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文明发展的重要纽带。近年来,福建省亭江镇干部群众在马尾区委文明办的指导下逐步推进“文明铸魂”工程,着力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引领农村群众,留住乡愁,唤醒乡情,延续乡韵,不断激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活力。
亭江镇白眉村风光。
传承优秀遗产,留住乡愁
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活化利用亭江镇现有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2处,市级6处,县(区)级18处,不可移动文物点165处等,建成白眉村东岭游击队纪念馆和侨批博物馆、东岐村史馆和退役军人荣誉馆、亭头村乡贤馆、闽安驿站和“邢港书屋”、长柄村龙津书院和“岸头书屋”等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努力打造全镇17个行政村“一村一馆一品”乡风文明特色工程。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各类新时代文明阵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政策宣讲、文化传承、家风家训、移风易俗、“我们的节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农村群众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新时代精神洗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作用。今年“七一”前夕,东岐村、英屿村、长柄村、亭头村等党组织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为主题开讲党课,庆祝建党101周年,深入浅出的内容受到农村干部群众欢迎。闽安重阳节“千叟宴”、白眉畲族三月三民俗文化节、亭江镇移风易俗书春活动等已成为马尾重要的乡风文明活动品牌。
笏山村星级文明户。
凝聚民间智慧,唤醒乡情
挖掘打磨共情因素。在闽安村、东岐村、长安村等编撰村志,制作村志网络简版《东岐精神谱》,广受海内外乡亲好评。白眉村、亭头村、东街村、长柄村村志和亭江镇镇志正在编写中,五年内全镇有望实现“一村一志”目标。撰写、镌刻《东岐赋》等村赋,创作、传唱东岐村《幸福东岐》、闽安村《你好闽安》、白眉村《如画白眉》等村歌,制作《亭江镇村名来历初探》美篇相册,夯实本土文创基础,潜移默化增强农村群众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发挥乡贤带头引领作用。讲好乡贤故事,挖掘王助、林硕等红色乡贤、古代乡贤、侨领乡贤等各类乡贤30余人事迹,培育陈素珍等新乡贤20余人,编写《乡贤名人》《王助传》等乡贤图书10余本,举办乡贤故事会、展览、主题班会等,建设乡贤长廊、红色乡贤和古代乡贤塑像7处。发挥乡贤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和资源优势,在亭江镇长柄村成立全省首个村级“乡村振兴顾问团”,由区委文明办牵头召开“树乡贤学乡贤 传乡贤”现场观摩会,聘请马尾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顾问,深入推进乡贤主题活动在全区开展。省公安厅原调研员赵肃岐作《“文化遗产”在亭江》等专题讲座;旅港摄影家黄启榉创作大量以家乡东岐为题材的摄影作品;邀请撰写侨乡家书10余封向海外侨亲推介马尾;“闽安通”、退役军人杨成和为闽安文化代言,获评马尾区“最美文物守护者”、马尾区“道德模范”等称号;闽安村志愿讲解员池秋荣登上“福州好人榜”。亭江镇先贤们以文化人,以德服人,引领全镇不断涌现“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者等先进典型,设立善行义举榜,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积极氛围,形成讲道德、知荣辱、扬正气的良好风尚。
2021年12月,闽安村接受第三批省级“文明乡风联系点”验收。
激发多元融合,延续乡韵
推动优秀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通过“传统文化+文创产业”“传统文化+旅游产业”等途径,将富有亭江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融入乡村振兴发展过程。支持白眉至闽安等5个闽白沿线村庄,发挥文化优势,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亭江镇举办福建红色旅游村跑马尾站活动;闽安村活跃着夕阳红曲艺队常年开展乡村巡回展演;长柄村龙津书院引入古琴培训课程;白眉村落地侨批文创基地、福建传习书画院、区政协马江画院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白眉闽剧传习所等项目,让群众在优秀文化的浸润中提升素质,为提升乡风文明开拓新思路。
深化结对共建工作。从2021年开始,由9位区委、区政府领导包片、包点亭江镇文明创建,20家各级文明单位与亭江镇各村居、社区结对,持续提供“十个一”志愿服务(即签订一份共建协议、开展一次需求调查、开列一张项目菜单、开展一次理论政策宣讲、每月开展一场志愿服务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走街串巷”、每季度包片一个垃圾分类小区、每季度上门服务一次孤寡空巢老人、每年组织一次学习交流、每年慰问帮扶一批弱势群体),为亭江镇的文明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和强大动力。
2021年,福州市文明乡风专题现场会在马尾区亭江镇召开,文明乡风工作成效获参会人员肯定。接下来,亭江镇将持续发挥文化优势,切实增强农村群众对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参与度、满意度、认可度,进一步为乡村振兴凝心铸魂,助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