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06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北京:打造“演艺之都” 扩大全国文化中心影响力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汇集了世界各地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演出市场十分活跃。当前,北京延伸演艺产业链,形成经典剧目荟萃、国际演艺节展汇集、国际知名大师云集的演艺发展格局,为北京打造“演艺之都”打下坚实基础。

围绕市委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工作要求,北京充分发挥北京演艺资源汇集优势,以剧院为核心,以艺术创作、品牌运营和公益普及为抓手,培育多元演出空间,推出一批文化演艺与商业、旅游深度融合的综合消费场所,打造特色演艺集聚区和演艺群落。

年末岁初,“大戏看北京”展演季正在精彩上演,2023北京新年演出季如火如荼进行……着力打造“演艺之都”今年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们谈成就、话未来,为北京全力打造“演艺之都”建言献策。

持续打造文化品牌,让各类展演“近悦远来”

创立“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圆梦中国·春苗行动”优秀少儿题材剧目展演等活动品牌;创新打造中国戏曲文化周活动,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级戏曲文化品牌;“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北京搭建各类优秀作品展演平台,领域宽、种类全,大力推动文艺精品走向舞台、走向观众。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巴图表示,像戏剧节、电影节一样,呼吁创建打造引领全国的舞蹈节品牌,让各类文化品牌更加全面、出彩,助力“演艺之都”建设。

“要持续打造文化品牌,吸引全国乃至世界艺术团体、艺术家来此展演。”有代表委员表示,“演艺之都”建设要让观众能够尽享北京乃至全国全世界的好戏。近年来,北京着力打造一系列品牌活动推出,也让观众在家门口尽享好戏逐渐成为现实。比如,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邀请了40部精品剧目,其中既有中央文艺院团和市属文艺院团作品,又有来自上海、天津、河北、河南、浙江等多个省市的文艺院团和部分民营演出机构的作品,生动诠释“大戏看北京”的丰富内涵。

打造“演艺之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大戏看北京”文化品牌影响力。市政协委员、北京市青联常委徐春妮认为,要加大该文化品牌线上开发力度,丰富线上数字产品,在内容创造、生产、展览展示方式、传播渠道等多个方面提升创新空间,进一步引导观众对艺术的理解,丰富观众的观演体验。

培育多元演出空间,让各类展演更加精彩纷呈

当前北京结合城市空间特点,正在打造“会馆有戏”文化品牌、开展特色演艺群落建设、推进富有城市文化特色的演艺新空间探索。吉祥戏院时隔多年重张开业,再添首都历史文化品牌;百年戏楼正乙祠重张启幕;城市副中心剧院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北京人艺国际戏剧中心落成启用等等,这为各类演艺活动的生产表演提供有利的空间设施。

会馆承载多样地域文化,是历史留给北京独特的文化遗产。2021年下半年,北京提出打造会馆演艺新空间。湖广会馆、颜料会馆、福州新馆等一批会馆先行先试,将京昆梆子等折子戏,变脸、猴戏、魔术等沉浸式民间艺术表演引入会馆,“会馆有戏”红火起来。“会馆是北京特有的空间,让这里成为新型演艺空间,可以让传统戏曲‘活’起来,与观众走得更近,让市民沉浸式感受都市生活中的传统艺术。”市政协委员、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荣建议,开发“会馆有戏”的思路可以更发散,“比如《牡丹亭》,可以在剧场演,也可以在会馆演,但具体表演的形式可以不一样,如何让它的呈现更精巧,需要深入研究。”

打造拥有特色的小剧场。“北京在打造‘演艺之都’上有非常好的基础,大小剧场群的建设已成规模,人文环境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市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王剑男建议,舞台艺术是从聚集观众开始的,在硬件上要重点发展小剧场建设,不求大但求可及性,千万别把门槛设高,对观众和创作者都是这样。

据了解,近年来,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演艺新业态不断出现,演艺新空间、特色文化空间等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北京将积极鼓励培育发展演艺新空间,支持剧院开拓除场地租赁外的运营模式,探索与演艺机构合作投资创作、研发产品、开放空间以及开展公益活动,鼓励首秀、首演、首发,培育品牌文化项目,打造文化新地标。

全链条扶持创作精品,推动舞台艺术“百花齐放”

北京市以精品创作为核心任务,聚焦选题、排练、演出等创作关键环节,逐步推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原创剧本创作及选题孵化机制等政策“组合拳”,全链条扶持精品艺术生产。“从内容产出上,一定要鼓励原创、鼓励作品多元化,避免雷同、不一定赶热潮、不蹭热度,尽量打磨出一批精巧的、可以留下来的剧目。”王剑男建议,“对演出艺术来讲,持续、常演是最关键的衡量标准。”

据介绍,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自2016年设立起,扶持力度逐年加大,覆盖范围不断拓宽,推动创作活力持续释放,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6年来,累计资助650个项目,资助金额达6.56亿元,累计支持推出250余部大型舞台艺术原创作品。

针对各类艺术团体“排练难、排练贵”的实际问题,北京建立公共排练服务平台——北京剧目排练中心。自2015年底开放,至2021年底,剧目排练中心共接待文艺团体658家,推动977个排练剧目在1051个剧场成功上演,签订排练使用合同1384份,排练厅使用20773间次,被誉为“戏剧界的横店。针对租用剧场成本高、演出票价高、剧场使用不平衡问题,北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统筹资源,盘活存量,年均采购各类剧场资源200个演出场次,以零场租或低场租方式提供给剧团,打造院团、剧场和观众三方受益的公共服务平台。

打造“演艺之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舞台艺术精品作为支撑,代表委员们认为,要建立健全扶持优秀剧本创作长效机制,从舞台艺术作品创作源头剧本抓起,对重点剧本进行全方位孵化打磨,夯实艺术创作基础。此外,结合新时代,面向年轻人,要重视和培养青年艺术创作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为首都舞台艺术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上一篇:各地举行民俗灯会 流光溢彩庆元宵
下一篇:览吴地风物 品江南韵味(华夏博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