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09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以乡愁记忆为载体,建构乡村文化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乡愁记忆赋能乡村振兴,将乡愁情绪转化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过往的具体形式,有助于唤醒城市与乡村大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乡愁记忆是一种情感状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乡愁记忆是对时代发展和人民情感需求的呼应,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首先,以乡愁记忆为载体,建构乡村文化空间。家乡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瓦,庄严肃穆的旧祠堂、光影斑驳的土墙壁,以及村口的堰塘、广播站和打谷场,都是乡愁记忆的空间载体。它们承载了村民的集体记忆,也是人们寻找自我、回归自我的情感坐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保护那些留存至今、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古民居、古建筑、古牌坊,让传统文化有根可依、得以延续;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原乡、原味、原生、原貌的乡愁元素,构建乡村博物馆、民俗馆等现代空间形态,讲好村庄故事,展示乡村文化。

其次,以乡愁记忆为主线,深化乡村文化体验。中国是农耕文明国家,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审时度势、和谐共生等朴素思想,积累了从育种、耕种到灌溉、丰收、储藏等一系列系统科学的农业生产经验,由此构成了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显著差异。乡村振兴需要弘扬农耕文化,探索开发具有参与性的农事活动。同时,积极发展和农耕文化有关的节庆活动、手工艺体验、实景演出、文创产品开发等业态,活化乡村文化形态,营造层次丰富的文化体验。

最后,以乡愁记忆为引领,创新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乡村有一个乡村的特色农产品。它们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成为留存于唇齿之间的生动乡愁记忆。熙来攘往的城市中、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来自家乡的土特产携裹着浓浓的亲情,成为远离家乡的游子最好的心灵慰藉。将乡愁记忆情愫引入农业生产、农事体验、农产品包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情感价值,赋予品牌更强大的文化张力。

上一篇:四川泸县:“二月二”舞龙盼丰收
下一篇:建设东北抗联国家文化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