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7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上海市儿童福利院汪耀黎,用爱与专注守护孤弃儿童成长

民政风采|上海市儿童福利院汪耀黎,用爱与专注守护孤弃儿童成长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充分展现上海民政党员干部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在积极参加人民城市建设和推进上海民政事业发展中的精神风貌及重要贡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6月1日起,上海民政微信公众号推出“民政风采”系列报道,营造“学典型、当先进、作奉献”的浓厚氛围。

汪耀黎,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园区主任。1988年从学校毕业后,汪耀黎入职上海市儿童福利院,33年来坚持奋战在护理工作一线,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科学的护理方法,全心全意为孤弃儿童服务。她用专业与敬业诠释护理的真谛,用爱与专注守护孤弃儿童的生命之花。

热爱事业,平凡点滴中找准人生航向

1988年,汪耀黎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护士学校毕业,怀揣着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憧憬,踏入儿福院工作。面对一双双纯净的眼睛,在老党员和老劳模的言传身教下,她意识到了肩上所担的责任和即将迎来的挑战,明白照料孩子,除了饱含深切的爱,还要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孩子减轻病痛,就此她坚定了要做一名优秀护理员的决心。

在日常工作中,她用心观察经验丰富的老同事的操作方法,虚心请教、勤学苦练、反复推敲、不断演练,经过岁月的磨砺和刻苦地练习,护理工作所需的各项操作技能她熟稔于心,练就一身过硬本领,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护理员。大家在护理中遇到难题,总会与她一起讨论研究,突破瓶颈。对于所掌握的技能,汪耀黎从不吝啬,搭建各种平台向同事们展示护理技能,如静脉输液、鼻饲管插入一次成功、吸吮无力孩子喂养方法等,全心希望孩子们得到更好地护理,她的无私付出收获了同事们一致好评。

勤于钻研,日常实践中不断寻求突破

为探究更优化的护理技巧和工作方法,她沉下心来,琢磨寻找工作中的突破口。在一次次的护理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拓展延伸服务内容,努力为每位孩子提供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为提升护理质量,汪耀黎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医学康复专业学组开展的多课题研讨,提高团队科学养育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如为严重胃食道漏患儿制定针对性喂养、护理方案,为身患鱼鳞病的孩子摸索出一套科学的护理方法等,切实提高了患儿护理业务水平。

病房里曾收治了一位名叫小柏的患儿,他患有严重的胃食道漏,每次喂入的牛奶总从鼻腔里返流出来,有时甚至会忽然全身青紫、晕厥过去。对此,汪耀黎制定了针对性地喂养方案,将他每天所需牛奶的总量进行拆分,每两小时喂哺一次,严格控制每次喂哺量,每次喂完牛奶后竖抱半小时,每隔半小时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面部青紫等异常,采取有效措施。在病房全体护士的积极配合下,小柏的状况有明显改善,每餐牛奶的量也从90毫升提升到了120毫升,每天还能吃两次奶糕。尽管小柏不会开口叫妈妈,可是只要汪耀黎站在他的床边,小柏就会努力地睁大眼睛,朝着她咯咯地笑,这也令汪耀黎信心倍增,更潜心钻研护理技术。

在团队管理工作中,汪耀黎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既让新同志从老同志身上学习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又让老同志从新同志身上获取新的护理理论知识,在病房里树立了勤学苦练、争先创优的好风尚。她善于倾听,她经常与护士们谈心交流,聆听她们的想法,分享工作经验,用积极投身儿童福利事业的激情与正能量去感染身边同事,增强团队凝聚力。

追求卓越,岗位磨练中彰显人生价值

面对儿童护理业务的新变化新发展,如何带领好一支业务精专的护理员队伍,成了汪耀黎思考的重点。她以身作则,加强培训,科学管理,每天晨间出现在护理第一线,查看各项护理操作标准情况,指导护理员规范操作。面对压力,她毫不退缩,充分调动专业骨干的力量,注重选拔人才,通过采取“放手不放眼”的指导方法,指导班组长们在日常管理中提炼新思路、新方法,在护理中专注于孤弃儿童的不同需求,融入专业护理技能,精心守护孩子成长,弥补儿童缺失的情感,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通过探索实践及专业评估,孩子们在智力发育、生长发育等各项指标中都显著提高。

近年来,为更好地发挥护理队伍在孤弃儿童服务中的生力军作用,汪耀黎迎难而上,在服务上求提升,在业务上求合作,在创新上求突破,在她和班组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团队荣获上海市民政局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为创建示范型班组再建一功。

汪耀黎说,孤弃儿童护理工作是一份需要倾注全部的爱、用心去浇灌的崇高事业,爱犹如七彩阳光照耀着每个孩子的心田,爱之花盛开的地方,孩子的人生才会愈加美丽精彩。她如此说,也如此践行。从稚气未脱的学生,到稳重踏实的园区主任,她心怀奉献之温情,以饱满的热情、温暖的言语、真挚的眼神、娴熟的技术,谱写出儿童福利事业创新发展中的美好篇章。

 

上一篇: 多所中学校长寄语高三毕业生:修身济世 求真不慕浮华
下一篇: 河北承德:非遗“霸王鞭” 传承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