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突破,从一年级开始

突破,从一年级开始

——长沙市开福区区域推进幼小双向衔接纪实

本报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熊妹 余杏 龚关

■聚焦幼小科学衔接

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教育局深入部分小学、幼儿园开展区域调研,并对百余名教师代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摸底”,一个现象引起他们高度重视,那就是在幼小衔接方面,很多幼儿园都在奋力将孩子往小学“托举”,但很少有小学主动向幼儿园靠拢,造成“一头热一头冷”现象。不少一年级教师缺乏幼小衔接相关理论支撑,很多一年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幼小衔接必须将幼儿园的‘独角戏’变成幼儿园和小学的‘二重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衔接。”长沙市开福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龙舟认为,要做好幼小衔接,小学特别是一年级是突破口,也是必须要突破的关卡。

一场以一年级为重点的幼小双向衔接改革就此拉开。

双向衔接破解“一头热”

多年来,开福区一直在探索推进幼小衔接工作,不过重心一直放在幼儿园,因此效果并不显著。

怎么解决幼小衔接“小学冷”的问题?

上,做好顶层谋划。

开福区教育局全体科室出动,成立课题工作组,由龙舟担任课题工作组组长,下设以基础教育科牵头的专业指导组、民教幼教科牵头的学段研究组、督导室牵头的试点实践组和监督评价组等,整合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中心、幼儿园和小学资源,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架构。

《开福区学前教育发展行动提升计划》《开福区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陆续发布,都将小学的幼小衔接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要求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打造幼小顺利衔接新环境,加大师资配备力度,充分考虑幼儿园与小学孩子的身心特点,把任务式学习变成趣味性活动。

下,培育试点园校。

针对城中、城郊不同片区幼小衔接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开福区在已有5对省、市级幼小衔接试点园校的基础上,再次遴选17对区级试点园校,做到每个片区都有试点园校、每类试点园校都有代表性的区域布局。

一方面,该区以省级与市级试点园校结对发展模式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省级试点园校作用,引领带动全域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各类活动,为幼儿园和小学搭建经验交流平台,如开展试点园校开放活动、开展幼小衔接全域推进大会、举行幼小衔接研讨会等,推动幼小衔接工作深入开展。2023年以来,开福区幼小衔接经验分享活动已开展了7场,辐射全区近600名校长、园长、骨干教师。

“两年来,通过行政推动、试点园校引领,各小学幼小衔接意识明显提升,儿童本位理念明显增强。”开福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银芝告诉记者,现在,小学主动向幼儿园靠近,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丰富的入学适应课程、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突破小学入学适应教育难点,幼儿园单向衔接局面得到改变,幼小双向奔赴、科学衔接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

联合教研破解“衔接弱”

“这位家长,您不用过于焦虑,拼音、数学虽难,但我们的教学也会循序渐进,让孩子把知识掌握牢固。”2023年暑假,开福区清水塘小学校园内,一场特殊的直播正在进行。直播的主题是幼小衔接,主播是清水塘小学和附近几所幼儿园的教师,观众则是即将升入小学孩子的家长。直播间里,家长的问题一个个冒出,教师逐个解答。

“双向奔赴,幼小联研,这是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开福区教育局民教幼教科科长谭丽梅表示,过去,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幼儿园、小学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问题,因此,开福区着力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相融的联合教研机制,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搭建教学研讨平台,努力实现有机、无缝衔接。

开福区教育局依托1所小学结对多所幼儿园的“1+N”幼小衔接机制,149所幼儿园与63所小学建立园校教研共同体,全面建立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机制。在教育局统一协调下,园校打破壁垒,以问题为导向,开创了以“课堂问诊”“作息优化”“科学环创”“游戏操作”“家(园)校共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教研活动,形成了“教师互访”“教研沙龙”“教师辩论”“互联+互助”等丰富多样的教研形式。

“直播只是改变教研形式的一次探索,联合教研最关键的还是解决了幼小衔接研什么、怎么研的问题。”清水塘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周满意介绍,开展联合教研以来,幼儿园与小学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教师分别从幼儿园和小学角度进行深度交流探讨,相继发现了幼儿家长入学焦虑、幼儿入学准备不足等问题。为此,教研组创新形式,用直播的方式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用“朋辈交流”的方式帮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目前,开福区幼小衔接教研形成了新样态:区域层面,一个片区引领多个园校发展;教育科研层面,一个课题引领多个课题同步发展;教师成长层面,一个专家团队引领骨干教师深度实践。

课程改革破解“适应难”

2022年9月,长沙市开福区湘一史家坡学校迎来了首批近400名一年级新生。萌娃的可爱让人心生欢喜,却也让信心满满的老师们碰了一鼻子灰。

湖南师范大学篮球专业毕业的徐澳本以为教一年级不在话下,没想到,课堂上孩子们有的讲话,有的乱跑,有的发呆,他甚至要请一个同事专门维持课堂纪律才能勉强推进教学环节。

体育课尚且如此,知识性更强的语文课和数学课问题更多。老师声情并茂,孩子们的参与度却明显不高;精心设计的课堂,不少孩子却听不清指令,不知晓任务。

“很显然,我们的教学存在方式不适应、内容不匹配的问题。”有20多年教学与管理工作经验的校长吴燕敏一针见血地说。

与吴燕敏有同样感受的校长不在少数。“小学传统教学模式一年级孩子很难适应,已经成为幼小有效衔接的一个堵点。因此,只有不断强化衔接意识,不断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才能点亮儿童的幸福童年。”陈银芝说。

为此,开福区强化一年级课程教学改革,着重推进课程双向互动:小学一年级重点研讨幼小衔接课程设计、教育教学方式、家校合作等内容,强化以儿童为主体的探究性、体验性、游戏化教育方式。幼儿园重点研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讨“回归自然、回归身体、回归生活、回归游戏”的幼小衔接活动及教师支持策略。

教育局要求各小学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调整小学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根据校情与学情,关注儿童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方面的衔接与适应,自主开发入学适应教育课程,让儿童积极愉快地投入小学生活和学习。

目前,开福区各小学普遍借鉴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经验,通过添置游戏材料、设置生活情境、增设闯关项目等,探索游戏化、生活化、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课堂既有意义,也有意思。

清水塘鹅秀小学设置了以生活交往为中心,以交到新朋友、开心融入学校生活为目标的前置课程,如“友好相处会”和“亲近小学”;以学校文化为中心,以了解学校、爱上学校为目标的入学课程,如“我爱我的学校”“100天的梦想”;以学习素养为中心,以爱上探究性、体验式学习为目标的主题课程,如“六大生态系统和世界文化探索”。

“我们不仅追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更追求儿童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积极状态,为儿童未来可持续发展积蓄能量。”清水塘鹅秀小学校长李丹表达了学校课程改革的初衷。

上一篇:以信任的态度给孩子成长空间
下一篇:优质园办到了老百姓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