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激发青年学子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青年人才的创新性思维,山西大学乡村振兴“薯光”团队在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成虎、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史建伟副教授的带领下,于2023月8月10日至18日奔赴山西省吕梁市岚县进行“薯光熠熠,富农兴邦”主题基层调研活动,团队成员深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核要领,躬身作物生产前线,努力把所学所得转化为生产力,充分利用当地特色产业创新升级,增质提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促进村民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图为团队成员集结准备出发调研实践
出征精神补给:“土豆县长”的种薯情缘
岚县政协副主席(原岚县政府副县长)刘思昭、岚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和平和岚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股股长刘林权共三位领导莅临岚县旻泉酒店,与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成虎就岚县马铃薯产业发展进行了交流座谈。
图为团队成员与岚县三位领导的访谈会议纪实
通过“圆桌座谈会”的讨论形式,刘思昭为山西大学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们生动讲述了他与岚县马铃薯产业振兴的坎坷之路。从刚参加工作的“农业技术小白”到名副其实的“土豆专家”,刘思昭作为水利专业的毕业生,为农村事业建设主动购买农学本科资料学习农作物种植的相关知识。他以岚县任职历程为讲述主线,将发展进程划分了五大历史关键时期,并陈述所遇到的十大发展困境。
从“不会种”到“会种”,从“不精明”到“精明种植”,刘县长为多维扩增马铃薯产业继续奋力前行,做强做大岚县土豆。在创立马铃薯品牌上,提出培育纯天然土豆,树立“生产没有雾霾的高寒土豆”的竞争目标,“让城市人吃土豆吃得放心,吃的满意”;在销路方面,他分享了“一社一校、一社一区、一社一村”的销售模式,全力解决农民马铃薯销售难的难题。
图为团队成员与岚县政协副主席(原岚县政府副县长)刘思昭交流问题
2015年,伴随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出台,岚县土豆宴正式亮相全国。在当地农民自创380多种土豆吃法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归纳筛选了108道土豆菜品,让土豆宴被更多人所熟知。举办了岚县土豆产业新闻发布会、首届“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摄影知识大赛等活动使农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成功扩大了岚县马铃薯的品牌知名度,创新土豆艺术事业的发展领域。目前,岚县土豆推广门店已初具规模,在山西省太原市已开设四大营销旗舰店,每家店面月营业额处6万元以上,进一步扩大了马铃薯销售总量。
一人,一生,专一职,投一业。刘思昭诚言:“我这一生投入的土豆事业,是我们岚县人民血与泪的‘混凝土’。”“深思悠远,为民而谋”,刘县长为队员们传播“恋薯、种薯、创薯”的深厚情结与“以农为重实干兴邦”的复兴实干精神,真正为薯光小队提供了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元气补给。
调研第一站:助人代表王会珍的振兴功业
全员共同前往岚县王狮乡石桥村实地调研,于岚县惠珍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专业合作社展厅认真学习。木犁,存粮桶,羊毛鞋,煤油灯,马铃薯脱毒苗……在队员参观过程中,王社长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他为成员们耐心细致地讲解陈列的展品,回顾展品背后的故事,带领大家走进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岚县的农村生活,丰富同学们对各类播种农具、马铃薯品种类型、马铃薯种薯脱毒苗等领域的认知,深刻领悟惠珍马铃薯基地“发展合作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坚持产业兴村,脱贫致富惠农”的理念方针。
随后,实践队又跟随王社长对石桥村村民、农业合作社以及石桥村村委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访谈调查,研究并分析石桥村马铃薯产业、产量、市价的有关数据,进一步寻找岚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痛点”和“空白”。8位薯光队全员最后进行相关信息的归纳和调研数据的整理,为之后的深层研究提供有力的实践证据。
图为团队成员与岚县惠珍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专业合作社王会珍合影
调研第二站:王家村的致富新路
团队成员继续前往岚县河口乡王家村进行实地探访,徒步参观了“世界马铃薯文化长廊”、“岚县土豆产自没有雾霾的高寒山区”的土豆花风景名胜区,在增长马铃薯种植历史知识的同时欣赏了晋薯16号、绵洋紫芋、绵洋彩芋等品种的土豆花景象。
图为团队成员在中国科协驻王家村第一书记李昂指引下参加土豆花海文化长廊
随后,队长薛明照对中国科协驻王家村第一书记李昂进行深度专访,进一步了解到王家村因海拔较高,均温较低,土豆种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目前仍存在投入产出比不理想、收入偏低、靠天吃饭、地头销售等问题。在种植方式方面,多数为散户种植,全村有80%的耕地用于土豆种植,马铃薯种植程序较其他作物更为繁琐,仅部分流程引入了部分机器化种植。基于此,李书记对症下药,拟定了一揽子规划愿景:努力实现一体化种植经营模式,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创新传统产业,增加马铃薯附加值,为农民扩增增收途径;接受山西省科协新品种培育,从自留种种植转型种薯繁育,加强农民进行科学、现代化种薯的培育和销售;增加马铃薯销售途径,尽量避免其价格波动幅度大的现实问题。
图为团队成员与王家村村民访谈调研
在对李昂书记、村支部书记刘兴文以及王家村村民的分组采访交流后,队员们了解到王家村以积极贯彻国家战略的振兴宗旨为发展基础,引入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培育的马铃薯新品种,并组织面向农民的种薯培育。全村上下凝聚一心,对马铃薯传统产业进行创新改造,以“农业+文旅”主要营销模式,打造全省先进闻名“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活动,为村民致富发家开辟新路径。全力推进“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有效措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图为团队成员与中国科协驻岚县王家村第一书记李昂、村支部书记刘兴文合影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味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入了新阶段。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实践
8月12日,接受了出征精神补给,了解过王会珍的振兴功业和走过王家村的致富新路后,薯光团队队员在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成虎老师、黄土高原研究所史建伟老师、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都帅帅的指引下,带着种薯情缘再出发。
调研第三站:科技富农内道——岚县农业农村局与康农薯业有限公司
当天,薯光团队全员前往岚县农业农村局进行问卷访谈。在与岚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和平、乡村产业发展股股长刘林权的交流中了解到政府落实补贴政策对农民意愿的影响程度较小,保险补助资金小于农户土豆成本投入,农民种植土豆意愿较低,表明今后政府强农惠农补助措施应进一步加强的助农目标。刘股长还向队员们谈及现今玉米种植面积较土豆更大的现实原因,站在农户的立场上剖析农民种植玉米内在动因。对于岚县马铃薯加工厂,刘股长又从加工原料、环保标准、市场营销、合作机构等方面为加工厂倒闭且行情较差的现象给予合理解释。他指出,当今岚县政府仍以种植土豆为重点对象进行农业扶持,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岚县土豆将以文旅产业、马铃薯附加产品、扩增销路为主要抓手,真正为岚县农民增产增值做出实绩,提升广大岚县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技术负责人魏旺红
接着,团队成员们又前往康农薯业有限公司进行观摩学习。他们跟随技术负责人魏旺红讲解,在康农脱毒苗培养室中学习马铃薯在试管苗中的培育时间以及切苗方法,学习了土豆“原原种-原种-一级种-商品种”的发展历史时期。成员还研习观测马铃薯床苗栽培与无土栽培两种培育方式。熟悉了岚县马铃薯的重要种植类型:冀张薯8号、青薯9号、晋薯16号。并进一步获知马铃薯病虫害类型极其防治、脱毒马铃薯增产效果及影响、马铃薯生长环境条件等相关知识。最后,队员们又对技术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访谈记录,从机械化种植、贮藏储存、有效防治病虫害等多方面发掘本地的土豆产业技术方面目前的缺陷,创想马铃薯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子。
调研结束后,队员们进而对实践数据进行深刻分析,并整理和汇总相关信息,为之后的深层研究提供切实有力的调研参考。
调研第四站:小小的土豆,大大的梦想——吴家沟村牛兴堂书记人物专访
图为团队成员到达吴家沟村
当天,团队成员又深入大蛇头乡吴家沟村,对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牛兴堂进行深度专访,收获颇丰。
图为团队成员对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牛兴堂深度专访
团队全员先跟随牛书记前往吴家沟村试验田考察观摩。脚踏田垄,鼻溢清香,队员们在牛书记的介绍中对试验田种植规模、参与人员、耕作方式形成初步认知。之后团队移步国家级示范社——福众薯业专业合作社,亲临感知薯窖内部实际规模以及窖内自动恒温系统的运作形式。
图为团队成员跟随牛书记前往吴家沟村试验田考察观摩
随后,成员们共同前往吴家沟村民委员会,与牛兴堂书记深入晤谈。团队了解到,自1984年任村支部书记以来,牛书记深入挖掘土豆价值,把一颗颗土豆变成吴家沟村致富新天地的一粒粒“金豆子”。他凭着一股不服输、不认命、不退缩的冲劲儿,成功带领全村人民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拼出一条生路。
作为一名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吴家沟村的脱贫成功无疑离不开牛兴堂书记对党中央政策要领的贯通落实。他指出,吴家沟村的领导班子应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这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村内党员实行党员积分制考核办法,使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和社会管理更加规范。牛兴堂还依据自身情况撰写《吴家沟村14五规划》,以《岚县常态化驻村帮扶工作细则》为指引方向,将岚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马铃薯产业是吴家沟村的主导产业,牛兴堂以“强村富民”为最终目标,以福众薯业合作社为小切口,努力发展庭院经济,发挥马铃薯产业尤其是一级中薯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党支部有力引领,合作社规范运营”的发展模式。在他一手操办的福众薯业种薯合作社中积极推行“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服务形式;秉着“不能让农民赔钱”的办社宗旨,福众社在保底收购价的基础上,按照每斤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合同,确保农民基本的种植收益,稳定其入社信心;合作社内部还积极向外寻找多条扩销路径,并新建农贸交易市场,解决了村民在种植、运输、储存、销售等方面的问题。现在的福众社成员已扩展到9个自然村,种植品种也逐步丰富,马铃薯产量年年攀升。
牛兴堂说:“只要给农民带来收入的就是好办法。”到2017年,吴家沟村的土豆种植已实现机械化全覆盖,拖拉机、播种机、收薯机一应俱全。全村每年总收入高达150万元,平均每人收入在5000元以上。“农民们只管种,其他的我来想办法”,牛兴堂自找销售路径,把吴家沟的优质土豆输送到各家餐饮合作业的手中。大同,阳泉,运城,晋中甚至内蒙古都能见到吴家沟村马铃薯的影子。全村每年也会定期举办马铃薯合作沟通交流会,并与多个研究院组织线下种植经验座谈会,现在的吴家沟村民已经熟练掌握种薯的各项技巧,种薯意愿持续增高。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吴家沟村村民
“我的愿望是通过乡村振兴,让村里的基础设施更完善,产业更兴旺,老百姓更加安居乐业”,牛兴堂就是心怀乡村振兴的实业目标,让一颗颗小小的土豆真正实现了吴家沟村村民致富脱贫的大梦想。
用双脚丈量黄土根脉,用行动践行复兴使命。深入乡村,实地调研,是我们青年人对乡村振兴的躬行实践,亦是当代年轻人对未知领域的勇于开拓。通过走进这些特色乡村,走近这些代表人物,我们有机会看到如今乡村发展的切实改变和真实面貌,也有机会听到他们亲自述说的故事,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更加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奋斗历程。通过本次调研,队员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要领:守好人民群众的“菜篮子”,为农民问题保驾护航。实践最后,成员进行了调研信息的再归整和再梳理,为之后的深层研究提供有力的实践依据。(通讯员:王家怡 薛明照 曹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