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北京东城区:家门口上好学校 博物馆成新课堂

 一长执两校、教育集团化、深度联盟、学区制、城乡一体化学校……对这些教改名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如数家珍。这些名词,既勾勒出史家小学近些年发展的历史,也是北京市推进教育公平、让优质教育资源走进寻常百姓家努力的写照。

如今,这些教育改革成果让老百姓收获了结结实实的幸福感。家长不愁了,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学生学得好,课堂从学校延伸到社会,博物馆成为新课堂。

 

2014年,史家小学作为北京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改革试点,把周边的10个片区纳入招生范围。

扩大招生学区片后,片区内有一位老人是低保户,她的一对双胞胎外孙女、外孙子因此进入了史家小学。她十分激动,在学校门口见到王欢就说:“王校长,我不花钱不求人,晚辈也能上好学校。我见不到总书记,我见到您,就把我对总书记的感谢说出来,我要感谢党,感谢政府。”

在今年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上,王欢把老人的这番肺腑之言带给了总书记。

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努力去解决老百姓择校难的问题。而孩子进入学校后,如何学得好,健康成长,让家长、孩子都有获得感、幸福感,是另一个关键的问题。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句话让王欢心潮澎湃。她想,在新时代,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呢?

几年前,北京市中小学开始了一项课程改革,让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撬动其他课程改革。“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时我们也不明白,但我们的教师有志向,要让中国教育走到世界前沿。”王欢说,“我们设计的这门课程,要同时具有民族性、体系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史家小学与国家博物馆签约,在学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学生每周有半天时间走进国家博物馆,学习汉字、服装服饰、美食美器、乐音辞系四大类课程。王欢认为,这是“在时间的罅隙里,抚摸文化的脉络”。

11年间,博悟课程走过了从1.0到4.0的跃变过程。“从文物到文化到文明,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是一种开放的状态。‘博悟课程’,‘博’是无边界,指学习内容和方式的丰富。‘悟’是让学生体验、参与,最后有所感悟、触动,学生的学习是活泼的。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真正的学习状态。”王欢说。

课程里有一个主题叫“心有灵犀”。老师先提出问题:心有灵犀的“犀”是犀牛吗?中国境内现在没有野生犀牛,那我们老祖宗造字的时候,见过犀牛吗?学生开始讨论,并用各种方式进行调查、学习。最后他们知道这个“犀”就是犀牛,灵犀是犀牛角。孩子们还联想到现在一些人为了获取犀牛角、象牙而猎杀动物,从而产生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感情和行为。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博悟课程”获得一等奖。很多国际友好学校的友人到史家小学考察,都体验过博悟课程。

一位国际友好学校的友人听完一堂博悟课说:“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它是一场文化盛宴,这太奢华了!”

那节课上,学生用两根小棍、一堆线、一次性饭碗,模拟司母戊大方鼎的制作过程。学生思考怎么捆起来更结实,两个人怎么配合更协调,想象着水是滚烫的钢水,做模和范。现在成语说“一模一样”,其实原来的意思是一个模子一个样。这个技术现在还应用在航天等多个领域。“我们的课好玩着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给了他们一种认识事物的方式,和历史性地看待事物、思考问题的方法。”王欢说。

  这次校本课程的成功尝试,让老师们也深受触动。如果再用“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方式来教学,根本行不通,学生肯定会与时代脱节。这种理念促进了学校其他综合性课程的开发。

  比如“创意+”课程。史家小学每年举办“商业挑战赛”,孩子们成立“公司”,研究一个科技小产品,并由学生投票选出“最佳产品”。刚开始,有家长参与其中,还有贿选的问题。有学生请王欢做他们“公司”的代言人,结果他们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我觉得这样挺好,要培养孩子公正、勤勉的品质,靠实力去做事。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孩子都经历了多次失败,这也是一种学习,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真实的竞争,真正做到学而不厌,挫而不败。”王欢说。

上一篇:合肥经开区:校门外的少先队活动课
下一篇:“厦门后花园”孩子眼里的“嘉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