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屏南警方联合相关部门查酒驾。
地处福建宁德市屏南县南大门的甘棠乡,全乡户籍人口1.7万人。在通往福州高速、通往宁德铁路未开通前,屏南县往返福州市的车辆70%左右经过甘棠乡境内,该乡由此成为全县交通监管压力最大的乡镇,彼时交通秩序处于无序状态、显见性交通违法行为随处可见。
日前,在甘棠乡往代溪镇交叉处的下山口路段,甘棠派出所联合屏南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下乡小分队、代溪派出所、熙岭派出所民警在此联动设卡。一个下午,过往机动车上百辆,被查纠的仅有涉嫌无牌和未戴安全头盔的两辆摩托车。
图为屏南警方夜查交通违法行为。
“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甘棠派出所所长陈水北说,以前村民骑摩托车很少戴安全头盔,而且大多数都没上牌照,更不要说办理驾驶证了;面包车载人超员、正三轮摩托车后车厢违法载人也是司空见惯。
甘棠乡交通管理的变化,源于当地创新应用“1+N联勤联动”常态化交通管理模式。甘棠派出所和交警大队以及附近几个乡镇派出所形成警务联勤区,除定期组织开展交通整治统一行动外,还不定期对辖区及周边联勤区内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开展执法查纠行动。
陈水北说,这样一来,“一警多能”得到充分释放,路面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得到加强,村民交通违法现象大幅下降,整个交通安全形势彻底改观。
在甘棠乡开展的交通管理“联勤联动”,是屏南县推行“1+N联勤联动”常态化交通管理模式的一个缩影。屏南是一个县域面积1487平方公里,辖5镇6乡152个行政村、7个社区,总人口20.53万的传统山区农业县,乡村道路总长853公里,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图为屏南交警大队开展“所队联勤”执法。
然而,此前与之相关的乡村道路安全配套设施明显滞后,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等农用运输车比例大,农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与驾乘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乡镇以下交通管理更是一片空白,失控漏管现象较为严重,无牌无证、改装拼装、各种报废车、正三轮摩托车后车厢违法载人、两轮摩托车加装燕尾伞等交通乱象布满城乡,人、车、路的矛盾表现突出。
与此同时,交警大队负责全县交通事故处理及秩序管控等日常工作,警力捉襟见肘,无法延伸到农村。10个农村派出所日常工作繁杂,大到维护公共秩序,缉拿嫌疑罪犯,小到调解家庭矛盾,事无巨细;农村交通管理职能下放到派出所后,仅有三、四个民警的农村派出所警力明显不足,不足以正常履行交通事故现场处理等交通管理职权,交通管理和治安管控的压力巨大。
针对上述情况,屏南县公安局2016年探索建立了所所联勤(相邻派出所)、所队联勤(派出所与交警大队)、队队联动(交警大队与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城建监察大队)的“1+N联勤联动”常态化交通管理模式,最大限度挖掘潜在警力,全方位提升公安交通管理效能。
屏南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黄文挺介绍称,“1”即以交警大队作为全县交通管理工作“主心骨”,“N”即10个农村派出所、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城建监察大队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交通管理社会化体系,有效破解警力不足、农村交通失控漏管的“短板”。
统一调度下,屏南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主动协调农村相邻片区派出所,每周至少开展两次联勤联动路面管控工作;联合交通执法、农机、渣土、城建等部门,每月不定期、不定点开展路面执法查纠行动,改变往日交警“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形成部门协作、凝心聚力共管交通的新格局。
在屏南县实验小学,随着放学铃声响起,学生们陆续走出校门,在屏南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区中队民警们的指挥下,踏上放学回家的路程。该校负责人称,交警护学是保障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的一项有力措施,现在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越来越好。
随着城区环境的不断拓展与变化,城区中队近年来结合辖区特点进一步拓展交通管理工作,在承担辖区交通秩序维护工作的同时,深度融合校园安保力量,建立“护校安园”常态化协作联动机制。城区中队中队长叶巧红说,根据学生上下学时间、学校周边存在的交通难点问题,该中队结合护学管理规律,定点、定人、定责在学校门口及周边路段进行指挥、管控、疏导,加强护学工作。
在城区,交警大队与城市执法高度融合,重拳整治占道经营、违章搭盖、乱摆摊设点等城区管理乱象;在国省道,与交通综合执法大队深度融合,协作开展治超治限工作,全面遏制货运车辆交通肇事高发的态势。
黄文挺表示,屏南县创新应用“1+N联勤联动”常态化交通管理模式,比较适合山区县警力不足的现状,破解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保障不到位、执法不到位、宣传不到位”三大难题,形成了小县大交通的良好格局。
数据显示,2016-2020年,屏南全县累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94330起,与前5年相比增长247.09%,交通违法查纠总量均居全市山区县前列;一般程序处理交通事故、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大幅下降。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县仅发生一般程序处理交通事故6起、比降57.14%,死亡2人、比降60%,受伤6人、比降62.5%,财产损失1900元、比降82.41%。(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