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急救官”公益项目走进湖北宜昌 (受访者供图)
“通过学习书中的急救知识,就能像我一样,成为少年急救官。”手捧着《我有一只霸王龙——少年急救官》,翻阅书中那些冒险故事,来自北京的小学生郭佳怡向记者讲述了不久前在“少年急救官”课程中掌握的急救知识,“比如说,烫伤不能抹牙膏,流鼻血不能抬头……往往一个正确的动作,就能够救人于危急。”
作为青少年,面对食物卡喉、割伤、中暑等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应该如何应对?由中央统战部六局指导,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团、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主办的“少年急救官”公益项目启动至今,在历时一年半的探索实践中,通过科普短视频、公益直播课和线上线下训练营等形式,在全国各地培养“少年急救官”超过1万名,有效增强了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夯实了社会公共安全基础。
为了让该项目惠及更多青少年,“少年急救官”组委会日前携手相关机构共同打造生命安全教育专题科学小说《我有一只霸王龙——少年急救官》,将安全急救方法、生命教育课程融入有趣的童话中,培养青少年珍爱生命的态度、增强敬畏生命的意识、提升保护生命的能力。
“该书通过温暖而美好的故事,引导中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接受科学正向的生命教育,掌握急救知识与方法,快乐、安全、健康地成长。”“少年急救官”公益项目召集人陆乐告诉记者,该项目开展至今收到了不少家长的反馈,纷纷表示孩子学到的急救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派上了用场。
记者了解到,“少年急救官”面向青少年免费开放总共8节的课程,包括识别道路交通中的危险、预防与应对溺水、徒手心肺复苏急救、出血癫痫蜂蜇急救等,内容全面且专业。为了防止急救课程陷入安全知识宣传的泛泛讲座,“少年急救官”课程还通过提交视频作业的方式巩固知识,每位“少年急救官”需要选取一到两个感兴趣的题材,通过自己的方式将遇见危险该做何反应的视频拍摄下来。
从不具备科学急救知识,到不仅能保护自己也能帮助他人,全国各地超过1万名像郭佳怡一样的“少年急救官”犹如火种,让身边越来越多的家人、朋友了解到,面对危险时到底如何做才能保证安全。
“他们中,有的孩子来自聋哑人家庭,于是录制了一版手语的急救演示,播放给有听力障碍的父母;有的学生成长于偏僻农村,找不到专业的心肺复苏教具,他们会就地取材找来一个旧枕头,给它穿上衣服做成身体,再吹一个气球做成头部,画上眼睛嘴巴鼻子,制成视频给村里人看。”陆乐欣喜地发现,对于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以及正确应对烧伤、烫伤、中暑等紧急状况,每位“少年急救官”都有不一样的理解方式和展现形式,他们将学到的知识录制成视频,让更多同龄人掌握急救避险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改变正在悄然发生。面对鼻子出血,6年级的梁宇璇清楚地知道,要低头前倾,按住鼻子两翼;大连台山小学学生袁昕桐掌握了溺水自救技能;江西省宜春市小学生张晰朝坐在私家车后排也会系上安全带,并提醒同乘的人也要这样做……
“一味地出于安全考虑阻止孩子下水玩耍、关在房间里,这是因噎废食。真正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先实现自我保护的信心和能力,再逐步形成人道救助的勇气和技能。”陆乐说,“学会应急自救互救,要从娃娃开始。”
未来,朝着社会化、项目化、品牌化的方向,该项目通过开展社会捐赠和购买公益服务等创新方式,希望用5年时间,让全国更多中小学生成为“少年急救官”,不仅具有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更要培育助人为乐的志愿服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