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武!你过来了?屋里坐,吃饭了没有?我给你热点饭。”67岁的王顺芳阿姨拉着这位小伙,一起话家常。
“小武”是陕西省西乡县子午镇七星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武轩羽,虽然只有28岁,但已经驻村扶贫4年了。4年来,他尽心尽力推动着这个山村走出贫困。
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子午镇七星坝村,武轩羽(右)在村民王忠兵的家中查看水质。
再也不用喝“红茶汤”了
七星坝村距西乡县城48.2公里,这里三面环秦岭支脉,一面傍汉江上游,整个村子就像个陆地岛屿。
“到七星坝村报到的那天,不到50公里的路,坐车走了两个多小时。我看着山路大弯套小弯、大崖挨小崖,心里真发怵。”武轩羽说,村民挑着水桶,走在泥泞路上冲他打招呼,“来之前很难想象,村里的饮用水如此匮乏。”
几年前,七星坝村很多村民要步行几公里山路到沟里挑水,水是黑红色的,有时还漂浮着很多白色的小虫子,被村民称为“红茶汤”。“七星坝受够了没水吃的苦啊!”村民钟必胜说。
经过4个月的努力,多个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落地。武轩羽亲赴浙江,争取到了这家公司的长期帮扶,首期就为七星坝村捐赠价值约3万元的净水材料,“红茶汤”终于变成了甘泉水。
2019年10月,当第一股干净水流从家里的水龙头出来时,钟必胜激动地流下了泪水。因为“七星坝村祖祖辈辈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子孙后代再也不用去挑水,再也不用喝‘红茶汤’了。”钟必胜说。
山沟里办起特色产业
七星坝村耕地面积少且零落分散,一道道山沟像刀刃一样把土地割裂。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武轩羽与其他村干部多次探讨,向县市专家请教,提出了蚕桑、香菇种植等特色产业扶贫的新路,并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发动村民在山沟里开辟了400亩桑树种植基地,建起多个食用菌大棚。
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子午镇七星坝村,武轩羽(左)与村民王顺生一起查看桑树树苗生长情况。
“刚开始,小武挨家挨户劝说我们把土地流转到集体经济合作社手中。我们也不了解蚕桑,还想多种些苞米。后来,小武跑了好多趟才把大家说服。”村民王顺生说,去年他在村集体蚕桑项目上工作约150天,每天有80元的收入。
“2020年,30位村民合作社蚕桑项目,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随着桑树越长越大,预计这个数字还将继续扩大。”七星坝村党支部书记邓艳说。
有了产业后,武轩羽也努力为村里的农产品寻找收益更高的出路,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村里提供场地、设备等条件,村民方发保收购山货,将土蜂蜜、香菇、木耳等销往了全国各地,推动村里的农产品销售。“我们的产品在网上销路很好,价格也上得去,前景好着哩!”方发保说。
“大山能隔断土地,但隔不断产业发展。”武轩羽指着生机勃勃的蚕桑田说,截至目前,七星坝村的桑树种植面积已达680亩,香菇年产值约60万元,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子午镇七星坝村,武轩羽(后)与村民王顺芳交流。
最牵挂的还是乡亲们
武轩羽是浙江宁波人,在驻村之前,一直在城市中生活和学习。
“小武刚来的时候,村民们还有些担心,派这么个年轻娃来,能吃了这份苦吗?大城市来的,了解乡下的情况吗?”子午镇副镇长、包村干部李青回忆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乡亲们看到这个年轻人给村里带来的变化,都为他点赞,“小武待人热情、脑子灵活、眼界开阔,能在小山村沉下心”。
刚驻村时,他每天步行到村民家中走访,“一年多,走烂了三双鞋,每天都能走两万多步”。他走遍了村里的每家每户,掌握了全部贫困户的基本资料。
2019年末,七星坝村顺利“出列”。2020年初,武轩羽原定三年的驻村工作期满,但新冠疫情的出现又把他“留”了下来。“疫情让刚脱贫的七星坝村出现返贫危机,部分在外打工的村民无法及时复工。我主动向组织申请继续驻村,帮助村里防控疫情,也尽力把产业发展下去。”武轩羽说,转眼一年期又满,“最牵挂的还是乡亲们”。
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子午镇七星坝村,武轩羽(上)在村民王忠兵承包的鱼塘边与他交谈。
“我的帮扶对象王忠兵,前年帮他养的鱼苗该长大了,什么时候找人来收?王顺芳阿姨的房子地基下陷,已经帮她提交了申请,新的宅基地该划到哪里?前面沟里80岁的苏桂荣奶奶,那天还让我跟她拍个抖音呢……”打开笔记本,点点滴滴的记事让人动容。
“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今后无论何时、在什么岗位上,都不能忘了扶贫精神。”武轩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