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喀什英吉沙: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人民网喀什9月6日电 (记者常雪梅)慕名而来的游客、参加研学的学生……在刚刚过去的暑假,距离喀什市1个多小时车程的英吉沙县非遗小镇芒辛镇很热闹。在非遗小镇中既能了解非遗文化,又能沉浸式体验制作过程,让人收获满满。

非遗小镇的恰克日库依村是远近闻名的土陶村。土陶主要分为素陶和琉璃陶两大类,其中以琉璃陶最富特色。经过拉胚塑形、晾晒、上釉、烧制等几十道复杂的工序,一件琉璃陶呼之欲出,体态优美,色泽独特。

英吉沙土陶制作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具备观赏和实用的双重价值,深受中外旅游者喜爱。2006年,英吉沙县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传承人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敏为记者介绍他获得的荣誉。人民网记者 常雪梅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传承人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敏为记者介绍他获得的荣誉。人民网记者 常雪梅摄

67岁的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传承人,制作土陶已经快60年了,有着一手烧制土陶绝活的他,已经过上了好日子。更让他高兴的是后继有人,3个儿子、3个儿媳均能熟练掌握这项技艺。

阿卜杜克热木·阿卜杜热合曼是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敏老人的三儿子,从八九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做土陶,技艺最为精湛,制作的土陶颇为精美。他介绍说:“我很喜欢这项技艺,开始只是想着做土陶能挣钱,现在想还要带动旅游,为村里和镇里的发展做贡献,以后还要吸引更多的人来做,我对自己有信心,对土陶的发展也有信心。”

游客制作土陶体验区。人民网记者 常雪梅摄

游客制作土陶体验区。人民网记者 常雪梅摄

从上海来新疆旅游的张女士特意把土陶村列为自己体验式旅游的重要一站。参观完各式各样精美的土陶,兴致勃勃的她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碗和一个花瓶。“我本人是个非遗爱好者,在非遗传承人家里尝试制作有民族特色的陶器,感觉还是很不一样。一路体验下来,发现这个村子为吸引游客做了很多工作,大家都在为乡村振兴努力着。”张女士说。

土陶展览馆内展示的精美土陶制品。人民网记者 常雪梅摄

土陶展览馆内展示的精美土陶制品。人民网记者 常雪梅摄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在土陶展览馆,几个小伙子正在边学习边制作土陶。17岁的木合买提·萨力学了3个多月,已经能独立制作简单的花瓶容器,他表示:“我非常喜欢制作土陶,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一心一意跟老师学习,尽快掌握技术。”

目前,土陶村成立了合作社,社员以本村村民为主,合作社每年制作各类陶制品超过1500件,社员每人每年收入可达六七万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模戳印花布技艺传承人吾吉阿西木?吾舒尔展示模戳印花布的制作过程。人民网记者 常雪梅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模戳印花布技艺传承人吾吉阿西木·吾舒尔展示模戳印花布的制作过程。人民网记者 常雪梅摄

手工制作英吉沙小刀。人民网记者 常雪梅摄

手工制作英吉沙小刀。人民网记者 常雪梅摄

除了土陶,非遗小镇中的英吉沙小刀、模戳印花布技艺等也都久负盛名。

眼下,英吉沙县通过“文化+旅游”的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精品旅游景点,让更多身怀传统技艺的村民吃上“旅游饭”。

上一篇:辽宁选取“小切口”开展专项整治 靶向发力护航乡村振兴
下一篇:以水定地 戈壁滩中瓜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