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农”墨重彩绘就三秦好“丰”景

三秦大地,沃野千里。秦巴山区,峻岭逶迤。

9月8日,科技日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商洛市山阳县和丰阳光食用菌产业园。走进海鲜菇出菇车间,便看到一簇簇海鲜菇排列得整整齐齐,从菌袋里“冒出来”,洁白如玉、鲜嫩肥厚,甚是喜人。在另一车间,工人们正在娴熟地采摘、分拣、包装食用菌。

行走在三秦大地的村村落落,乡间小路平坦干净,生态果园苍翠葱郁,高标准农田整齐有序……阡陌沃野,处处彰显生机。

当前,陕西上下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谱写陕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种下兴产富农的“金蛋蛋”

冬枣,是渭南大荔果农的“幸福果”。

9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这里正是远近闻名的万亩冬枣示范园。咬一口素有“小苹果”之称的大荔冬枣,嘎嘣脆、清爽甜。

“我们的冬枣使用日光温室栽培技术及枣园精准施肥系统,能让冬枣上市时间从10月中旬提早到5月中下旬。冬枣变‘夏枣’,涨了身价,富了一方百姓。”大荔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雷孟师告诉记者。

小冬枣登上大舞台!如今,陕西正在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

秦蜜、秦脆、北海道、瑞阳……9月10日,记者走进“苹果之乡”延安洛川,在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区种植基地,香甜可口的苹果挂满枝头,触手可及,丰富多样的苹果品种让人眼花缭乱。

如今,在陕西南北,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分量的产业。渭北陕北苹果产业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秦岭南北猕猴桃产业带,面积、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还有陕南食用菌、陕北小杂粮、秦巴富硒农产品、富平柿饼等优势特色产业50余个……

“我们坚持特色定位,做大‘土特产’文章,整合资源打造苹果、蔬菜、茶叶、畜禽肉类、中药材5个千亿级和乳制品、食用菌、猕猴桃3个300亿—500亿级产业链,实现了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文介绍。

有机稻田与“国宝”朱鹮共生

重峦叠嶂,苍翠欲滴。稻田与朱鹮共生,“诗与远方”触手可及。这里,正是47只“国宝”朱鹮的栖息地。

9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安康市石泉县城关镇丝银坝村六组的草池湾田园综合体,看到孩子们徜徉在田间学堂研学。稻田里一株株稻穗弯着腰,一派丰收景象。

“欢迎大家!我们这里生态好、环境美,吸引了47只朱鹮安家落户。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安康农科院的技术指导下,我们种的有机大米也卖出了好价钱。”丝银坝村村民吴传琴面对记者的镜头,略显羞涩。

乡村振兴,三秦大地应声而动,农村改革在“活”字上下功夫,激荡起澎湃动能。

“这是我们袁家村的明星店——粉汤羊血,收益最好的一年营业额达800万元。”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村委会主任王创战介绍。

9月10日,走进袁家村,记者看到街道两旁摆满了各色风味小吃,细腻滑嫩的豆腐脑、刚出锅的辣子夹馍、爽口酸辣的“一口香”……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大快朵颐。

袁家村,曾是一个只有62户人家的“空心村”、贫困村。十几年来,袁家村以“村两委会”班子为核心,带领大家发展乡村旅游。如今,昔日的“空心村”变成了遐迩闻名的“网红地”。

“近年来,陕西省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即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全面实施集体经济‘清零消薄’行动。2022年全省‘空壳村’全面清零,‘薄弱村’占比下降至25.5%,31.2%的村实现分红,分红总额达到12.01亿元。”陈文说。

金秋九月,陕北苹果熟了,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眉县猕猴桃丰收了,圆墩墩的果实缀满枝头……一组组生机无限的新图景在乡间田野生动绘就,一幅幅三秦大地农民富裕富足、乡村富强振兴的最美画卷尽展眼前。

上一篇:地处皖南山区的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古村自古都有晒秋习俗。近年来,晒秋时节,该村村民会将农作物在村中广场集中晾晒,构成一幅五谷丰登的秋收画卷,吸引不少游客前往观赏,成为当地秋日里的旅游特色。
下一篇:福建:“认养”古树,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