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发展网讯 据上海市民政局门户网站消息,长宁区惠民综合帮扶服务社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最突出的问题着眼,最具体的工作抓起,用心用情做好市民综合帮扶工作,推动综合帮扶工作高质量发展。
从情感出发,变“单一帮扶”为“全面帮扶”
元旦春节期间,服务社加大资金保障力度,为213户因病、因残、因突发事件的困难家庭发放元旦春节帮扶金60万元,扎实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困难群众综合保障。
服务社依托居民区帮扶评估小组开展日常走访,主动问需于民,及时收集困难群众诉求,分析研判困难对象的主要诉求,链接服务资源,形成“物质+服务+心理”帮扶服务。如:为困难老年人提供理发服务;为生活自理有困难的残疾人提供空调清洗服务;为困境儿童提供课业辅导服务;为大重病人员提供交心畅谈服务等。
此外,除了确保困难群体饱食暖衣外,服务社还提供精细化服务,着力解决困难群体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从需求出发,变“单向保障”为“多元关爱”
服务社在兜底性保障服务的基础上,整合多方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关注困难群体多样化需求,积极开展“类别化+差异化”的综合帮扶模式,营造帮扶帮困关爱服务体系,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做深做细。
“爱心传递”项目在长宁区已连续开展七年,成为“品牌项目”。通过一代代大学生志愿者的“爱心接力”,为困难家庭的学龄儿童树立了积极正面的形象和目标。各街镇综合帮扶工作人员主动对接东华大学志愿者团队确定“爱心传递”大学生志愿者名单、教学场地等,为困难家庭适龄学生开展义务家教;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常态,建立“云课程”线上辅导应急教学模式,为疫情之下的困难家庭学生带去关怀;链接慈善资源,为有困难的家庭申请免费的电子设备,帮助低保家庭学生顺利完成线上课程。
服务社在青少年的帮扶过程中也一直坚持助人自助原则,降低原生家庭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融入社会。新泾镇综合帮扶小组通过专业的救助社工,连接上海哈皮木偶戏剧活动中心,放假期间开展木偶剧的排练表演活动,为困难家庭儿童提供展示自我、接触社会的平台;针对困难家庭孩子英语学习薄弱的情况,仙霞新村街道找到铺路石青少年发展中心开展困难家庭儿童英语学习活动,提升孩子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市基金会支持的“帮侬一把”项目,在长宁区老年人群体中打响了知名度,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组织的温度”。天山路街道定期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学习课程,通过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把手地操作教学,让老年人从“不能用、不敢用”变成“能用、敢用、想用”,慢慢地破除心理障碍和科技恐惧,主动融入智能社会。对于部分不便于出门的老年人,“帮侬一把”志愿者还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助老”的本质不是把他们当作特殊群体,而是帮助他们融入当下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让他们拥有和年轻人一样平等的选择权利。
对于那些年久失修的“老破小”,上海市帮困互助基金“仁人帮困”房屋修缮项目可谓雪中送炭。为有需要的困难群众修缮房屋,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在无形间也也慢慢地提升了他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知道党和政府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关心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