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6月2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五微并抓·栋情邻里 ——四川成都丽晶港社区以楼栋为单位的微网实格工作路径

一、项目背景:微网实格强基扩容,万人小区的楼栋治理

丽晶港社区仅由“佳兆业·丽晶港”一个小区组成,相比于成都市大部分社区来说,人员和环境均不算复杂,但丽晶港小区作为一个典型的万人小区,丽晶港在小区治理上存在的问题并不简单。

基于涌泉街道2023年“微网实格”治理的重点工作安排部署,丽晶港社区按照50户左右为一格标准,将35个楼栋划分为35个微网格。以“招募+推荐+自荐”的形式,从党员、居民骨干中选配了35名微网格长,并按楼层划分出109个互助小组,构建了“社区—一般网格—微网格—楼层互助小组”的运行模式。按照“1+1+N”及微网格长A、B角配备需求,采取“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强化微网格力量,将128名机关干部及职工、党员、志愿者等编入微网格队伍。

在队伍建设完善之后,为进一步抓细抓实社区网格建设,不断优化网格管理机制,强化微网格员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微网实格”队伍工作素能,丽晶港社区围绕智慧社区及楼栋自治体系建设,在小区内探索邻里基金孵化培育、功能性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提能、微网格强基扩容、挖需求做服务、解决特殊群体及居民民生需求的路径,为打造社区邻里品牌发力,用服务串联起小区的末梢神经,实现问题在楼栋中解决,促进小区自治,构建和谐友好社区。

 

二、主要做法:创新“五微并抓”,强化队伍“硬实力”

(一)抓“微调研”统筹,整体重视到位。

丽晶港社区微网实格工作切入的难点在于,小区作为典型商住物业小区,人员构成复杂、难管理,居民需求多样化、难统一。在划细划实网格单元,建立权责清晰、沟通顺畅的网格责任联络清单,进行网格架构提档升级之后,明细居民需求中急难愁盼的部分,延伸微网格神经末梢,是让社区治理“毛细血管”更为畅通的重点。

丽晶港社区通过动员居民骨干、网格内单元长等格内人共同参与,激发大家“我来做”的基本意识,微网格长全员“上线”,在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清晰标记网格边界、队伍、资源等,通过入户发放微网实格连心卡,开展走访调研,建立《居民三张清单》,包括居民底数清单、特殊群体清单、居民服务清单。推动居民知情和参与,收集真实的声音表达,聚焦网格运行中的堵点、难点,针对社区治理中的重点、痛点,探索解决问题的实施路径,大力营造积极参与社区微网格建设的浓厚氛围,聚焦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呼声,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二)抓“微制度”合力,综合协调到位。

丽晶港社区在以楼栋为单位建立的36个微网格基础之上调整了6个网格党支部,充分发挥网格党组织“轴心”作用,建立完善党支部书记、网格员、网格长、物业人员多元力量参与微网格建设的机制,明确微网格员的工作职责。制定《丽晶港社区微网实格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考核办法》,统一召开任命大会,配发红袖套、工作证、聘书“三件套”,在小区楼栋里公示社区两委、微网格长、家庭医生的名单,让居民遇到问题时能在社区内找到帮助。通过共同编制《微网格“合伙人”服务手册》,明确各级网格的责权,以及网格员、志愿者等各级“格中人”的工作内容,包含对“微网实格”治理中的党建引领组织建设制度、微信群信息链接制度、问题智能流转快速处置制度、智慧数据赋能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建立各级网格内人员奖惩激励考评制度,根据专属网格员、志愿者等不同分类拟定不同的奖惩激励措施;加快完善“微网实格”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考评体系。

(三)抓“微队伍”建设,综合素质到位。

微网实格工作推进的中心同样是小区治理的核心——人。根据调研发现的微网格成员存在的普遍性或个性化培训需求,设计了线上线下书记大讲堂、专题培训班等“微网实格蓄电计划”系列培训,对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微网格“领头羊”进行赋能,进一步提升微网格员的履职能力。

此次培训打破了传统课堂讲授式培训的知识单向传递的局限,通过增加参与互动、竞赛比拼和演练体验等多种形式,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学习体验。在充分发掘居民个人特长的基础上,通过多元的培训形式,提升微网格成员参与小区治理的能力,促进微网格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团结、和谐、高效的治理团队,为小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四)抓“微基金”保障,服务需求到位。

丽晶港社区以邻里基金为平台,凝聚社区群众、企业、商家等多元力量广泛参与小区治理。通过推进各类项目,不断拓宽城乡社区治理资金的筹集渠道,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资金的使用机制,有序引导居民群众参与确定资金使用方向和服务项目,全过程监督服务实施和资金使用。

为了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丽晶港社区用邻里基金作为种子资金,激励居民骨干们自己设计创投微项目并开展持续性服务,引导大家撬动更多资源。居民骨干以微网格为阵地,开展了居民矛盾调解室打造、儿童共享课堂搭建、应急志愿服务队组织、爱心跳蚤市场等各级各类微项目,面向社区不同群体营造共享空间、开展邻里服务,以此解决居民问题,满足居民需求,增进邻里情谊,融洽邻里关系。

(五)抓“微榜样”能量,品牌效能到位

微网格员作为微网实格体系中最末梢的力量,他们并非专职工作人员,但作为小区的一分子,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

社区通过举办“微榜样分享会”、优秀微网格员表扬等活动,让这些榜样人物走到台前,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故事,对表现突出的微榜样给予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团队成员和其他居民的学习热情、进取精神以及公共参与、社区奉献意识。这种正向激励不仅能鼓舞微网格员个人,也在团队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竞争态势,推动整个微网格团队的共同进步。

 

三、实施成效:树立“三零导向”,强化服务“硬道理”

(一)“微网格”实现社情民意“零盲点”

在微网实格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大部分社区微网格成员都有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但丽晶港社区微网格长采用A、B角配备的形式,使得在每个微网格都拥有两个微网格长,他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合理分工,随时关注网格内的人、事、物,让网格内的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上报和处理,将问题化解在网格中。另外“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微网格员配置和培育,确保微网格员不仅具备了基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还能根据各人的特长和优势跨领域协作,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丽晶港社区搭建起的三级网格权责清晰、沟通顺畅,让微网格中的社情民意也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收集和反馈。

(二)“微服务”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微网格员作为社区的一分子,他们凭借扎根社区的优势,与居民生活紧密相连,这种独特的身份定位使得微网格员在服务过程中更能够准确把握小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居民的需求。微网格成员在社区和社会组织的专业引导下自主牵头开展的微服务,以更精细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为群众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这种服务模式使得微网格员能同时发挥自己的居民身份和服务提供者身份的优势,更加精确地抓准群众的需求、更加灵活地应对群众需求的变化,快速调整服务策略,提高服务效率,拉近邻里间的距离,建立起居民间的信任合作关系。

(三)“微治理”实现为民办事“零缺失”

丽晶港社区的微网实格微治理,细化了社区治理的基础内容,以楼栋为单位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方案,形成了一楼栋一特色。在社区总网格的带领和一般网格的支持下,社区建立起“日常走访+柔性化解+专业督导”的问题解决与需求满足模式,在面对复杂或敏感的问题时,首先通过微网格的介入找准问题根源,在沟通中找到利益共通点,减少冲突和矛盾,增进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实现小事化解在楼栋,大事办结在小区,避免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到位的治理缺失。

 

四、经验启示:精细化楼栋治理,超大小区的最小颗粒度

(一)健全优化网格治理体系,打磨最小颗粒度社区治理网格。

依托丽晶港“社区—一般网格—微网格—楼层互助小组”的运行模式,精准匹配组织设置与网格划分,以楼栋为单位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方案,形成了一楼栋一特色,推动实现治理触角全覆盖。

(二)创新驱动网格服务方式,打磨最小颗粒度社区服务事项。

推出“微基金+微项目”服务模式,激励居民自主设计创投微项目并开展持续性服务,以社区“人”的资源撬动更多“物”的资源,将居民关心的公共议题作为社区服务的切入点,将小区治理与居民生活有机融合。

(三)提能增效精准培训,打磨最小颗粒度社区治理能力。

通过搭建居民骨干培训体系,常态化开展社区工作技能线上线下微课堂、微讲座和微会议,营造服务氛围,培育发动居民“微”作用,以“微”榜样力量带领居民着力破解小区治理难题。

(四)深化共建共享格局,打磨最小颗粒度社区参与模式。

推进微网格精准划分,制定微网格建设机制,吸纳多元力量,激发微网格活力,充实基层治理中的“新”力量,实现“人到网中去、事在网中办、情在网中结”,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使基层服务“神经末梢”更具温度。

上一篇: 晋中市住建系统“听民意办实事”物业服务管理专项整治部署工作会召开
下一篇: 浙江嘉兴:用脚步丈量网格 用责任守护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