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30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甘肃甘南:旗帜在基层树立 民心在基层凝聚

面对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的新形势,今年以来,甘肃省甘南州着眼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牢固树立“抓基层、强基层、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深入推进“一县市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强化抓乡促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全力推动基层党建“整体进步、整体提升、整体过硬”,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为全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强引领,提升乡村颜值

在甘南州合作市坚木克尔街道加拉尕玛村村民何尕存眼里,过去十年,村庄的变化翻天覆地:坑洼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村民有了休闲娱乐的文化广场,家家户户住上了漂亮的藏式民居,用上了天然气……“我从小在这里长大,亲眼看着村庄越变越好,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从心底里感谢党。”何尕存说。

“2017年、2020年,加拉尕玛村先后实施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旅游专业村建设,完成了村主干道硬化、公共空地绿化、房屋风貌改造、宽带网络覆盖、排洪水渠修建、天然气入户等项目,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华丽转身。”加拉尕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丹智说,为推动村庄建设与发展,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强化党建引领村庄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基层治理,通过支部带领、党员带头、乡贤带动的“三带”模式,建立起以“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网格员+网格群众户”为基本框架的组织体系,高质量高标准打造“四美”村庄,努力让村貌亮起来、环境美起来。

近年来,在合作市,更多的村庄像加拉尕玛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合作市狠抓基层党建,厚植党建引领优势和党员先锋优势,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领头雁”作用,全面加强乡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选拔村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和复转军人等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第一书记,积极吸收返乡青年、退伍军人和高校毕业生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不断优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狠抓“关键少数”示范带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市高质量建成生态文明小康村17个,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乡1个、示范村10个,打造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美丽乡村。

促发展,打造“美丽经济”

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处在通往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卓尼大峪沟的必经之路上,生态环境优美。但是,过去这里的人却守着好风景,过着穷日子。

“为此,村党支部决心强化组织力、凝聚力,带领群众把发展搞上去。”博峪村党支部书记王国良说。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随着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博峪村的面貌日新月异,村党支部又开始着手谋划如何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村子从2016年被列为生态文明小康村开始,我们就带领群众依托红色土司文化走红色乡村游发展路子。”王国良说,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村里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拥有卓尼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土司“博峪行宫”遗址的优势,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引导群众纷纷开办农(藏)家乐,成立农家乐协会进行规范管理;采取“党建+集体经济+党员致富带头人+贫困户”模式,新建集餐饮及精品民宿于一体的博峪庄园,壮大集体经济,带领乡亲们就近就业增收。2019年,博峪实现整村脱贫,现在全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

抓党建、促发展,依托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让乡村有颜值、有效益,打造属于乡村的“美丽经济”。博峪村只是甘南州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旅游专业村、脱贫致富村建设,大胆探索创新乡村发展新模式的代表之一。甘南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至2021年,累计建成生态文明小康村1903个,打造出了卓尼县博峪村、力赛村,碌曲县尕秀村,玛曲县沃特村,迭部县高吉村、谢协村等一大批样板村。

“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覆盖全州64%的自然村,惠及近50万农牧民。”甘南州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建成,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条件,更释放出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西北特点、甘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保根本,筑牢生态底色

甘南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中华蓄水池”。

近年来,甘南州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立州之本,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林长、田长等制度,实施玛曲黄河水源涵养区、碌曲尕海、黄河首曲湿地等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不断擦亮绿色发展的底色,推动生态高颜值和发展高素质齐头并进。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今年4月,我们采取州县联动、党员干部群众齐参与的方式,组织实施了甘南州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号召1000多个基层党组织积极参与,3万多名党员干部冲锋一线。”甘南州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说,甘南将此次主题实践活动作为锤炼考察干部的主战场,激励引导全州党员干部树牢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展现上游作为,努力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生态环境的颜值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成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的实践者、引领者。

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碌曲县尕秀村是一个典型的高原纯牧业村,2017年3月,甘南州委、州政府确定将尕秀村打造为“全域旅游无垃圾样板村”后,碌曲县迅速成立全域旅游无垃圾样板村工作领导小组,抽调4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深入村里开展“手握手、心连心,共建美丽新尕秀”活动,碌曲县直各单位、尕海镇党委、尕秀村党支部第一时间成立党员先锋队,大力开展“六化”“五改”设施建设等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打造样板村的过程悄然转变成了锤炼党员队伍、转变干部作风的过程。”碌曲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在党建引领和党员示范带动下,尕秀村农牧民群众也逐步转变了传统思维和生活方式,主动参与到保护家乡生态、共建美好家园的行动中,将尕秀打造成了全州开发生态旅游的样板村之一。

夯基石,建设文明和谐新乡村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努力让支部建设‘活’起来,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设好文明和谐新乡村。”杨丹智说,加拉村党支部积极吸纳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党员干部进入村级班子,实施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的“三亮”活动,积极引导无职党员从事政策宣传、信息收集、矛盾调解、文明倡导等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各项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引导村民成立“村民理事会”“村民监委会”,坚持“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使乡村自治建设“实”起来,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加拉村的探索只是甘南州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基层治理的一个剪影。甘南州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健全乡村、社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推动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为全州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我们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各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压实了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责任,形成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甘南州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甘南持续巩固“一县市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成效,制定出台《关于抓乡促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指引(试行)》和《甘南州村级党组织“民事村办”试点工作方案》;积极完善州委常委和党员副州长党建工作联系点、领导干部指导联系点,持续抓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全面落实“8+”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行政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村党组织体系,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引领贯通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每个角落、每个细胞。

作为“民事村办”的试点村,合作市卡加曼乡新集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便民惠民服务机制,深入推进群众办事不出村、矛盾调解不出村、信息咨询不出村、产业致富不出村、自管自治不出村的“五不出村”工作法,受到了村里农牧民的普遍欢迎。

“在开展‘民事村办’试点工作中,我们通过建立村干部坐班、轮班、值班制度,每日派出民事收集员,排摸收集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务,为村民提供‘一站式’‘便捷式’‘代办式’服务,做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新集村党支部书记道吉仁青说,村里依托“党支部+网格化”,认真落实“民事直说”和“逢三说事”制度,收集群众诉求,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努力将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信访问题等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中办”,达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公开村干部联系方式,打造“信息服务热线”,做到群众信息咨询不出村;通过党建带群建,把党群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动员“巾帼志愿服务队”、公益性岗位等群众力量,汇聚起了基层治理的合力,实现了“自管自治不出村”。

“通过试点推进‘民事村办’,我们进一步畅通了惠民便民服务渠道,实现了旗帜在基层树立、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民心在基层凝聚。”道吉仁青说。

上一篇:聊城市东昌府区柳园街道:坚持“五社联动” 探索提升基层民政为民服务能力新路径
下一篇:上海嘉定区马陆镇:“马上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