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绍容(左)到村民家里“串门”。
余绍容(中)与施工队员一起讨论村子建设情况。
拨通余绍容的电话,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这几年,村里的环境大变样,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
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有一个叫五星村的偏远小山村。五星村虽小,可走出了一个鼎鼎大名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绍容。
苦黄连开启甜蜜乡村致富路
回忆起最初种植黄连的日子,余绍容脸上有点苦涩。
那会儿,余绍容刚嫁到五星村,还没从新婚的甜蜜中走出来,便面临种植黄连的窘境。
种植黄连在五星村是一项传统,当地气候、温度、土壤等条件适宜种植各种中药材。40年前,村民便自发在房前屋后、村外林地等种植黄连。
农家女出身的余绍容并不排斥干农活。在她看来,种黄连和种水稻一样,也是在地里劳作,无非需要的种植技术不同而已。让余绍容难以接受的是,需要背着生活用品,爬三个小时的山才能到达黄连种植地。
崎岖难行的山路让余绍容吃足了苦头,有一次,背着生活用品的余绍容在半路上晕倒了,甚至不知道当时自己是怎么晕倒的、又是怎么醒来的。每次谈及这次经历,余绍容都情不自禁地露出苦笑。
崎岖的山路、种植的辛苦、微薄的收入让余绍容起了远离黄连种植的心思。2015年,余绍容到北川新县城一家酒店当经理,既可以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条件,也能多赚一点钱还贷款,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让余绍容没想到的是,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村里人、镇领导找到她,希望她能带着村民找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过上好日子。
犹豫了一个晚上,和家人商量后,余绍容辞去工作,回到了五星村。“我是一名党员,既想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更想带着大家一起把日子过好。”面对亲朋好友的不理解和劝阻,余绍容就这么打定了主意。
再次回到五星村,面对脱贫攻坚的任务,余绍容有点犯难。“脱贫致富不是嘴上说说就成的,而是要靠实打实的苦干和巧干。”余绍容和村“两委”干部们都认为,得发展村里自己的支柱产业,才能真正拔掉穷根。
种水稻、土地出租……一个个想法刚在村“两委”会议上提出,可随即就被否决:村子地处偏远,土地少,小打小闹还成,要想脱贫致富,难!
“发展黄连种植怎么样?咱们村民都有经验,而且这活不太重,老人都能干。”有村干部提出了种植黄连的建议。
“拉倒吧,咱们村一共才有400多亩地,人均还不到一亩,能种出个啥来?”有村干部反驳。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不服输的余绍容觉得,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发展黄连种植,虽然面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不稳定等问题,但要谋划好了,苦黄连未必不是一条甜出路。
村民的种植意愿给余绍容吃了一颗“定心丸”。余绍容和村“两委”干部、种植户一起到外面寻找合适的土地。经人介绍,附近的平武县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冬日里,路面还结着冰,余绍容要驱车往平武县赶。母亲有点担忧,说话间也带了一丝丝火气:“你不要命啦?外面那么冷,地上有冰,你还跑那么远的山路!”
余绍容坚持说:那里可能有合适的土地,谈成了,咱们村的出路可就找到了。
经过3个小时的车程,余绍容和村民代表来到平武县南坝镇水关乡天鹅村。见到要出租土地的天鹅村村民赖方明,“谈判”却并不顺利:土地流转没问题,可要通水、通电、通路,成本不低。这对双方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谈不拢,双方展开了“拉锯战”。“这么大的事儿,哪有一次就谈妥的?”余绍容用“好事多磨”来安慰自己、劝说村民。带着村民,余绍容先后5次到平武县多地考察。最终以村委会的名义,在擂鼓镇周边和平武县以合理的价格租到了合适的土地,成本一下子就降了下来。
土地流转的经历让余绍容和村民们尝到了集体力量的甜头。大家琢磨着,以前种黄连之所以“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单打独斗的品质没保障、难以应对市场冲击。既然土地流转可以通过村集体干,那何不成立一个合作社,大家一起干呢?
合作社在村里可是个新鲜事,大家都听过,但具体怎么做,谁也不知道。余绍容和村“两委”干部带着年轻的种植户一起到周边市县学习、取经。经过多次讨论,成立了国富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共同发展黄连产业,培育种苗、培训技术、统一销售。
“村里的黄连种植大户一年能有50万元的收入,普通村民一家年收入10万-20万元的也不少。”余绍容自豪地告诉记者,五星村人均年收入由2000余元提高到了10000余元,于2016年脱贫摘帽。凭借黄连种植过上了甜日子的村民,看着“苦黄连”的目光充满笑意。
治理加服务延展乡村和谐路
近几年,擂鼓镇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村里多是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村组干部中女性占比高。在五星村,余绍容带着3名女干部撑起了村里的“半边天”。
余绍容刚上任那会儿,一些老党员干部有些担忧:“村里干部都是女同志,遇到突发的矛盾和问题,可怎么办?”
余绍容不这么看,她认为,村里有很多琐碎的事儿,川妹子以特有的泼辣、胆大、心细,可以更好地处理矛盾纠纷,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2020年5月,擂鼓镇进行村建制调整,原来的五星村和大田村合并成新的五星村。已经在村里干出了一番事业的余绍容,在选举中再次赢得村民认可,成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在汶川灾后重建中,原五星村的村民被划分到六个安置点,乡村治理的难度本来就不小,再加上数百人集中安置的原大田村,挑起新五星村的担子,当好800多名村民的家,不是件容易事。
仔细研究五星村的情况后,余绍容觉得,还得在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上下功夫,在解决村民的一件件烦心事、揪心事中获得认可。
村里88岁的王婆婆一直独居,每次到儿女家待两三天就嚷嚷着回家。身体硬朗的王婆婆每天都要爬山、捡柴,到地里走一走。
今年“五一”期间,王婆婆在路上遇到余绍容,笑着说:“书记又到我家去过了?”
“你咋个知道的嘞?”余绍容笑吟吟地反问。
“我见家里的东西收拾过了,衣服也洗了。一猜就是你去了。”王婆婆笃定地说。
余绍容觉得,老人家年龄大了,平时需要有人照顾。她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每周都要到王婆婆家去一趟,帮老人收拾家、洗衣服,让老人家里也干干净净的。
乡村治理并非一帆风顺,余绍容也遇到不少委屈。前不久,村民程婆婆在农业银行大厅大吵大闹,认为村干部不作为,没给她交新农合材料,导致自己没法买新农合。不少办理业务的村民在一边指指点点,甚至吸引了一些路人围观。
见事儿越闹越大,农业银行工作人员赶紧给余绍容打电话,请其前来处理。接到电话的余绍容一头雾水:这事儿从何说起?已经给村里人都提交了个人信息,没道理没法买新农合啊。
来到现场,听到农业银行工作人员的解释,余绍容有点哭笑不得:原来,程婆婆卡上的余额不足,没法自动扣缴,自然没缴费成功。余绍容跟程婆婆详细解释,并保证帮忙解决问题。待程婆婆冷静下来后,帮她存入现金,问题迎刃而解。
余绍容告诉记者,处理好这些村民的烦心事、揪心事,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成为村民的贴心人,并形成良性循环,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
“余书记,您快来,有个村民在施工现场阻拦机械,工程都停了。”前几天,村里的施工队负责人“呼叫”余绍容。
接到电话,余绍容立刻就赶往现场。只见村民李双英(化名)站在挖掘机前,不停地说着什么,听不进任何解释。
“就听你一直叨叨了,也不听别人说话。你这么叨叨一天,问题能解决吗?”看到李双英的表现,余绍容的“辣脾气”犯了,上去就是一顿“批”。
原来,李双英家的土地之前因为洪灾被冲走一大块。当地政府出台政策,可以给大家恢复被损毁的土地。可李双英家排在后面,要求提前解决。
余绍容把李双英拉到一旁:“机械施工伤了你怎么办?你在前面人家也施展不开啊,还不如早点让开,早点施工解决问题呢。”
“余书记,我信你,这就走。”就这样,余绍容拉着李双英离开了现场,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从这一件件小事着手,余绍容和村“两委”干部们一起获得了村民的信任,凝聚了村子发展的合力。
“高质量”拓宽振兴乡村幸福路
对余绍容来说,2018年是个极有纪念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她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眼界更加开阔,从乡村振兴中看到了广阔的机遇。
“对于五星村来说,脱贫的任务已经完成。在新起点上,要找到一条通往乡村振兴的幸福路。”余绍容说。
余绍容告诉记者,村里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房,住起来很是“巴适”。可一段1.7公里的路,却成了大家的揪心事。
擂鼓镇通往五星村村委会的道路分为两段,其中自五星村赵家岩至村委会1.7公里的路质量差,没有铺设沥青,村民意见不小。
在向县领导、县交通局反映情况后得知,县财政要先解决偏远乡镇道路的建设,这一段道路修建需要暂缓,等将来再统一安排。
了解情况后,余绍容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开座谈会,向大家通报这一情况,获得了村民的理解。
推进高质量的乡村振兴,余绍容觉得,要深挖黄连资源,提升产业附加值。“以前,村民在地里用火烤黄连,费事费力不说,烟雾还会污染环境。”余绍容计划引进机器进行烘烤,进行精加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余绍容算了一笔账:村里黄连种植已达1200余亩,对产出的黄连进行精加工,整体收入能高不少。此外,余绍容希望抓住乡村电商的发展机遇,给黄连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与其他代表交流时,余绍容发现,不少乡村准备走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子。这让余绍容也动了心:五星村自然环境优美,羌族文化氛围浓厚,精美的羌绣让人惊叹不已。发展绿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让全村人吃上“旅游饭”,未来可期。
更让余绍容愈发坚定发展旅游信心的是,隔壁的南竹村凭借“羌王竹海”,一到周末和假期,就迎来大大小小的旅游团和众多游客。村里的农家乐已经初见规模,不少村民从旅游中获益。借助地利,五星村和南竹村可以连成一片,发挥规模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延伸旅游产业链。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余绍容认为,推进高质量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需要高质量人才的参与。
余绍容带领的村“两委”被村民们戏称为“红色娘子军”。调侃之余,大家也深知建立这么一支年轻队伍的难处。
五星村原“两委”班子没人会使用电脑操作各种文件、报表,吸收年轻人成为大家共同的渴望。余绍容上任后,在全村物色年轻、有能力的村民,并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陈冬玲和石贝贝就这样成为“红色娘子军”的一员,凭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很快赢得了村民的认可。
“余孃,又下乡调研啦,啥时候来我家耍会儿嘛,我妈妈想你得很。”在路上遇到余绍容,不少村民热情地打招呼。在这一声声招呼中,正如羌山上盛开的羊角花,余绍容走进了村民的心里。
回望来时的路,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余绍容勇挑重担当好“主心骨”;脱贫攻坚中,余绍容引领方向当好“领头雁”;乡村振兴路上,余绍容开拓创新当好“探路者”。如今,获得“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的余绍容锚定幸福新路标,不忘初心再出发。
“希望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五星村变成‘五星级’的乡村,村里人也过上‘五星级’的日子。”余绍容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要走好乡村振兴的路,让村子更美、产业更强、村民更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