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嵊州市以“规范化运营、专业化运作、精准化服务”为切入点推进社工站提质增效,促进社会工作在协助民政事务工作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一、“提标提质”,促进社工站规范化运营
嵊州市按照“项目化购买、专业化服务、社会化运作”的要求,全面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已在2021年实现全覆盖。
坚持“五有”目标落地。制定《关于开展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的通知》,按照“五有”目标,明确“服务场所建设、驻站社工招聘、服务项目确定、运营制度规范、社工服务开展”的标准,市财政局按照每个站点5万-7万元的标准实施硬件建设补助,并按照4万元/人/年的标准实施运营补助。全市15个乡镇(街道)全面完成场所建设、配齐设施配备,硬件设施投入350余万元,总场地面积达到4100平方米。
规范日常管理运营。为规范乡镇(街道)社工站运营管理,市民政局制定了《嵊州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管理规范》,对建设运营、服务开展、管理制度、运行评估等方面进行逐一细化,并编印《嵊州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工作手册》,统一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指导社工站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社工站按照“1+2+X”模式设置服务项目,即1个基础项目——弱势群体社会救助服务项目,2个规定项目——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和未成年人保护站入驻,X个特色服务项目。
提高创建标准。对标绍兴市“枫桥式”社工站的高标准要求,该市因地制宜地推动乡镇(街道)社工站完善基础设施,发挥好社会工作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专业优势。如,浦口街道社工站迁址新建,投资120万元进行全新打造;剡湖街道社工站整合资源,于今年3月份新增面积150平方米;三江街道社工站从江南社区迁址惠民社区,站内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硬件设施的健全完善,为社工站协助社区开展居民议事协商、促进各类服务集成发展奠定基础。
二、“一站一品”,促进社工站专业化服务
按照“一年规范、两年提质、三年示范”的要求,市民政局推动社工站开展“一站一品”建设,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推动“一站一品”建设。承接社工站运营的社工机构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并结合当地实际,打造社工站服务品牌。如,三江街道引入“全国百强”社工机构承接运营社工站,聚焦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打造社区服务品牌;剡湖街道社工站和贵门乡社工站聚焦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和未成年人保护服务,打造涉罪未成年人帮教服务品牌;鹿山街道社工站打造老年和社会救助服务品牌,“造血型扶贫救助”项目已入选绍兴市社会组织品牌项目;石璜镇社工站聚焦家庭教育,积极探索家庭社会工作服务;黄泽镇社工站联合心理咨询师,开展关系调适和心理疏导服务。
助力民政事务服务。作为民政基层服务力量,社工站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婚姻登记等民政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乡镇(街道)集中补领婚姻登记证工作中,浦口街道、剡湖街道、三江街道、鹿山街道社工站先后协助完成登记工作、10月起,长乐镇社工站也将继续协助完成登记工作。崇仁镇社工站用一个月时间,跑遍全镇走访社会救助对象1200余人,送达幸福清单,开展社会救助对象需求调研。在“一老一小”关爱帮扶、低保低边动态复核、60周岁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等民政事务中,社工逐渐成为骨干力量,并在协助办理民政事务中动态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开展专业服务奠定基础。
打造基层枢纽平台。按照浙江省民政厅要求,嵊州市社工站在推进社会救助、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组织培育孵化的过程中,打造乡镇(街道)民政服务枢纽型平台。目前,所有社工站已承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实体化运行服务,承担社会组织孵化职责;社工站还入驻运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和关爱服务。此外,为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社工站加强与教育、公安、司法、人社、退役军人事务、团委、妇联、残联等部门的联动,为有需要的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生计发展、关系调适、能力提升、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
据统计,今年1-10月份,15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共探访关爱社会救助对象14882人次,关爱退役军人13787人次,服务老年人15625人次,服务残障人士1203人次,关爱陪伴困境儿童253人次,培训志愿者876人次,开展个案服务102个,小组活动87场,社区活动218场。
三、“五社联动”,促进社工站机制建设
为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市民政局注重以“五社联动”为抓手,引导乡镇(街道)社工站有效解决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打通为民服务和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健全“五社联动”机制。社工站作为乡镇(街道)服务基本民生保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市民政局引导社工站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开展工作。目前,全市15个社工站均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社工机构承接运营,每个社工站招录专职驻站社工不少于3名,全市共47名。此外,市民政局要求每个社工站组建志愿者队伍,建立村(社)社会工作联络员制度,并鼓励全市社会组织服务基层、服务农村、服务困弱群体,在公益创投申报中鼓励社会组织与社工站一起开展项目。
建立比学赶超机制。为激励全市社工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聚焦“急难愁盼”,市民政局要求各社工站都开设微信公众号,在开展服务的同时及时推送相关信息,加大社工站专业服务宣传,让更多的群众知道“有困难找社工”。4月12日,鹿山街道社工站推送的困难家庭服务信息一天不到浏览量就超过1万。嵊州市社会工作协会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15个社工站的比赛活动,比服务、比亮点、比成效,并每月发布推送工作简报,让各个社工站开展的专业服务一目了然。
完善社工站赋能机制。为不断提升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民政局注重社工站服务质量的提升,充分发挥市社工总站和市社会工作协会的引领作用和支撑保障作用,实施社工站赋能项目,开展专职社工实务培训和督导服务。同时,该市建立社工站运营评估制度,制定《嵊州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运行评估指标体系》,以评促改,以评促学。目前,该市已表彰5名社工站优秀社工,评选出10个社工站优秀案例,并实施全市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提升社工的专业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