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浙江三门县民政局大力发展“共富工坊”推动山区留守人口“家门口”就业

三门县民政局以“共富工坊”为抓手,力促资源下沉、产业进村、送岗到户,推动留守低收入人群就近就地灵活就业,激活山区县“留守经济”。目前,全县共建成“共富工坊”208个,带动村集体增收445万元,6700余人依托工坊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低收入农户458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

全域化协调统筹,实现“家门口”就业。一是织密共富联建组织网。在10个乡镇(街道)全面开展党建联建,协调农业农村、财政、人社等8个部门力量,统筹辖区土地、资金、人才等发展资源,按行业相近、区位相邻、灵活就业等原则,推进工坊建设。目前,已基本构建起“点上有组织,面上有联建”的工坊共富单元矩阵,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联、信息共享、产业共富的“四共”协作发展模式。

二是构建共富工坊分布图。全面排摸各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富余劳动力、工坊经纪人,形成可盘活资 产、联坊企业、劳力资源、工坊人才“四张清单”。聚焦中心村、重点帮促村、人口聚集点等地建设工坊,并绘制分布图,按照工坊配套产业进行串点成链,形成“工坊点状分布、产业链式集聚、县域面上联动”的展示框架。目前,已形成工艺品制作、非遗产业、海产品展销等8个主产业链。三是架起数字赋能信息桥。建立共富工坊总部,依托“智专家工坊”数据平台,一屏展示工坊的产品类型、用地面积、岗位要求、订单需求、就业情况等信息,滚动更新工坊用工需求、富余劳动力信息、闲置场地、设备等资源,由工坊总部统筹需求和供给调度,打造“数据共通、全域共享”的生产匹配机制。今年以来,已为70家企业牵线工坊达成订单809个,对接工坊为留守群众解决就业岗位1000余个。

全方位赋能发展,实现“系统性升级”。一是标准化建设工坊。出台“共富工坊”项标准化建设办法,细化制定规划建设、标准认定、政策扶持等6方面15条具体举措。引入车间化运营管理模式,由乡镇街道协同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开展“N对1”监督指导,逐一细化场地安全管理、务工人员管理、工资分配协商等管理制度,推进标准化工坊建设。目前,已完成40家来料加工式、定向招工式工坊标准化升级改造工作。二是专业化培育队伍。紧盯工坊负责人、工坊工匠等关键队伍建设,依托培训学校和乡村振兴学院,以新老结对帮带、集中组团授课等形式,提高留守人员就业技能,培养出1600余名多技能、高水平的工坊工匠。同时,从优秀妇代会主任、新乡贤、农创客以及工坊匠人中挖掘人才,充实工坊经纪人队伍。目前,全县已培育专兼职工坊经纪人185名。三是品牌化经营产业。坚持“外引+内联”相结合,做强工坊产业。链接冲锋衣、汽车坐垫、渔业养殖等本地优势产业,借力向精深加工、展销一体方向拓展。同时,深挖各地工坊产业的独特优势,通过统一包装、统一运营、统一设计,主动浇筑特色化工坊品牌,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按照“一链一品”思路,已打造“海八鲜”“三十柚三”等8个主打工坊品牌,其中通过“海八鲜”直播团队统一运营,三门青蟹线上直播价格实现翻番。

全过程帮扶助力,实现“长效化发展”。一是赛马比拼激励帮。开展星级工坊和示范工坊创建评定,从党建引领力、服务支撑力、共富带动力等5个方面,按照统一申报、镇街自评、部门联评的程序,每半年开展一次评定,确立三星共富工坊,年度评比市级示范共富工坊,给予5万元的奖补。截至目前,已评出海润血蚶、健跳岙口文杰等7个市级示范工坊。二是惠民政策扶持帮。出台扶持政策15条,从场地租赁、设备添置、水电费支出、员工保险、人员培训等8个方面给予补助、减免优惠,为工坊经营者减负让利。鼓励工坊与村镇合营,对于以乡镇(街道)或行政村为项目实施主体的新建工坊,按照实际投资额的90%给予项目补助。截至目前,县乡两级共发放设备购置、岗位补贴等152万元,为5家工坊免费提供2300余平方米场地。三是组团服务专业帮。构建“10+1+N”工坊立体服务体系,组建县级金融服务、乡贤帮富、法律顾问等10支“共富帮帮团”,并为各工坊配备1名“镇街级”联坊干部及若干名党员,按照“工坊点单—联坊干部派单—帮帮团接单”的服务模式,落实“即接即应—当日回复—三日内对接答复—10日内完成”的服务要求,摸情况、问需求、解难题。截至目前,工坊服务团队累计接单124件,已解决108件;开展特定产业技术培训4期287人次,其中剪裁缝纫技术培训帮助冲锋衣产业链工坊平均日出件量提升40%。

上一篇:“三联四治” 关爱未成年人 攀枝花市金林社区“小童善治”创建社区治理新模式
下一篇:“汇聚骨干力,交流促发展”,珠海市担杆镇联动“三区”开展社区组织经验分享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