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我懂孩子,我愿意成就他们”——与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王教凯的教育漫谈录

北京人大附中经开学校非常注重搭建平台以支持孩子们的成长。目前学校共有社团97个。 左图跆拳道社团为最早成立的社团,至今已有20年历史。图为学校跆拳道队参加2023年第二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学生运动会跆拳道比赛。 学校马术社团于2018年9月成立,右图为马术社团参加学校2023年运动会。

2023年教师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鼓励老师们勇做“教育家型教师”。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很丰富,在编者看来,其中要义之一则在于是否能够在一线的点滴实践中真正激活、成就、托举起一代代甚至一个个具体的学生的成长。日前,本报记者走进校园,被教育人关于教育的朴素思考触动。特别写来,以飨读者。

——编者

北京人大附中经开学校非常注重搭建平台以支持孩子们的成长。目前学校共有社团97个。跆拳道社团为最早成立的社团,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图为学校跆拳道队参加2023年第二届北京经济开发区中小学生运动会跆拳道比赛。

▶▶▶ “尊重”让爱和影响悄然发生

人民政协报:我觉得做老师得有天性,得爱孩子。您深受孩子们喜欢,甚至被孩子们称为“王爸爸”。从优秀的班主任到优秀的校长,您爱孩子,孩子们也爱您,您和孩子们的互动有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吗?

王教凯:是的,我从心里喜欢学生,我不会让孩子们感受到我在说教他或在教育他,但教育的效果已经产生了。我喜欢让教育自然发生、让师生自然成长。

这可能与我小时候的家庭经历有关系。小时候父亲闯关东,母亲带着我们在农村生活,常常要承受很多委屈,也要特别体察他人的感受,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理解和尊重。

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或者校内的普通员工,我都会尊重他。我觉得“尊重”是一种特殊的感情,尊重能让孩子受到触动从而逐渐地产生信心,而有了自信,孩子们便会产生内驱力。

人民政协报:刚才您说到尊重,我特别想请您具体解释一下“尊重”在师生之间是怎样发生的?

王教凯:我理解的“尊重”,第一,一定要会换位思考,你必须俯下身子去倾听,去走近学生,努力了解他的家庭、他的心理世界。只有这样,才能从他出发,了解他、理解他。作为老师一定要能换位思考,要能共情。只有共情,才能从学生的内心出发,与孩子们手牵手,从此岸到彼岸。第二,要包容,不管学生出现什么问题,我觉得一定要去欣赏,去以一种好的心态正面地理解、包容,包容之心能够看出一个人的胸襟和境界,从而让孩子产生自我改进的可能和动力。

我们常说严师出高徒,只是过于严格就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从而让学生难以走近、不敢走近,就会产生距离感,最后影响力必然会减弱,教育的效果也自然会打折扣。而如果你能够做到真正的尊重,影响力便会自然产生。

学校马术社团于2018年9月成立,图为马术社团参加学校2023年运动会。

▶▶▶ 教育智慧常常见于细微之处

人民政协报:据说在学校,您常对老师们说,要用心、用情、用力、用智慧做教育。您如何理解教育智慧?

王教凯:首先你得“用心”。“教育的艺术很多时候就是人和人之间互动的艺术,需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多留心体验。需要去思考,需要去总结,而且还要借鉴一些他人已经证明有成效的方法。”

你还得“用情”。在情理上还要下功夫,做到动之以情,情胜过理,我担心的是老师太在乎自己的“理”,站在有理的方面去指责学生,却不知道有的时候正是“理”伤害了学生,只有“情”才能让学生感到温暖亲近,内在地产生向上向好的力量。

教育还要学会“用力”。一个方面要有行动,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还要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另一个方面这种用力并不是笨拙的那种用力,而是要让孩子产生内生动力。这便需要很多智慧。比如你要甘于示弱,你示弱,学生便会强大了,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强大起来。即使在我们取得成就的时候,越优秀的老师越懂得降低姿态,甘于示弱本身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总的来说,智慧就是“度”,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学生愿意接受的教育才是有智慧的教育。

所以在用力的时候你要能把握住一种“度”,学生愿意接受而且能够受到积极的影响——你如果指导了他半天,结果却让学生反感或敷衍,那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

有一个例子对我触动特别大。我曾经在一所以严格管理著称的寄宿制学校工作过。当时学校里管理学生的两个德育主任都比较年轻。我们班有一个学生特别调皮,有一天违反了纪律,被这两个主任抓住之后严厉批评。我作为班主任在旁边站着,有意观察两位主任是如何处理的,结果会怎样。我确实体会了什么是不当批评——被批评的初期,学生表现得特别好,但是批评一旦过了度,我发现就麻烦了,这个学生到最后没有耐心了。“我到底犯了多大的错误,你们还没完没了?”被激怒的学生反倒质疑这两位老师。

这件事情提示我,教育学生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一旦过了那个度,可能不仅起不到好作用,甚至会有相反的作用。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可以遇到这些案例,假如你犯了错,你的领导怎么处理你感觉才会好?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常说,你说的哪句话他受到触动起了反应?他如果不接受说明我们还是没做到位,要有这种反思。作为教育人,从根本上来说我们是要成就学生。有的时候需要让自己做出点让步来,才会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

▶▶▶ 做教育,根本目的是要成就孩子

人民政协报:您有过主动向孩子们示弱的经历吗?

王教凯:常常需要。比如有的时候我就会说在这方面我还不如你,面对一个简单的问题,我有时候也会有意地说,“哇,我都没有想到啊。”你有意地说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觉得自己还行。总之,我们作为教育人,关键在于给孩子们信心,激发他的内生动力,从而成就他。

人民政协报:您说得特别好,因为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成就人。作为教育人,你的退让、你的示弱、你的低调,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强大,要成就孩子。这是基于人性的教育手段和方式。

王教凯:所以你说什么是尊重?尊重不是说出来的,是你于无形中的行事方式——你的一个欣赏的眼神、你的一个亲切的微笑,都会产生对他人的影响力。在位置有差别的人中间更是这样,比如领导面对下属,教师面对稚嫩的孩子。所以我跟孩子们在一起,有的时候会通过孩子的表情去琢磨孩子的心理,然后再调整我的行为。

人民政协报:您特别懂孩子。

王教凯:必须要懂孩子才能触动孩子的心,让他内心有所触动,产生内在的力量,教育才能真实地发生。

人民政协报:您的这个能力是怎么培养起来的?

王教凯:看书、学习,然后实践,同时还要观察老教师是怎样面对学生的,学生会有什么反应。总之,要在生活中通过读书、亲历体验等等多种方式去观察、去积累,去理解人性、去读懂孩子们。

▶▶▶ 搭建平台给孩子们力量和自信

人民政协报:教育教学质量能在孩子们身上看出来吗?

王教凯:能看出来,我刚来的时候孩子们见我都不打招呼,当然一是不认识,二是不光见了我不打招呼,见了其他老师也是这样。我身边有的老师就说这些孩子需要教育、需要礼貌,我说不是,你不能说他没有礼貌,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在我看来,不是他没有礼貌,是他缺少自信。

那反过来要追问,孩子们为什么会缺少自信?是我们给孩子们提供的锻炼机会不够。

所以,我到这个学校之后,首先提出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要给孩子们创造搭建各种平台促使孩子们更自信。你看现在,我们的活动丰富起来了,各种平台搭建起来了,学生的面貌全变了。

人民政协报:让学生冲击到好成绩,尤其是在一个班,要整体出好成绩有规律可循吗?

王教凯:有。即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其实我觉得教育就是给学生力量,我一直在讲要做有力量的教育,一定要给学生希望和力量。我喜欢当班主任,学生说我用沉甸甸的爱做班主任,很多时候无需说话,我在学生身边甚至我不在学生身边,育人的场域已经形成,那就是催人上进的无形的力量。

▶▶▶ 培育“温暖”“负责任”的“舒展生命”

人民政协报:现在很多人说以儿童为中心,我觉得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人的成长是要有方向的,除了对党的教育指导方针有深刻的理解外,校长自己还要对未来社会需要什么人有预判。

王教凯:是的,其实一切为了儿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不是说只是为了他的现在,做教育的还一定要有前瞻的思维。

人民政协报:基于您对未来社会的思考,比如说您今天面对的校园里的孩子,明天就是强国一代,2035年至2050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你的这些孩子们已经进入社会,您会关注他们成长中的哪些素质培养?

王教凯:学校提出办“温暖”“负责任”“舒展生命的幸福教育”这三个词。

人民政协报:您把“温暖”一词提到这么高的程度,具体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特别强调“温暖”?

王教凯:我年轻时候做班主任时特别在意学生的成绩,在意学生学业的优秀,而今天,当我们有一定阅历的时候,就会知道拥有温暖的人格才是最重要的。不论你的社会地位高低,只要温暖,也会给身边的人带来正能量。有了温暖的人性,也才谈得上担当。

在我看来,个人人性中的这份温暖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再或者说,温暖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面向未来人类社会独有的竞争力。面对日趋严重的人类跟人工智能的竞争,我觉得“温暖”这两个字就足以让人类制胜。因为机器是冰冷的,而人类是讲情感的,温暖是人类的核心竞争力。

  人民政协报:具体怎么落实,比如温暖人格的养成?

王教凯:上行下效,以上率下,从我做起,给老师们做好示范,一句话、一个肯定、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件事情都可以让人感受到温暖。我们特别注意榜样的力量,老师感受到了温暖,也才会把温暖传递给学生。刘彭芝校长“爱与尊重”的办学思想就是给师生温暖,温暖是一种力量,温暖也是一剂良药。

我们讲教育教学,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温暖、负责任、舒展生命这三个词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你看情感——温暖,态度——负责任,价值观——舒展生命。

负责任就是强调孩子要对自己负责,包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认真学习本身也是负责任,还要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

第三个词就是舒展生命,我觉得人活在世上要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体现,舒展的生命带来幸福的人生。

人民政协报:从人大附中这样的知名学校来到这里重新创业,当时怎么想的?

王教凯:舒展自己的生命。想担责,愿意担责任,愿意做点事情,感受到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

人民政协报:但您要面对很大的挑战啊,可以想见其中的困难。

王教凯:困难中方见英雄本色,方能感受到生命内在的舒展状态。什么叫发展?我通常说,“克服了困难”才叫发展。我来这里8年多的时间,一直坚守我的座右铭——“相信未来”,然后是要努力要坚持。人没有过不了的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热爱奋发,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记者手记:孩子的状态会说话

日前记者探访北京亦庄的一所学校——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遇到前来领路的一位老师,讲到校长王教凯,他的眼睛闪着光。言谈间,感受得到,他真诚地为他的校长和他服务的学校骄傲。

“孩子们非常喜欢他。”

“何以见得?”记者问。

“一会儿进校园你就知道了。”这位老师笑着说,颇有点神秘。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简称人开),位于北京亦庄开发区,这里曾是北京南部的一所薄弱学校,原有师生员工2000多人。8年前,在人大附中任副校长的王教凯校长受命来此治校。今天,伴随着亦庄新区的发展,处于开发区核心位置并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的这所学校已经发展为拥有一址三校,上万名师生,集小学、初中、高中及国际高中为一体的高品质公办学校。作为人大附中联合总校的成员校,学校获得了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各种殊荣,成为北京南部老百姓为之骄傲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记者到时,校园安静,部分孩子正在校园里上体育课。校长王教凯带着记者远远地瞩目着孩子们,轻声介绍着学校的办学理念,生怕惊扰到孩子们。

学校走廊里,到处是孩子们的书画作品,走近看,笔法稚嫩、色彩缤纷、七扭八歪,却能让人感受到盎然生机。

随着下课铃响,孩子们奔涌出了教室,看到王校长,蜂拥地跑上前来,“校长好校长好”,叽叽喳喳地问候着,并敬礼致意,自信和阳光写在脸上。王校长亲切地回应着孩子们的问候,脸上写满了幸福。这一幕让记者颇受感染,很是享受独属于校园的美感。

据校长自述,自己常常每天清晨6点左右出门,一路慢跑,7点前赶到学校开始巡视教室。而这路上的跑步时间,也常常是他于繁忙的工作中思考的时间。

笔者与王校长偶然相识,并在数月中,两度和王校长畅聊,他痴迷于学校发展,痴迷于思考学校的办学理念,并痴迷于将思想和理念落地。

王教凯说,“理念是灵魂,我们要用理念去引领一个单位的制度和文化建设,进而去影响团队文化。一个团队靠什么去统一步调?毫无疑问,靠统一思想。”

和王校长聊,除了对学校发展层面的了解外,最触动记者的还有他作为教育人对孩子们的“懂得、尊重和成就”。

记者深知,再好的教育初衷、教育理念,必须要由孩子们真实的成长来检验。(记者 贺春兰)

上一篇:70后家长不按“套路”出牌 考验高校招生水平
下一篇:教育部推进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明确这些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