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苍山脚下一个和美乡村的发展故事

聊起苍山洱海,说起大理古城,去过的人一定可以侃侃而谈,但说起苍山脚下、古城一旁的云南省永胜县阳和村,或许你知之甚少,也许从未听闻。不过,就是在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里,藏着许多和美乡村发展故事。它没有《去有风的地方》里的故事那样动人,却足够耐人寻味。

十余年间,从一个卫生环境乱糟糟、干部干事轻飘飘、村庄发展静悄悄的村庄,成为远近闻名的卫生村、团结村、小康村、幸福村,阳和村的蜕变值得琢磨与思考。前不久,记者走进这个小村庄,听干部、村民细细讲述那些曾经的故事,用心感受这里美村、兴村、治村的与众不同。  

美村:网红街到幸福村

到过大理古城的游客,不少都会被古城里浓郁的烟火气所吸引,也有不少会跑到周边的村寨打卡。阳和村有这样的一条网红街,一端连接苍山的山脚,另一端通向碧蓝的洱海。在阳和村村民的眼中,这不过就是一条美食街,不知道什么时候,竟成了游客纷纷打卡的网红街。

阳和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马武超领着记者一路上坡,走到了这条街连接苍山的这端。放眼望去,洱海波光粼粼,巨大的坡度颇有些315国道(青海段)U型公路的韵味,街道一边的小茶摊更显格调。马武超说:“现在,这里也是村中一景了。”

当然,阳和村的美并不止这一处网红街。

村里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处泉水,甚至每一处停车场,都是构成美的要素,而且在它们的背后,还有不少故事。

马武超指着墙壁上的牌子说:“这就是我们村最有名的团结巷。当年,这条巷子过一辆自行车都费劲。后来,村里改造,老党支部书记主动把大门后撤了1米多,群众也纷纷跟着,你让一点,我让一点,才有了今天的宽敞。现在,这一条还写进了村规民约。”

和而美,美而和。或许,这个故事背后的真谛就是阳和村通向和美、幸福的密码。

村容村貌美了,庭院也绿了,马武超和村干部还更注重提升“里子”。村里每一处泉水也很好地保留了下来,为的是让人们能记得住乡愁,记得住曾经的苦日子,更珍惜今天的幸福;村里建起了18套保障性住房和幸福食堂,让五保老人、困难群众安有所居……

马武超说:“现在,村里已经在规划建设一处占地12亩的医养结合养老院,让老人们能够享受幸福晚年。”  

兴村:特色产业有奔头

在阳和村甚至整个大理镇,一说起马家园农家乐,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服务周到、价值实惠,关键味道还好,这是不少来过马家园农家乐的客人对这里的赞赏。而马武超和其他村干部给马家园农家乐的评价则是:村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

这个头衔对于杨画霞来说,可是沉甸甸的。30多年来,杨画霞和爱人靠着勤劳,一点一点地积累成如今马家园农家乐的这份家业。她告诉记者,从最初摆摊卖饵块、米线,到现在有着70桌接待能力的农家乐,离不开家人的努力,更离不开村里的支持。

杨画霞说:“我们不能光把自己的日子过好,还得帮衬着大家一起致富。平常农家乐用工也有三四十人,忙的时候更多。她们都是村里相熟的姐妹,有的人在我们这已经干了10多年了,家里的日子也是越来越好。”

可以说,马家园农家乐的发展故事浓缩了整个阳和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历程。

背靠苍山,面朝洱海,距离大理古城仅10多分钟车程,如此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是阳和村最大的财富。聪慧、勤劳的阳和村人早在30多年前就“嗅”到了巨大的商机。马武超、杨画霞都是最早干起来的人。

马武超回忆:“早些年,村里人用手扶拖拉机拉散客,跑运输,做物流,现在已经有了10多辆大巴车和专业的旅游公司;以前,家家户户小打小闹,推车、摆摊卖小吃,现在已经发展成了美食街,还有很多利用自家的庭院搞民宿。总之就是,人人有事干,家家有钱赚。”

正如马武超所言,现在的阳和村拥有了餐饮、民宿、旅游服务三大特色产业。

这不,今年的春节,大理旅游一片红火景象,阳和村的人们也忙得不亦乐乎。  

治村:为民服务第一位

治村的故事,还要从16年前马武超返乡担任村干部那会儿说起。

2007年,在外做生意的“能人”马武超返乡,回到南五里桥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南五里桥村是阳和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也是一个回、汉、白等多民族杂居的村落。曾经的南五里桥村是当地出了名的“问题村”——干群关系疏远、村民收入低、卫生环境脏乱、社会治安也不好。

马武超说:“当时,群众遇上急事、难事,想找干部却找不见,即使找到了,办起事情也不顺心。干部失去了威信,村里人没了主心骨,别说发展了,就是想转变都不容易。”马武超思前想后,决定在村里实行党员轮流值班制,先解决群众找干部难、办事难的问题。

几年实践下来,南五里桥村也渐渐发生了变化,村容村貌有了提升,环境卫生有了改善,产业发展也有了起色,更重要的是群众和干部的心又聚到了一起。

群众干部一条心,村里的事情就不难办。

2013年,马武超开始担任阳和村党总支书记,将南五里桥村的治理经验在阳和村其他5个自然村推广。2020年,马武超又带领村干部到浙江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建立起了阳和村干部服务群众网格化体系,让党员轮流值班制有了“升级版”。

马彦芬是阳和村的一名三级网格长,也是南五里桥村第二网格的网格长。她告诉记者,她和网格内的7名网格员会定期入户走访,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现场帮助大家解决困难与问题。“现在,村民大部分的问题和困难都能在网格内解决。”马彦芬说。

不仅如此,阳和村还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长效机制,如生活垃圾保洁制度、村民自我约束管理机制,以及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和村“两委”监督相结合的动态监督机制。(郜晋亮)

上一篇:开州:厚植生态优势 建设美丽乡村
下一篇:“泥腿子”教授的西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