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刘文敏)早春时节,北京市昌平区各个草莓大棚里已是春意盎然,碧绿的叶子、娇艳的果实、浓郁的果香,一颗颗高颜值的草莓如同小灯笼般点缀在田垄间,令人垂涎欲滴。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昌平草莓”以其色泽饱满、口感细腻、香甜多汁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当地紧抓机遇,以莓为“媒”,通过举办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北京农业嘉年华、昌平草莓节等活动,讲述草莓故事,传播草莓文化,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打造了一张草莓产业“金名片”。
图为大棚内的“昌平草莓”长势喜人。新华网 毕尚宏 摄
“黄金地带”上的“莓”好风味
昌平区地处北纬40度“草莓生长黄金地带”,年平均日照时数长,燕山山脉的麦饭石水源纯净,山前暖带昼夜温差大……为草莓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目前,昌平区有13个镇街、70多个村、1500多户、4000余农民种植草莓。”据北京市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产业科副科长陈明远介绍,“昌平草莓”种植品种目前以红颜为主,种植面积占比达95%。近年来又累计引进了隋珠、粉玉、建德红、白雪公主等国内外草莓优新品种百余种。
在日前举办的第九届“北京草莓之星”评选中,共300余个草莓样品参与106个奖项的评选,昌平区共获70个奖项,占比半数以上。
“想要叫做‘昌平草莓’,还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陈明远说,根据北京市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昌平草莓》要求,“昌平草莓”大果型品种单颗草莓的重量至少要在25克以上,中小果型品种的单颗草莓重量则要在20克以上;果形要端正、饱满,果面光泽亮丽,果实着色度大于90%。此外,“昌平草莓”还需要具备香味浓郁、带新鲜萼片等一系列条件。
图为北京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草莓种植大棚。新华网 毕尚宏 摄
以合作社为创新引领 打造乡村振兴“鲜活样板”
据了解,2021年至2022年草莓生产季,昌平区草莓产量达471万公斤,产值2.07亿元,带动了4000余农民就业增收。
多年来,昌平区坚持以合作社为创新引领,使草莓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可持续化。
2008年,位于昌平区兴寿镇西新城村的北京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成立,现有社员315户。合作社主要为社员和周边农户提供生产全过程种苗供应、技术指导、绿色防控、农资销售、机械化作业等多方面一体化的跟踪式生产服务。
图为北京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为草莓劈叶、疏果。新华网 毕尚宏 摄
北京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天鋆表示,“合作社通过全程标准化的管理方案,实现了果品质量的统一和劳动效率最大化,降低了单一农户生产投入,也畅通了果品销售渠道。”
据悉,昌平区有目前以草莓种植销售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9个,带动农户1000余户,覆盖全区草莓生产面积近70%。
图为即将销售的草莓被精心打包。新华网 毕尚宏 摄
“草莓+”产业拓宽致富路
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草莓采摘成为昌平区“草莓+”产业的一大特色项目,采摘游持续火热。据了解,当年12月中旬至次年5月均为昌平草莓采摘季。一批批游客走进田间地头,体验采摘乐趣,尽享“莓”好时光。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元旦以来,昌平区各个草莓大棚里采摘红火,截至2月底累计接待采摘人数20万人次,全区草莓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12%。
为促进以草莓产业为代表的都市型农业与旅游、文化、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昌平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实施细则近期出台。
“下一步我们积极用好政策,多面发力。聚焦全产业链创新,开启市场化运作模式,立足北京、带动京津冀、辐射全国,助力草莓产业扩大规模化生产;打造创意农业产业链,突出文化、生态、艺术、科技和服务附加值;优化智能销售格局,畅通电商物流。”陈明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