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9月08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帮一把”“扶一把”,他们得到“双重”关怀

部分困难家庭处于儿童升学、中年失业、老年独居的困难期,面临社会支持弱、自我认同低等共同困境,急需物质和精神双重关怀。近年来,宝山区民政局推行“物质+服务”救助方式,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为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救助服务,助力困难家庭走出困境。

及早发现+主动介入,做居民身边的暖心使者

“我心里的郁闷,亲戚们都不知道,没想到你们关注到了。”帮扶对象李某握住社工的手,激动地说。

李某患有癫痫,长期在家待业。一家三代六口人,居住条件较差。女儿有绘画方面的天赋和兴趣,但家里难以负担专业的美术教育,妻子终日在外操劳,李某自己不仅不能给家庭带来收入,做家务也有许多不便……这些都让李某积压了许多焦虑情绪。社工了解情况后,把他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提供资源链接、心理疏导、社区支持等服务。通过持续沟通,社工与李某建立了信任关系,还经常邀请他参加小组活动,传授解压小技巧;同时,还为他的女儿链接专业教育资源,发挥其绘画优势。

精准识别、提早介入是救助工作的关键。宝山区以“居民身边的暖心使者”——社区救助顾问建设为抓手,构建困难群众主动发现网络,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数字监测+入户排摸”的方式,精准识别有需求的困境家庭,合理确定帮扶对象,从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居家照料、社会融入等多个维度,对服务对象开展专业评估,全方位了解困境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帮扶。

个案管理+朋辈互助,搭建多元支持网络

季某是宝山区高境镇一名独居老人,也是低保对象。他患有眼疾,自从母亲去世后,便与亲戚朋友不再来往,整日借酒浇愁。家中墙皮脱落,屋内长期不打扫,居住环境很糟糕。

工作人员与季某进行了深入沟通,得知其与亲友、邻居来往较少,原因是不想麻烦别人,加上吃低保,“面子上挂不住”。工作人员为季某制订了个性化的帮扶方案,以拓展社区支持网络为重点,组织了面向独居老人群体的朋辈小组活动,引导他走出家门、敞开心扉,培养阳光开朗的心态。后续回访中,季某的饮酒频率逐渐降低,时常会跟周围邻居打招呼,情绪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宝山区坚持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方式,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强化针对性帮扶。一方面,坚持需求导向,聚焦困难家庭的多样化背景和多层次诉求,加强与家庭、社区、志愿者、爱心企业等力量的合作,完善服务转介机制,构建亲属、邻里、社区等协同支持系统,搭建“一户一条”救助链,共同协助困难家庭走出困境。同时,建立全过程评估反馈机制,动态评估项目效果,及时调整帮扶方案,确保为帮扶对象提供精准有效服务。另一方面,针对失业人员、单亲家庭、疾患(残疾)人员、未成年人、独居老人等群体,研究梳理共性化的帮扶措施,组建朋辈支持小组,组织同类群体分享交流,鼓励服务对象之间搭建情感纽带,形成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精准施助+引导自助,推动困难家庭重拾信心

“儿媳妇终于找到工作了!”把来访的社工请进屋,陈某迫不及待地分享着喜悦。

“人啊,还是要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我这么一把年纪了,也想给孩子们做个榜样。”原来,陈某一家人在家待业有一段时间了,两个孙子还在上学,常年入不敷出。陈某每天心急如焚,在孩子面前又不能多说什么,只能默默忍受负面情绪,日积月累导致精神消极。对此,社工一方面积极帮助解决陈某家的困难,另一方面以心理疏导为重点,通过社区关爱小组活动,鼓励陈某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在情绪得到缓解后,陈某与家人开展了积极坦诚的沟通,儿子儿媳也受到他的影响,开始改变。

宝山区坚持“在生活上‘帮一把’,在思想上‘扶一把’”,以困难家庭增能成长为目标,由社工、心理咨询师提供专业支持,社区居民提供朋辈支持,家属给予情感支持,共同帮助服务对象修复社会关系、发现自身的优点和潜能、建立阳光自信的心态,同时整合社会公益资源和慈善力量,搭建多元帮扶体系,实现服务群体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良性循环。

上一篇: 汛期到来,如何科学避险?这些自救知识需牢记
下一篇: 安徽泾县:突出“三全” 推动社会救助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