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芝罘(fú)区幸福街道位于老城区,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有大量外来人口涌入。
面对辖区人员构成复杂、新老居民需求多元等现实情况,当地各级党组织通过党建引领,积极破解“村改社区”转型难题,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这一天,山东省烟台市幸福街道幸福社区的居民,正在参加社区党委定期组织的议事会。
烟台市芝罘区幸福社区居民 刘伟东: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相当好了,我们有什么问题只要和工作人员一说,立马给我们解决。
幸福社区由原来的幸福一村、二村、三村这三个典型的城中村构成,由于这个区域被纳入了城镇开发范围,村办企业蓬勃发展,村民们早已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但最开始却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村级管理模式。
烟台市芝罘区原幸福二村村民 邓顺利:当时我们都在村里的企业上班,不种地了,都住上楼房了,我们更需要城市的配套服务。
用村级治理模式来管理社区,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发展需求,芝罘区委、区政府决定加快推进“村改社区”转型,他们抽调当地组织、民政、农业农村等十几个部门组成工作专班,联合原三个村的两委成员一起商讨改革举措,经过8个多月、60多次的商议,改革方案从最初的几百页最终统一到两页纸。
烟台市芝罘区幸福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钱晓琳:这两页纸就是围绕两条线来推进村改社区的工作,首先成立了3个集体经济组织,也就是改制公司,原村两委投入主要的精力去发展集体经济,不再负责居民的基层治理。
烟台市芝罘区幸福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主任 潘敏: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区各自独立运行,区里为社区统一招考配备了专职的社区工作者,拿出专项资金保障社区为民服务,可以说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区各司其职、各归其位。
通过改革,广大党员干部引领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而另一方面,专业化的社区管理团队,也让居民们有了更多的幸福感。
烟台市芝罘区幸福街道党工委书记 范晓鹏:因为原村村民既是社区组织的成员,也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以说转型之后,居民既能享受到城市化的公共服务,也能因为集体经济的发展而享受到更好的福利待遇。
转型后,三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托原有的产业基础,各显其能,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村改社区”工作进展得顺风顺水,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大量经商人员和租户等新居民开始涌入幸福社区。到2021年年底,幸福社区的新居民已达到原有居民人数的两倍之多。如何做好新老居民融合这一难题,再次摆在社区党委面前。
烟台市芝罘区幸福社区党委书记 马越:像我们的新居民和老居民,他们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民俗习惯等方面都不太相同,我们社区党委就建立了像“阳光17议”这样的议事制度,也就是每月的17日这一天,有事大家一起来议。
为了把工作做实做细,街道党工委将原来三个村的老党员吸纳进社区,充分发挥他们熟悉群众、威望高的优势,与社区工作者一起,通过开展“敲门走访”、建立“一户一档”等工作,让辖区居民时刻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
烟台市芝罘区幸福社区党委书记 马越:我们社区有三大法宝,就是走访、议事和活动。社区划分了12个网格,我们全部建立了党支部,依托这个网格党支部,我们形成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
程旭艳是去年入住幸福社区的新居民。刚入住时,社区合唱团每天早上的排练总让她休息不好。
烟台市芝罘区幸福社区居民 程旭艳:每天早上七点来就开始唱歌,音响响起来了,我都没法休息。
一边是老居民的娱乐生活,一边是新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了做到让双方都能满意,老党员们组织大家进行了近10次的商量议事。
烟台市芝罘区幸福社区党员 王本礼:我是一名老党员,也是社区的一名楼长,在大伙儿遇到困难时,我就出一点力,把大家招呼起来。
烟台市芝罘区幸福社区常青藤艺术团团长 张爱华:两边的情绪都要照顾到,反反复复商量了好几次,大伙最后达成了一致,都很满意。
经过多次议事,合唱团调整了排练的时间和场所,并吸纳更多新居民加入,受到了新老居民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村改社区”,基础在改,重在做好转型的“后半篇文章”。如今,幸福街道“村改社区”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通过党建引领,始终确保广大居民享受社区管理和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双重幸福”。
烟台市芝罘区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 王巧善:注重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把所有居民的事都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所有困难都能够迎刃而解,可以说“村改社区”既改出了治理的合力,也激发了发展的动力,群众成为“村改社区”转型的最大受益者。
今年以来,山东全省开展了“村改社区”基层党建和治理难题集中攻坚行动,烟台市承担了全域试点任务,将符合条件的186个城中村全部成功转型为城市社区,探索出了党建引领“村改社区”规范化转型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