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温州市鹿城区抢抓第四批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试点机遇,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加快推进“五社”资源融合和联动机制创新,打造治理高效、服务全面、帮扶精准的现代社区。目前,已实现14个街镇助联体、社工站、未保站全覆盖,慈善服务村(社区)覆盖率达100%。全区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20.9人,全域形成“15分钟”慈善圈和养老服务圈;创建5A级社会组织11个,3个社区获评首批省级现代社区。
突出顶层设计,描绘专业化社区治理蓝图。构建联动模式,实现组织聚能。构建五社“155”联动模式,即围绕一个社区大党委,以创新推进项目、信息、平台、流程、队伍五大联动为抓手,创新运用于“一老一小服务”、邻里服务、慈善服务、救助服务、议事协商五大场景,有效调动五社资源,搭建形成广泛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机制。拓展服务阵地,强化空间增能。坚持社区服务阵地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统一悬挂“一横三竖”标牌、设计阵地形象标识,并通过改建扩建、购置租赁、置换调剂等方式保障空间充分合理利用。目前,累计改造社区办公服务用房7000余平方米,打造五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1家、四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2家,实现公益性和商业性服务功能有机结合。打造智慧系统,助推数治赋能。以数字赋能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创新打造“鹿城智慧社区”财务管理系统,实现社区资金流转可视、信息阳光公开,全区91个社区均已上线;依托市级“智慧村社”平台,建立“三务”公开信息库和村情动态信息库,建立“4小时反馈”、全过程动态提醒机制,累计发布“三务”公开1.7万条、“动态”8.5万条,办结群众诉求760余件。
强化机制创新,迭代联动式社区服务架构。“集成+下沉”优社区服务。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专业优势和社区志愿者人力优势,开展“叩门服务”行动,带领党员干部、学生、爱心人士等进社区,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等提供爱心服务。目前,累计打造94个社区慈善服务站,推动599个社会组织结对220个小区,发动396支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服务,惠及群众8.5万人次。“输血+造血”强基层治理。发挥社会慈善资源优势,引导参与社区共驻共建。如建立“幸福合伙人”机制,发动商企合伙人资源入股、社群合伙人技术入股、个体合伙人时间入股,通过社区造血反哺基层治理。同时,在藤桥、松台等街镇试点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会,深入探索公建社营、基金扶持等增收模式,5个示范社区平均增收42万元/年。
“互助+共享”扬睦邻文化。发挥社区基础平台作用,积极发展社区睦邻文化,搭建“邻里守望 共享互助”场景,建立技能共享、活动共办、致富共创相关机制,不断增强社区凝聚力。目前,设置小区居民自治互助站108个,发展兴趣类、互助类、治理类社群50余个,组建各类群众兴趣小组500余个,开展“邻里节”活动130余场。
聚焦急难愁盼,厚植普惠性社区幸福根基。聚焦低收入群体,打造共富场景。持续深化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为居民提供常态化“慈善帮扶+专业服务”。如迭代升级“慈善鹿城”应用,精准开发算法模型,助推资源、需求精准对接,已组织开展“为您安个家”“爱心助学 圆梦启航”等132个针对低收入群体的爱心志愿服务项目,累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500余个。聚焦老年人群体,打造助餐场景。完善“政府补一点、社区支一点、社会捐一点、老人付一点”的助餐筹资机制,并以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善亭”食堂等为载体,依托“专业企业+”“慈善组织+”等多元模式,持续优化老年助餐服务。目前,已接收捐款230余万元,建成老年食堂及助餐点66个,日均服务3000余人次。聚焦特殊化群体,打造关爱场景。通过公益创投、资金补贴和项目奖励等形式,培育一批优秀社会组织和优质公益服务项目,让其成为居民群众纾困解难的“及时雨”。已累计投入200余万元,落地“社工护航 幸福共享”等74个基层治理公益项目,面向社会散居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救助帮扶、监护支持及精神关爱服务60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