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市以“苹果之乡”“花园城市”闻名,春夏秋三季,全城果花飘香,到了冬天,雪花飘扬,就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世界了。所以,伊宁可谓一年四季是“花城”,让人神往、心醉。
伊宁市还有“白杨城”的别称,白杨在这个城市随处可见,或庭院,或墙角,或路旁,或渠边,或公园里,或伊犁河畔……它们身形高大挺拔,有孤零零的一棵,也有连成线,甚或成片成片的。秋季走在街道上,金黄的树叶随着你的脚步飞舞,从树缝里透出的淡淡光影,斑驳地落在地上、身上,空气里弥漫着烤羊肉和孜然的香味,大地似乎一下子柔软了,人的心也不禁温柔起来。
雨后的黄昏,几声鸟啼稳稳当当地落在街道旁的树枝上,从白云缝隙里钻出的几缕阳光,轻飘飘地落在花圃里天山红花的小露珠上,颤了一下,又颤了一下,然后跌进草丛,碎了。这个时候,如果你到一条幽静的小巷里走走,那些小桥流水,蓝绿相间的古朴的维吾尔或柯尔克孜民居,散发的泥土和木屑的气息,会让人仿佛置身历史深处,倍感惬意。运气好的话,在小巷的水渠边还能遇到正清洗瓜果的维吾尔族少女,分你一个苹果或是一牙瓜,咬上一口,甜到心里。
伊宁市的小巷有700多条,分别以人名、居民籍贯、民间工艺等命名。以人名命名的有阿吉不鲁斯阔恰(新华西路)、阿不都拉托海街(天山街)等;以民间工艺命名的有土努其阔恰(馕坑街)、纳格尔其阔恰(纳格尔是维吾尔族民间乐器,其指鼓手)、空其买里(皮匠街)等;以居民籍贯命名的有契利克巷子(指前苏联契利克地区)、新华东路河州巷子(居民多为河州人)、喀什街(居民多是南疆人)等。小巷的名称不仅具有人文色彩,还蕴含着令人感怀的往事。
这一天,我走进契利克巷子,为了寻找一只百年老怀表。
因为伊犁州电视台的记者要做一期关于伊宁市街巷的节目,我作为伊宁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负责陪同,第一站就是契利克巷子。说来抱愧,我来伊宁市生活十几年了,曾号称骑着自行车穿行过伊宁市的大小街巷,可提到契利克巷子,只知道它在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内,可具体在哪儿我却全然不知。
我先是电话联系了伊宁市都来提巴格街道办事处主管宣传的人武部部长许尔全,他派来宣传干事茹仙古丽,我们在契利克社区迪力拜尔的带领下来到喀什街三巷。这是一条古朴的小巷,窄窄的,长长的,很多房子的墙壁斑驳一片,房檐上镂空雕花的油漆全脱落了,木头也开始腐朽了。在一个蓝墙绿窗的院落里,留着花白胡须的马志英老汉站在葡萄架下对我们说,虽然这条巷子在契利克社区,但它不是真正的契利克巷子,契利克巷子应该是喀什街四巷,辖区在都来提巴格社区。随后,我们一行又在都来提巴格社区干部木合提的带领下,来到了契利克巷子。
走进契利克巷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清真寺,路口的柳树枝条随风摆动,一条小水渠从面前穿过,渠水清亮亮的,几个维吾尔族巴郎正在水里戏闹。街巷窄窄,门户重重,青砖铺成的小路,蜿蜒伸向巷子的深处。古朴厚重的老房子独具民族风情,一座又一座点缀在小巷的两旁,房檐雕花,窗挂珠帘,木头立柱,青砖铺廊,已脱落的房泥里面,露出磨得锃亮的青砖。
一座老态龙钟的古宅里,住着73岁的伊宁市教育局退休干部伊力亚斯。伊力亚斯说,现在住的房子是他父亲于1917年修建的,他一直住在契利克巷子里,小巷的变迁,他都亲眼看见或听说过。
伊力亚斯说,他住的这座房子虽然已有百年历史,但从没漏过雨,墙壁厚六七十厘米,冬暖夏凉,人住在里面很舒适。单位几次分楼房,他都放弃了,因为他就喜欢与儿女们同住在百年老屋里,尽享小巷的宁静与悠远。
在寻找契利克巷子前,我们看过伊犁日报社记者马紫燕撰写的《伊宁小巷,道不尽的悠悠往事》这篇文章。文章里说,伊力亚斯有只百年老怀表,所以这只老怀表就成了我们此行采访的一个重点。
采访前,我们几次追问伊力亚斯那只老怀表,并且想要他展示一下。伊力亚斯在房子里到处翻找也没有找到。最终才知道,他的老怀表被儿子作为贵重物品锁在一个箱子里了。因为他儿子不在家,我们最终没见到那只老怀表,电视台也没能拍到伊力亚斯展示老怀表的画面。
尽管没有见到那只老怀表,我也并不遗憾,因为那只老怀表已留在我的心中:
白杨 垂柳 老宅
枯干 青藤
镂空了的房檐下
吊着一串串葡萄
清渠 菜畦
石榴花儿正开着
夕阳 蓝墙 珠帘
木椅上坐着一位
维吾尔老人
手中的一只百年怀表
还在转着
“嘀嗒 嘀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