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杨浦区社会救助工作牢牢把握“守底线防风险、树高线创品牌”的目标,以规范、精准、温暖为救助工作主旋律,通过紧扣一个“温暖救助”品牌目标,着力线下线上“双轮驱动”,奋力奏响服务困难群众的“温暖乐章”。
一、紧扣工作目标,打造“温暖救助”品牌
着力构建政策主动找人、服务主动递送、资源主动链接的分层分类“温暖救助”大格局,建设五角场街道“温暖云”精准救助系统,健全“大数据+铁脚板”的政策找人机制。培育全区首批10名社会救助“金牌温暖顾问”,以示范引领带动救助队伍业务水平整体提升。开展“温暖桥”社会救助综合服务项目,帮助困难家庭实现“造血式”帮扶。监测并发布年度杨浦区社会救助“温暖指数”,促进社会救助提质增效。
二、着力“双轮驱动”,线下线上共促精准
1.线下做实社救顾问
下发工作实施方案,绘制工作指引图,制定工作制度,为“政策找人”工作开展提供规范性操作指引。梳理汇总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在内的政策文件,归集各类帮困资源和服务项目,打造多元化资源清单。设立92万元的特殊困难家庭灾害事故慈善保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困境儿童、散居孤儿购买“沪惠保”104万元,为困难家庭及对象开展主题宣传、社区讲堂、助医帮扶、辅导学业等综合帮扶,累计帮扶1146人次,帮扶金额326.76万元。
2.线上探索数字赋能
一是推进五角场街道“温暖云”精准救助系统运行。建立数据比对和预警分析模型,高效聚合各类民生信息,精准识别困难救助人群,高效链接救助帮扶资源。二是推进江浦路街道困境家庭个案管理系统升级。开展困境家庭信息多维评估,从经济需求、身心健康、家庭关系等六个维度出发,形成红、黄、蓝评级,及时监测、记录、服务困难群众,提升救助水平的精准度。
三、强化三项重点,全面提升救助水平
1.强化监督指导促规范
创新建立内部业务、第三方专业和社会公众“三位一体”监督体系,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的监督合力。建立区级民政干部定点联系街道救助机构机制,加强对基层工作的业务指导。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社会救助补助资金专项审计、街道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评价,强化结果运用,推进各街道社会救助工作规范高效。健全困难群众反映问题、信访举报处理反馈机制,完善救助信息公开公示机制,引导救助对象成为社会公众监督的重要力量。
2.强化机制建设促协同
发挥区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建立“杨浦区精准救助共同体”和特定救助对象信息协查机制,推动救助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和集成共享。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定期看现场、听汇报、问进度、测效果,实现“计划”与“落实”之间的零距离。建立个案会商机制,协调召开特殊疑难个案协调会议,保障困难群众基本权益。
3.强化队伍建设促提升
按照辖区居民人数万分之一的配比要求,各街道配足社会事务机构专职人员,各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流程清晰。通过定期开展工作例会、下发工作提示、分层分类培训,强化对基层救助工作的日常指导。启动“十佳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和“我为救助献良策”金点子征集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区救助工作提质增效。
下一步,杨浦区将扎实做好救助工作,切实兜好民生保障底线,重点做好三个方面。
1.进一步在精准上求实效
社会救助的关键是精准发力,通过完善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横向健全跨部门协同机制,实现救助资源互联互通。继续发挥“杨浦区精准救助共同体”和特定救助对象信息协查机制作用,尽可能实现民政、住房、人社、卫健、医保、残联等多部门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不断完善数字底座、打破数字壁垒,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提升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力度。纵向打通三级联动机制,推动救助政策落实落地。在“区-街道-居委”三级开展社会救助各项业务培训,制定杨浦区社会救助工作指引和操作规范,开展社会救助“岗位练兵”,提高各级社会救助工作的业务水平,严格执行救助政策,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满足困难群众多元需求。加强与公益慈善力量合作,建立完善与公益慈善力量协调工作机制,对暂不符合政府救助条件或政府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群众,要积极寻找公益慈善资源,争取慈善帮扶。
2.进一步在规范上下功夫
社会救助工作量大面广,资金来源多,更要守住守好困难群众的“钱袋子”。在队伍建设方面强化规范。进一步压实街道作为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的主体责任,指导其根据辖区人口数量和服务半径,配足配强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消除“责任真空”,构建优化完备的救助队伍梯次结构。在社会救助方面力推模范。通过典型引路、岗位建功,探索建立“金牌温暖顾问工作室”,成立杨浦区社会救助培训师团队,评选社区救助顾问“十佳优秀案例”,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在救助服务方面打造典范。深化“温暖系列”品牌内涵,强化子品牌之间的互联互通,相互温暖、抱团取暖,将品牌形象“立起来”。依托杨浦优势,挖掘创新特色,搭建优质平台,让救助品牌“强起来”。加强宣传引导,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使品牌名片“亮起来”。
3.进一步在难点上抓突破
紧盯社会救助动态管理信息不对称、救助资源配置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难点堵点,以数字化建设为手段,推进救助资源统筹、救助信息聚合、救助效能提升。一方面,深化救助数字化建设。积极推动救助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总结推广五角场街道“温暖云”精准救助系统、江浦路街道困境家庭个案管理系统建设经验,适时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助推民生数据与“一网统管”深度融合,推动实现“一屏观救助”。另一方面,推动救助+慈善数字化融合。开展慈善智能柜服务网点建设、慈善公益服务集采平台等服务体系创新发展项目,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提供家门口的社区慈善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