月,抱古村委会以村集体带动贫困户的模式成立香水莲花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发展睡莲产业,不仅全村130户建档立卡户被纳入,获得产业分红,村民还可以到合作社务工,解决家庭劳动力就业问题。抱古村睡莲基地累计种植“九品莲花”热带睡莲17800株,带动全村贫困户脱贫,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三亚市崖州区抱古村。记者 符彩云 摄
“现在基地种植面积60亩,目前主要销往南山景区。根据第二天的订单量采摘,一天最多能采到3000朵。”抱古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真康说,睡莲在三亚一年四季都能生长,花茎可食用,不仅可以用于观赏、供佛插花,还可入药,制作香水,甚至做成美食,以及做成睡莲花茶、睡莲手工皂、睡莲纯露、睡莲润肤乳。
下午5点,睡莲基地内,多支睡莲静静绽放,管理员邢国荣正推着箱子在沼泽田里采摘,只见他将手探入水中,轻轻地托着睡莲底部,将其摘出,动作娴熟。
“我来基地已经4年多了,基地管理的内容主要是负责采摘,杀螺,除草,每月收入3500元,在家门口就近务工,日子也越来越好了。”邢国荣说。
高真康表示,该基地共吸纳3名建档立卡脱贫户和1名监测户常年务工,月均工资3000元。同时,抱古村委会组织全村脱贫户参与基地的种植、除草等大型集体劳动,除发放务工补贴外还按照积分给予分红。抱古村2019年村集体向建档立卡户发放睡莲产业分红7.8万元,2020年发放分红14.54万元,2021年发放分红24万元。
三亚市崖州区抱古村。记者 符彩云 摄
为带动更多村民就业,村里还设有公益岗卫生监督员,保洁员等。随着更多产业项目落地,村民也更有盼头。2021年,由崖州区国有资产管理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抱古村民委员会组成的团队共同建设睡莲种质资源苗圃产业示范基地和睡莲新品种试验加工基地、睡莲文化展示中心等项目。
在睡莲种质资源苗圃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已引进广热带睡莲亚属、广温带睡莲亚属、古热带睡莲亚属、新热带睡莲亚属、澳大利亚睡莲亚属等五个亚属近190个品种睡莲。团队开展热带睡莲永生花产品开发、睡莲花茶加工,培育热带睡莲海南特色花卉产业,并研发热带睡莲鲜切花的贮藏保鲜技术,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2021年,海南海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抱古村达成合作意向,热带水果生物发酵技术研发试验中心在抱古村率先落地运营。现已创新生产出芒果白酒、椰子白酒等。据了解,运营5个多月来,其共聘请村民临时用工200余人次,安排2名村民长期固定就业,已累计发放劳务费用7万余元,采购当地各种水果4万余斤。
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绽放
睡莲种植业走向兴旺,产业结构多元化,村集体经济日渐强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村民生活越发丰富多彩。抱古村是古老的黎族村庄,辖区有13个村小组,总人口有3422人。高真康表示,这里有着打柴舞和黎锦的特色文化,他们将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节日活动,推动非遗传统文化的发展,积极保护民族文化。进一步挖掘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更好地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亚市崖州区抱古村。记者 符彩云 摄
而如今干净整洁的村庄此前也是“脏、乱、差”,公共区域没人打扫,村民卫生意识薄弱,旧物杂物到处堆积。对此,村“两委”和网格员下大力气,从增强村民卫生观念着手,挨家挨户上门做宣传,每月进行一次“红黑榜”评比。并成立红白理事会以及安排联防队员每天在村子巡逻。
生活离不开文明,文明让生活更幸福。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后,抱古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作用,抱古村组织辖村民、党员、志愿者开展了“倡导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主题宣讲活动;开展3·5学雷锋疫情防控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召开“绿色家庭”表彰大会;联合崖州区乡村振兴局开展“五爱”卫生健康大扫除活动……理论宣讲深入人心、为民服务精准细致、志愿服务温暖贴心、移风易俗扎实有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让文明之风沁人心脾、生生不息。
眼前,一幅乡土气息浓郁、人文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未来,抱古村将以香水莲花为依托,以莲花产业为核心,延长产业链,同时挖掘抱古村农业观光资源,打造莲花小镇,探索一条以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