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0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杭州市西湖区:创新驱动 数智赋能 探索建立“养老一张床”服务机制

为深入推进医康养体系建设,破解失能失智老年人居家养老就医难题,杭州西湖区积极探索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与家庭病床“两床”相融合,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和公办医疗机构协作,不断提升医康养结合服务能力和水平,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护理服务。

以需求为导向,推进“养老一张床”服务建设。一是组织领导。为破解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就医难题,探索医康养融合机制,进一步优化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成立工作专班小组,每周召开例会,扎实有效推进工作。二是部门协同。发挥区民政牵头作用,明确民政和卫健部门职责分工,共同推进“两床”融合工作。两部门联合发文《西湖区关于建立“养老一张床”服务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优势互补、政策叠加,让在家建床老年人同步享受居家照料和专业医疗服务。三是试点先行。探索“两床”融合的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为全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目前在西溪街道已建设6张“养老一张床”,试运行以来,使原来两条平行的就医、养老服务路线合二为一,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医疗服务和个性化的生活照料服务,使老年人的居家健康有了更稳定、更有力的保障,进而促进“养老一张床”床位的良性发展。

以创新为举措,完善“养老一张床”服务机制。一是服务信息互认互通。在“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中植入“家庭病床”服务和在“家庭病床”中引入“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的理念,双向寻找目标老年人群体,精准适配有“养老一张床”建床需求的老年人。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高质量、个性化、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二是服务项目互转互联。对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老年人,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个性化签约服务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项目。如签约服务老年人因病情发展需求,可转为“家庭病床”,享受医保医疗服务。对建立“家庭病床”的老年人,符合出院条件后,可转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享受居家养老照料和个性化医疗服务。目前签约6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床3个月以来,家庭签约医生按照每半月一次的频率,提供上门常规医疗服务36次,额外护理服务2次,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抽血化验,累计服务时长14小时;提供生活照护服务累计480小时。三是服务经费统一结算。民政与卫健部门各自制定服务项目清单与价目表,支持电子津贴支付与结算。居家上门服务的专业机构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组成服务联合体,为老年人提供常规医疗服务,医护人员上门服务费和专项护理费,除医疗相关采集费、化验费,优先从医保扣除外,剩余费用由居家上门服务的专业机构统一结算医疗费用,超出套餐部分,由老年人或其家属自行承担。

以数字化为核心,提升“养老一张床”服务能级。一是精准定制服务。按需求升级服务,重塑服务流程,协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服务服务机构,明确服务流程,灵活制定服务方案,精准动态匹配服务。在“一键养老”应用场景中开设“养老一张床”模块,内设“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和“个性化签约服务”两个版块,“个性化签约服务”版块设立老年人签约巡诊记录,模块内标注上门服务的签约服务项目,由签约医生上门服务时勾选服务内容,按月汇总数据。二是提升智能照护能级。对在家建床老年人配置照护服务所需的康复器具、辅助设备,安装信息化、智能化设备,搭建物联网平台,便于实时掌握老年人居家的动态情况、开展各类照护服务。如遇紧急情况,启动应急响应,解决突发问题。建床以来依托智慧应用,成功处置老年人家中意外摔倒事件一起,及时通过摄像头发现,启动应急响应,老年人转危为安。三是重构亲情互动模式。亲属可通过智能手机进入应用场景,通过物联网感知设备实时监测老年人身体健康数据、视频连线老年人在家情况,也能足不出户享受便捷的上门医疗服务,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服务更具温度。目前,6张床位的回访满意度100%。

以监管为手段,保障“养老一张床”服务运行。一是规范服务。服务机构按照双方签订的服务协议提供专业服务,制定风险预案,评估上门服务团队的服务质量,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二是明确费用。民政、卫健部门确定生活照料类、康复护理类和医疗类服务项目与价目表。所有收费由民政部门认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与老年人或其监护人签订协议确定。三是加强管理。制定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和家庭病床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推进老年人在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和家庭病床之间互转,实现机制互通、标准互认、资源互享。通过“一键养老”平台,归集服务数据,实现服务全过程的监督,建立一人一档,实现老年人基本情况一档可查,保证服务质量与操作流程规范,医疗记录清晰,避免产生纠纷。

上一篇: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4例
下一篇: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确诊374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8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