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09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关于机器人木偶戏,她有一个大大的梦想

李秀苹在制作机器人木偶。

“竹马”团队在进行传统木偶戏演出。

李秀苹正在做一件大事。这位痴迷于济南木偶戏的“85后”姑娘,2017年开始义务组织木偶戏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场,迄今累计开展演出活动约1500场,吸引了超20万人次的观众近距离观看木偶戏表演。过去4年,她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创意团队,投入近300万元,十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不分昼夜、寒暑相继地研究机器人木偶戏艺术,并成功申请了多项专利。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李秀苹团队的演出很少,但她没有辞退一位员工。“人不能光盯着困难,这辈子总得为自己的梦想和爱好做件事。”李秀苹说,她很看好机器人木偶戏的未来,因为这不仅是对济南木偶戏这项非遗的传承创新,更能为孩子们提供一种新的陪伴他们童年的艺术形式。

“竹马”的诞生

李秀苹是山东潍坊青州人,那里是“古九州”之一,千百年来人们的生产生活,留下了数不尽的民俗遗产。

在李秀苹六七岁时,她所在的村里逢年过节常有表演木偶戏的艺人前来。艺人挑着一个扁担,里边装着各式各样的木质玩偶,玩偶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脸上的表情惟妙惟肖。

艺人来的日子,村里的孩子们最高兴。他们围在艺人的扁担周围,兴高采烈又极其认真地看着艺人表演。木偶在艺人的手上,跳跃、翻滚,甚至“开口说话”,孩子们哈哈大笑,李秀苹看得入了迷。当时的艺人是流动行走的,这个村表演一天,那个村表演一天,李秀苹就打听艺人明天去哪儿,她会跟到邻村再看一次。艺人也留意到这位“忠实拥趸”,还送给李秀苹一个木偶。那是个穿着古装的“小女孩”木偶,李秀苹珍藏了多年,她把那个木偶当成朋友,说了很多童年的悄悄话。

时光飞逝。长大后的李秀苹学的护理专业,后来到济南一家医院实习。一块实习的一位同学,来自济南华山片区,俩人聊起爱好,同学惊讶地告诉李秀苹,自己村里也有一个喜欢木偶戏的,而且演得特别好。同学口中的同乡人,后来成了李秀苹的丈夫。两位年轻人因为都喜欢木偶戏结缘,最终喜结连理。

婚后的李秀苹在济南安了家,很快有了孩子。孩子睡觉前,都愿意让家长讲故事。李秀苹有天突发奇想:光讲绘本上的故事很枯燥,不如把童年的爱好拾起来,给孩子做一个木偶,一边讲故事一边演给孩子看。这个想法,被李秀苹视为人生的转折点。

一传十,十传百。李秀苹给孩子做木偶、讲故事的事,很快传遍小区。一开始是同一楼栋的孩子,上李秀苹家来听故事、看木偶戏。后来,孩子越来越多,一些全职妈妈也加入进来,给李秀苹“打下手”。李秀苹的家俨然成了一处“四点半学校”。孩子脸上的笑装不出来,那段时间,李秀苹家里天天热热闹闹。为提升孩子们的“观赏体验”,李秀苹专门用一个简易衣橱改制了表演木偶戏的舞台,有幕布、有灯光、有音乐,孩子们看的劲头更足了。

时间来到2017年。李秀苹觉得木偶戏在济南仍有很大市场,她从原单位辞职,开始专门做木偶戏演出,并为公司起名“竹马”。竹马是山东的一种儿童玩具,一根竹竿配上竹篾或者纸箱等制作的马头。李秀苹说,竹马这么简单的玩具,以前孩子能玩很久。她希望自己的团队也能像竹马一样,丰富孩子的童年世界。

科技的力量

传统木偶戏的表演,虽然比不上大型舞台艺术,但也费力劳神。

李秀苹说,刚起步做木偶戏演出时,她就是抱着一个推广的想法,也没想过如何能赢利,一年赚多少。为让更多人了解木偶戏,李秀苹一个人开着车,去找学校、找社区、找培训机构,先跟对方介绍木偶戏,进而强调演出不收费,纯公益。慢慢的,一些地方给了李秀苹尝试的机会。每一场演出都很成功,孩子们看得手舞足蹈,对这种表演形式非常喜欢。

李秀苹的木偶戏,演出内容多是创意团队根据相关传说、故事等重新编制而来,成功之处在于不仅让孩子们看演出,还会加入互动环节,让孩子们边看边思考。

比如《济南传说》,讲的是虚构人物“任汉”在小白兔、月亮奶奶等角色的帮助下,最终打败了将济南泉水搞浑的舜井黑龙,拯救泉城的故事。每次演出只有半小时,但演出结束,李秀苹会给孩子们提问题:“谁才是这部剧里的英雄?”“它为什么能成为英雄?”“朋友们团结协作是不是很重要?”

李秀苹说,每次演出,即使同一部剧,在不同班级会得到不同答案。“你会感慨孩子想象力的丰富,也会思考如何将木偶戏完善起来的问题。”李秀苹告诉记者,根据她的经验,其实孩子们也跟成年人一样,需要有“影评”“剧情解析”。这互动的过程,就是让孩子们思考和成长的过程。同时,李秀苹和团队的原创故事,坚持以当地素材为题材。人们仔细观察也会发现,“竹马”出品的木偶戏,里边有大量的济南本土文化元素,包括民间传说、传统美食、名胜古迹等。

“竹马”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做了一段时间的传统木偶戏演出后,李秀苹发现了问题:尽管木偶戏形式很好,但太单一,缺乏“很酷”的内容,摆在眼前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创新突破。她决定站上机器人的风口,制作机器人木偶。李秀苹为此去找了很多专业的研发机构,最终发现,虽然机器人技术融入木偶戏不存在难度,但要价太高,不具备大面积推广和复制价值。

李秀苹决定自己做。她招募了一批信息技术领域的新秀,大家联合攻关,专门聚焦木偶戏来研发机器人。而具体操作起来的难度,超出她想象。

“光是让机器人在恰当的时间眨眼、转身、抬手,就捣鼓了几个月时间,反复试验。”李秀苹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们已排出5部机器人木偶剧,技术已比较成熟,很多自主创新也申请了专利。

未来的路还很长

李秀苹说自己不是圣人,做木偶戏,一方面是为了让济南木偶戏这一非遗项目更好地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木偶戏的未来。

李秀苹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当下的孩子们,到底快乐吗?”她也有一个儿子,平时只报一个课外班,以前是街舞,后来是架子鼓。而儿子的同学们,少的也得有三四个课外班,语数外是“必备项目”。

李秀苹说,自己经常回忆起童年。那时,孩子们没有什么玩具,可能守着一堆泥巴也能玩半天。而现在,各类电子娱乐设备种类是如此丰富,但孩子们依然觉得无聊。她做木偶戏,就是想让孩子们少接触一些电子设备,多一些思考、安静的时间和空间。

移动式可伸缩舞台,是“竹马”这两年的一个研发成果。因为演木偶戏需要事先搭台,而这是非常耗时耗力的事。李秀苹和研发团队历时两年多时间,遍访高校、企业等科研人员,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制作成了移动式可伸缩舞台。舞台平时装在一个一米五长的盒子里,可轻松放在汽车后备箱。演出木偶戏时,一按开关,舞台会自动打开,成为一个高两米二、长两米四、宽一米五的舞台,而且重量很轻,普通女性可单手提携。

从机器人木偶,到移动式可伸缩舞台,李秀苹说自己的目标就是让木偶戏演出借助新技术可大面积复制,减少人力成本。

李秀苹认为,“竹马”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广阔。以社区举例,只需要一个很小的空间,就能表演木偶戏,而且演员很少,成本低。关键是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体验传统文化的场所,减少了他们与电子屏接触的机会,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更远的将来,李秀苹想在全国复制推广一套模式,在大城市建设木偶戏体验空间,最终把这些体验空间串联成一个“竹马星球”。3岁到12岁的孩子,可以在木偶戏体验空间观赏木偶戏,穿上各式各样的服装进行扮演,甚至可以自己创造一个木偶,自己决定木偶的长相、性格、服饰。

“创造一个木偶,创造一个世界,创造一个星球。”李秀苹说,她希望让济南木偶戏通过更年轻和更时尚的方式,与孩子们接触,被孩子们理解和传承下去。

 

 

 

上一篇:傣族泼水节 泼水享祝福
下一篇: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