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山西永和县:荒坡“变形”记

仲夏六月,碧空如洗。

站在永和梯田观景台上,一垄垄地膜像一条条白色的丝带,缠绕在层层叠叠的梯田间。连绵的山坡间、山塬上,铺满了绿色的盛装——油松、连翘,还有地里的高粱苗,正孕育着无限的生机活力。

图为层层梯田,阡陌纵横。

然而,就在几十年前,这里到处都是光秃秃的荒坡。

山西临汾市永和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山峦起伏,梁峁层叠,大小2500多条沟道纵横交错。全县有35万亩耕地,其中70%以上为坡耕地。

“那时候种地,主要靠耕牛和人工。一圈下来,累得我呀,那汗水滴溜溜就往下淌。”回忆起来当年的情形,57岁的坡头镇呼家庄村村民段交平仍然记忆深刻。

为了实现耕地有效利用,从2010年起,永和县在芝河源头的高山上开始了“坡改梯田”工程。

“在单一的坡耕地治理基础上,我们逐步探索出了坡耕地改造、坝滩联治、经济林栽植、荒山造林、设施改善‘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永和县副县长马进介绍。

据介绍,实施综合治理以来,永和县改造机修梯田将近10万亩,不仅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控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全县林木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7%,提高到现在的46.5%;年流失泥沙量比治理前减少48.7%以上,年可减少泥沙流失量88.3万吨。

图为永和梯田的山坡上绿意盎然。

然而,“坡改梯田”以来,随着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小、短、陡、弯、碎”的耕地条件逐渐满足不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针对丘陵山区耕地地块小而散、生产成本高、劳动力短缺、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我们持续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子。”永和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景宁介绍,自2021年年底,永和县被确定为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试点县,开始启动大规模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程。

两年来,永和县依山就势累计改造完成3220亩,农田地块实现了“小并大、短变长、陡变缓、弯变直和互联互通”,梯田地块平均面积从0.6亩增大为1.8亩,有效解决了丘陵山区农机“下田难”“作业难”等问题,耕地利用效率明显提升。

对于宜机化改造,段交平感受很深。“改造前的地窄,只有3米宽。我和老伴耕地,就用那个‘气死牛’旋耕机。哎呀,可累了!我种着50亩地,想用大机器却上不来,播种就得10多天。现在呀,大机械开上去,1天就完成,可省人了!”

改造同时,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当地特意把田埂修建成外高内低的反坡式梯田,把雨水蓄在耕地里。指着远方的梯田,永和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田华告诉记者:“你看,在梯田之间的棱面上,我们还种植了连翘和油松,进一步保持水土的同时,还能增加村民的收益。”

改造之后,如何利用好梯田,给农民带来更多收益?

“通过多方调研,我们开始推广种植高粱。”田华介绍,“我们选取的高粱品种不仅抗旱,还产量高、效益好,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很高。”靠着好口碑,永和县的高粱种植面积已超10万亩,永和梯田被打造成万亩优质高粱园区。

图为永和梯田近景。

宜机化改造后,也为永和县大规模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提供了条件。

如今,段交平把自家高粱地全部托管给了镇里的合作社。除了偶尔去地里拔拔杂草,其他都不用再操心。

“种高粱,要有技术。就拿是否铺膜来说,效果差别可大了。你看山上的苗苗,要是没有铺膜,现在才一个指关节长。”段交平比划着告诉记者,改造的大型机械都能进到地里了,自去年50亩土地全面托管给合作社后,不仅种地成本比以前更少了,收入也翻了一番。

图为永和县万亩高粱。

“宜机化改造有力提高了我们的农机装备水平,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累计总面积已达80万亩。”田华介绍,改造后,永和县区域综合机械化水平由30.8%提高到了85%,改造田内种植的玉米、高粱等农作物亩均增产30%以上,户均增收2000元。

现在,望着无边的梯田,段交平充满希望。“等你秋天过来看啊,那才叫个漂亮!漫山遍野,火红火红的高粱,好看嘞,就和我们的生活一样!”说这话时,段交平笑了,眼神分外明亮。(摄影 卢鹏宇)

上一篇:广东韶关:小菌菇激发乡村振兴大“蘑”力
下一篇:安徽小麦机收率达98.5%,这些人值得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