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捡集回来200片树叶,可能只有4、5片能进行雕刻!”谈话间,李昊并未停下手中的刻笔,小小一片树叶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即将完成。
在豫南信阳市平桥区小桥胡同的一处院落里,李昊创作的各式各样的叶雕作品在这里展示,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工艺细腻的叶雕与蓄着胡须的硬汉形象的李昊,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信阳市非遗传承人,如今他已经捡集了逾60000片树叶,完成包括人物肖像、纪实场景等数百幅叶雕。
“晋祠是叶雕的起源地。”李昊与叶雕结缘在11年前。一次机缘,李昊在山西晋祠接触到叶雕,随后开始收集各种书籍资料,摸索叶雕工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一定美术功底的李昊,深知树叶对做好叶雕作品的重要性,“我用了三年时间在家里研究煮树叶。”
经过反复试验,李昊基本掌握所有适于雕刻的树叶的煮叶技法。他告诉记者,原来接触的大部分传统雕刻技艺,只能在梧桐叶上创作,“我加以创新后,拓宽了创作载体,可以在梧桐叶、玉兰叶、桂花叶以及枫叶等更多树叶上创作。”
选叶、蒸煮、过水、捶压……经过复杂的工序后,再运用绘画、雕刻等工艺,最终创作出薄如蝉翼的叶雕作品。
“叶黄而不脆,筋络弯曲而不断。”说话间,李昊拿起一片叶雕作品在手中揉捏,伸展开后叶雕依然完好无损。
在雕刻技艺上,李昊并不拘泥于传统技法。他告诉记者,传统技法是先制出要雕刻内容的模板,再将树叶贴于模板上,放于水中雕刻。
而李昊为了追求美感,让作品更有立体感,并不使用模板雕刻,而是直接用毛刷和雕刻笔在树叶上创作。如此一来,雕刻的难度之大,返工率之高可想而知。
艺术的极致,是李昊的追求。一直以来,叶雕多以单片作品呈现。李昊拓宽思路,以“十八罗汉”为蓝本,分别将每个罗汉的形象雕刻在树叶上,组成一幅近9米的长卷。
在日常生活中,李昊还喜好采风摄影,随手拍下的照片就是他叶雕创作的蓝本。除此之外,他的创作灵感还来自一些传统建筑,以及信阳当地的景点、古迹。
李昊所在的小桥胡同亦是他创作的富矿。近几年,经过提升改造,这里形成浓厚的胡同文化。当地政府通过发掘培养经营业态的潜质,吸引了一大批像李昊一样的传统守艺人,落脚胡同。
在这里,烧陶、棕编、根雕、岩画等艺术大师都有自己的院落,每一处院落就是一个艺术工作室,聊一聊传统与新潮的碰撞,是他们的茶余生活。
行至胡同,五步一景,十步一画。古色古香的幽静院落,流水人家的小微景观,来来往往的胡同烟火,都在李昊的雕刻笔下,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