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至15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由全国农业科技产业创新联盟无抗产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动物生产减抗替抗专委会共同参与主办,邀约参会的核心技术团队来自国内多家科研团队的知名专家、技术负责人和企业家,同时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多位专家领导参与,经过深入交流探讨,就国际国内昆虫领域的深化发展,结合微生物技术在农业种养殖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产业未来的发展创新及研发推广奠定了基础。
其中参会的专家和企业家代表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干小英研究员、袁学志研究员、田晓薇研究员、赖燕萍研究员;刁玉林秘书长、高继昂主任;刘尚义 项目科研团队首席专家、刘晨 项目科研团队负责人;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吉斌研究员;山东省垃圾生物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创新科技奖专家,垃圾分类及酵素产业团队负责人—刘洪远主任;河南红蚓农业科技中心蚯蚓团队首席科学家—赵金玉教授;郑州大学冯国清团队—周明老师、刘峰老师;浙江鑫绿华际生物科技 徐功达 技术团队负责人;农业农村部评选的特养大王、山东王泽铺昆虫养殖团队创始人刘杰;山东春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春耕;辽宁广积粮科技技术总监王正跃;四川重庆蜂糖李产业园技术首席专家何贵超老师、刘正兰老师;地球屋设施农业中心技术总监严学明;央视国际移动传媒曹俊生主任;中国文化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资深媒体人袁志华。
昆虫和微生物农业的创新资源化利用,是现代农业的生态回归,创新科技的介入使农业对昆虫和微生物的开发综合利用出现奇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赋能的力量,开发昆虫和微生物这一优质替抗代粮生态产业链——不与人争粮,不与人争药,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整合科技资源,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功能链、面向科技、赋能创新,以昆虫农业/微生物农业独辟蹊径,发挥在农业领域特种兵的优势,助力中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生活创新发展,以科技服务城市,以产业项目助力富裕农民,高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纵观昆虫和微生物在农业领域的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是现代生态农业的新蓝海、新风口;现代农业产业如果没有昆虫和微生物的参与,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都将是一个口号。多年来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驱使下,大量化学药品和激素及抗生素的滥用,已造成中国大面积的土壤难以还原和修复,水源和环境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并导致人们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各种恶性重型疾病层出不穷。由此可见,昆虫和微生物农业将是守护绿水青山的卫士,更是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食物安全的践行者。
201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可食用昆虫:食物和饲料保障的未来前景》,已将黑水虻列为世界范围内可替代传统畜禽蛋白饲料的来源之一。黑水虻虫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脂肪,并含有天然的抗菌物质、甲壳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可作为替抗饲料加以研究和开发。虫干粉碎后可替代鱼粉,喂养家禽、鱼。相比国际上鱼粉每吨上万元的报价,黑水虻干虫粉很有市场发展前景及竞争力。
作为农业土壤的特种兵——蚯蚓,又名地龙、曲蟮、坚蚕、引无、却行、寒欣、鸣砌、地起翘、阮善,在中医中药领域应用也非常广泛,作为珍贵药物治疗多种疾病;还可以作高蛋白食品和饲料;也被国际科研领域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的美称,在土壤改良、消除公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 在全球许多国家利用蚯蚓来处理生活垃圾、有机废物和净化污水,蚯蚓又具有土地耕夫的悠久历史,蚯蚓在进食和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在土里掘洞,使空气循环流通,也使雨水适量循环分布均匀,增强土壤的保水透效应;如果没有蚯蚓,泥土很快就会变得坚硬,毫无生命力。综上所述蚯蚓作为特种资源昆虫动物,又是益虫,不仅是生态系统工程师,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又对农业和环境及生态链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国家政府及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垃圾分类产业: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希望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
昆虫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最后一块蛋糕!充分发挥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产业化、科技化循环利用,开发昆虫这一优质蛋白产业链,并可参考相关标准开发水产饲料/宠物饲料及食品,逐渐形成规范化的生产体系。每吨黑水虻虫干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可达9000-15000元之间。并且产业链中的虫粪,也是改良土壤特别优质的有机肥原料,市场价可以卖到每吨500-1200元之间。
作为无抗安全农业包括食材食品产业链,昆虫世代短暂、繁殖迅速、食物转率高,是解决动物蛋白质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保障食物供给的新途径,并且可以作为改善环境的科技创新的最佳选择。只有健康的土壤,才会有健康的农作物,也才会有健康的食品。
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对目前昆虫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许多问题和建议,比如在设备改进方面仍存在更新换代及成本过高的问题、原料处理仍需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政策衔接的问题、怎样对接国家的相关政策和产业化推广应用的问题等等。可喜的是国家已高度重视昆虫产业的发展,并列为重点开发对象,我们将努力对接相关部门,将现有的科研成果尽快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在国际昆虫领域,资源昆虫的产业化定位分为授粉、药用、食用、观赏等诸多门类,同时天敌农业也是很重要的产业创新发展领域。可以说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都有昆虫的影子。
中国昆虫农业和微生物农业产业化体系在当下由于缺乏系统化技术和科研力量的支撑,导致大多数养殖企业只能各自为营,缺乏沟通和合作创新,诸多技术问题没得到妥善的解决。特种动物养殖行业的发展进度与相应的技术发展速度还不匹配。通过本次昆虫/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科技交流论坛将对产业规范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图/文 袁书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