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区党组织正大力推进党建引领治理创新,优化社区大党委,完善五级党组织架构,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多元共治的合力……”5月13日,京深汉沪杭五地社区“云学党史”活动拉开帷幕,通过视频,武汉东湖新城社区党委书记陶久娣分享着社区的“最新动态”。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东湖新城社区考察,向在家隔离的居民挥手致意慰问的场景历历在目,如今,牢记嘱托与勉励,陶久娣带领社区阔步踏上新征程。
英雄城市日日新。
从疫情“震中”挺过来,武汉认真总结疫情防控经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重要指示精神,出台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指导意见,加强和改进党对居民小区的全面领导,构建居民小组、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的小区治理体系,把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推动党的“神经末梢”和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深度融合,让小区成为基层党组织的生根地、矛盾纠纷的调处地、群众工作的策源地。
支部建在小区
“家门口”有了管事的
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业风”设计,匠心独运。
“这里原来是老工业基地,所以运用了皮带和齿轮的元素。”青和居社区党委书记桂小妹热情地介绍,“主色调是红色,象征着我们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皮带连接齿轮转动表示紧密联系群众开展工作。”
从棚户区到习近平总书记感慨“沧桑巨变、恍如隔世”,从城郊“荒五里”到都市“后花园”,青和居社区党委一步步努力让居民过上“向往的生活”。疫情之后,他们又有了新动作。
“经历疫情,居民对小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强,所以我们在东西两个片区(小区)成立了党总支,并设立了党群服务驿站。”一边指着墙上的平面图,桂小妹一边讲解,“小区有组织、治理有队伍、服务有载体、运转有机制、工作有保障,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家门口就能解决。”
回首去年,“武汉保卫战”期间,以小区为单位成立临时党组织,成为防控的关键阵地,随着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支部建在小区的探索创新,逐步推广固化为现代化基层治理的有效实践。健全“社区党组织—小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的组织架构,武汉着力推动党的组织向下延伸扎根,治理向细着力。截至目前,全市组建小区党组织4327个、成立楼栋党小组2.4万个。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组织建立后,培育头雁是关键。“小区党组织书记由包联小区的社区‘两委’成员兼任,推动社区干部真正沉入小区,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过程中受历练、长本领。”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董丹红介绍。
小区党组织书记每天走一趟物业服务点、业委会值班室,问一遍物业、业委会、居民,查一圈小区、楼栋,翻一翻业委会值班记录、物业问题记录本,访一批特殊群体、老党员。“以前等着群众上门找服务,现在主动出门找问题。”江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金利道出其中要义。
堡垒筑立、头雁领飞,党建引领小区精细化治理图景在武汉徐徐展开——
江汉区新建255个小区党群服务驿站,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议事、代办和服务场所,其中凤凰城小区“1+7+N”、城市之光小区“525+”等小区党建工作法,务实管用、深受欢迎;
青山区运用“天天敲门组”“顺顺吧”“好样的工作队”“社区好味到大食堂”“四点半学校”五大工作载体,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办好群众大大小小的事;
洪山区坚持因地制宜,商品房型小区“精细”管理、老旧型小区“兜底”管理、城改型小区“帮联”管理,单位型小区“共治”管理,分类提升小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三方联动”解民忧
矛盾不用出小区
初夏之后,武汉雨天增多,以前这是新沟桥街蒋家墩社区党委书记夏贵秀最发愁的时候。社区内新旧小区混合,一遇下雨,地面积水、房屋漏水等问题让居民与物业公司、业委会之间争吵不断。然而,今年的雨季小区却显安静和谐。
改变由“红色业委会”和“红色物业”创造。
“疫情让党员和居民紧紧联系在一起,不仅依赖更是信赖,所以党员加入业委会参与治理,居民群众都很支持。”夏贵秀解释其中奥秘,“而且物业公司里建了党支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加上组织动员宣传,物业服务队伍面貌也得到提升,问题能解决,居民当然不吵吵了。”
“居民反映的问题诉求大部分与物业有关,小区精细化治理,物业是‘触角’。”青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慧超谈道。
直面问题,武汉将物业服务问题作为小区精细化治理的着力点,发挥小区党组织领导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小组、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机制,让小区拧成一股绳。
组合拳出击,拓面提质“红色物业”:推进市场物业红色化,市区全覆盖成立16个物业行业党委,在全行业擦亮“红”的底色;推进自管物业规范化,组织实施“物业牵手”行动,组织73个物业企业与294个自管小区建立帮扶机制;推进公益物业长效化,清理开发老旧小区公共空间、设施、场地资源,拓展家政服务、上门维修等增值服务。
锚定正确治理方向,探索打造“红色业委会”:全面加强党对业委会的领导,建立业委会候选人“负面清单”,增加业委会成员中的党员比例;探索建立业委会帮辅中心,推行支部先议,把小区党组织审议作为业委会决议的前置条件;推行专职执行秘书制度,选派专人参与指导业委会依法依规做好事务、财务、服务;推行公共收益管理和信息公开制度,建立议事决策、网上投票等电子服务平台,畅通业主参与小区事务渠道。
组织联建、要事联商、矛盾联处、服务联评,走在小区里,“三方联动”凝聚人心,满意挂在干群的嘴边:
“小区的事,大家一起管,没有干不成的!”
“环境变美了,服务变好了,住得更舒心了。”
“居民对我们的服务满意,干活越来越有劲!”
截至目前,全市“三方联动”解决群众身边物业问题9000余件,满意率超过90%。
凝聚力量共治共享
小区是家也是“舞台”
2020年,提起唐家墩街西桥社区,最先跳入人们脑海的印象是,感染人数多、防控难度大的超大型混合型社区。一年来,凭借“月月谈”议事平台,外界更新了对它的认知。
整合辖区下沉单位和下沉党员干部力量,西桥社区党委搭建小区治理“月月谈”议事平台。每月确定一个小区,选定居民最为关心的突出问题,圆桌集体讨论、卡片广征解法、最终形成决议,充分挖掘下沉党员能力资源,将决议落地落实。截至目前,举办6期“月月谈”,解决问题17个,1个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果。
“无线电厂小区改造、西马小区违法搭建、华氏花园小区地面下沉……这些困扰居民已久的问题目前都得到了解决。大家的事大家办、难办的事协商办已成为小区治理常态。”西桥社区党委书记董守芝欣慰地说道,“不可否认,党员干部下沉给我们注入了强大的红色力量。”
红色力量,最抚民心。
疫情期间,武汉的广大下沉党员打造出“敲门不见人、服务不见面、隔离不隔爱、宅家不宅心”的暖心服务。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后,武汉14.9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179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覆盖对口联系全市1428个社区。报到党员开展认事、认岗、认亲,通过定人、定时、定片、定责,包栋、包单元、包户、包人的“四定四包”方式,全方位对接居民需求。
为让每一位下沉党员才尽其用,梨园街东湖社区探索形成“下沉党员分流”模式,通过差异计时、结对共享、组团创单等方法,营造常规事项抢单做、突出任务派单做、特色事项创单做的氛围。“这是他们的家,也是参与治理的舞台”,东湖社区党委书记刘汉昇动情地说。
凝聚治理合力,远亲不如近邻。北湖街横堤社区推出“邻里+”党建服务品牌:你的话、我的话、他的话汇聚成“邻里夜话”,群众发声提问、干群交流互动、社区(辖区单位)回声解难;打造“邻里管得宽”志愿服务队,依托群众自治力量当好“邻里110”,实现“民间人管民间事”。
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
浴火重生后的武汉,更加坚定地加强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把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推进到城市最前沿,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到“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