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01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上海虹口打造“10分钟养老服务圈”,拓展“管家式”养老服务

20221207虹口打造“10分钟养老服务圈”,拓展“管家式”养老服务_副本.jpg

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一位“女红坊”志愿者正把剪好的图样粘贴到面布上,逐一贴缝压线。另一位志愿者则在仔细熨烫红色的包边。大家分工合作,一块块彩布在她们的“巧手”下变成了精美而喜庆的布艺壁饰。

“女红坊”志愿者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有的原本从事服装行业,有的是来培养兴趣爱好的新手,还有来自困境家庭的独居老人。

虹口区60岁及以上老年户籍人口已占全区总人口的43%,老龄化程度位居上海前列。虹口区围绕“9073”养老服务格局,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最近,包括嘉兴路街道和平社区在内的3个社区,入选“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至此,虹口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增至5个。

做实“10分钟养老服务圈”

“女红坊”志愿者团队,只是嘉兴路街道70余个志愿者团队中的一个。

在虹口区,依托市民驿站这一重要载体,因地制宜地加强为老服务功能配置,从而解决老人就餐、看病配药、日间照料、文化休闲、精神慰藉等需求。

市民驿站日间照护中心负责人表示,老人来这里的需求都不同,面对“众口难调”的工作,有时候难免感到委屈,但通过努力提升了老人的生活品质,看到他们舒心的笑容,感觉一切都值得。

在二楼片区安装了全新的“智慧养老”系统。通过智能手环定位,可实现对老人全方位的安全照护;体检区新置的“健康魔屏”,则为老人的健康检测提供自我了解、预防的新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认知障碍的老年居民,嘉兴路街道和平社区自2021年起启动了“伴您‘忆’路同行”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在市民驿站建设移动认知障碍支持中心,至今已与天宝养老院共同开展老年人认知障碍风险筛查350余人次。这些认知障碍照护经验,有望在今年年内形成标准化流程体系并推广。

目前,虹口全区30个市民驿站已设置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27个,有29个市民驿站具备了助餐功能,其中社区食堂有12个;全区市民驿站均完成了“养老顾问点”建设。通过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轮休制等方式,全区市民驿站周末无休。在线上,通过“随申办·掌上驿站”及清单公共服务项目数字化赋能,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差异化服务,打造受欢迎的精品服务。

至此,一个以涉老无障碍公益设施建设为基础,由市民驿站、长者照护之家、社区食堂、智慧健康小屋等构建的“10分钟养老服务圈”呼之欲出。嘉兴路街道部分小区还试点物业参与养老服务,对小区进行“适老化微更新微改造”,对接小区内老年人“最后十米”的维修、家政等个性化服务需求。

拓展提升“管家式”养老服务

为老服务硬件设施不断提升的同时,虹口区也在拓展“管家式”养老服务。

在全市“社区养老顾问点”的基础上,虹口区结合“养老顾问”工作打造“管家式”养老服务,制定“养老顾问管家式服务清单”,对接个性化定制服务。目前虹口区共有养老顾问点237个,培养养老管家474名,其中“金牌养老管家”101名,“银牌养老管家”202名。

在此基础上,虹口区推动“养老顾问点”从市民驿站向居民区延伸,从“顾问”向“顾问团”发展,发挥社区志愿者和社会组织作用,提供“管家式”养老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浴、陪医就诊等一对一上门服务,真正做到“政策有人解答、生活有人帮助、烦恼有人解决”,推动养老服务从“最后一公里”到“贴身服务零距离”。

社区的老党员孙东娣,是一名“老伙伴”志愿者,与小区里的六七位老人结对。和她结对的老人中,不仅有失智失能老人,也有急需帮助的老人。72岁的孤老徐阿婆曾突发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其儿女都在外工作、离家太远,孙东娣得知情况后更是主动搬到老人家中帮忙照料生活起居。类似这样的“老伙伴”志愿者,如今也已遍布虹口区各社区。

上一篇:浦东推进社区政务服务事项100%下沉村居,实现“就近办、家门口办”
下一篇:山东沂源:建设清廉村居 优化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