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ICEE)和清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联合举办、中国工程师联合体(CSE)支持的“全球视野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系列活动,在清华大学紫清大厦拉开序幕。国际嘉宾和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围绕首场活动主题“人工智能助力能源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Shahbaz Khan),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国际工程教育中心执行主任袁驷,国际工程教育学会联盟(IFEES)秘书长、全球工学院院长理事会(GEDC)执行主任汉斯·霍耶(Hans J. Hoyer)致辞并表达了对会议的支持与期待。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王孙禺主持开幕式。
夏泽翰致辞
夏泽翰高度赞扬工程师们创造新世界的创新精神,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通过优化系统、提高效率和促进可再生能源整合,彻底改变能源领域。他还提到中国在支持非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非洲大陆关键基础设施发展的促进作用。呼吁全球共同携手,以更加明智和可持续的策略推进工作,并通过工程创新和国际合作带来深远且积极的全球变革。
袁驷致辞
袁驷指出工程师在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关键作用。应倡导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特别是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工程能力建设。他表示,清华大学在推进工程教育创新与进步等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以及国际工程教育中心(ICEE)在促进优质工程资源的全球共享和深化国际合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特别指出在线教育领域和提高女性工程师参与度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并展望与全球伙伴携手应对能源与环境挑战的未来愿景。
汉斯·霍耶致辞
汉斯·霍耶(Hans J. Hoyer)提到当前全球正面临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倡导工程师和社会科学专家共同探索前沿设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他指出了工程师和专家拥有塑造行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生态价值的巨大力量。呼吁科学家、工程师和政府通力合作,培养下一代工程师和政策制定者,以实现面向可持续未来的转型。
王孙禺主持活动
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凌文,“国家卓越工程师”获奖者、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蔡蔚,“国家卓越工程师”获奖者、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叶浩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原校长吴小林,德国波鸿应用科技大学原校长、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校长柯宇亘(Jürgen Kretschmann),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刘云鹏(华北电力大学教育处处长刘崇茹代发言),清华大学副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梁琼麟分享各自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或者实践行动。这些工作对于培养卓越工程师,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潜力,特别是在借助人工智能推动能源转型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凌文作报告
凌文作了题为《工程环境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的报告。他指出我国作为工程大国,对工程师培养的重视程度,并特别设立了“国家工程师奖”来表彰工程师们在各自领域的卓越成就。提及联合国鼓励青年成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积极参与者,工程师在实现这一议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推动南南合作和中非合作方面,中国发挥了核心作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利共赢。通过在技术、人才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中国与非洲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推进了双方的发展。
蔡蔚作报告
蔡蔚作了题为《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趋势与人才培养需求》的报告。他指出随着电能清洁化和汽车电动化的发展,工程师需具备专业知识、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特别提到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领域的战略布局,以及对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技术突破的重视。
叶浩文作报告
叶浩文作了题为《AI赋能绿色建造:科技引领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绿色建造理念,正推动建筑业向智能、高效和可持续方向发展。人工智能在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优化方案、提高施工质量和精度,以及预测维护,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
吴小林作报告
吴小林作了题为《重新构想教育的未来——中国工程人才培养的发展之道》的报告。她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等三个高校为例,分享了中国工程教育的创新实践与未来展望,强调了工程教育科学化、服务工业化发展、以及“回归工程”的重要性。提出为应对技术进步和教育公平等挑战,工程教育需在培养模式和教育结构上进行深刻转型。
柯宇亘(Jürgen Kretschmann)作报告
柯宇亘(Jürgen Kretschmann)作了题为《创新工程教育 共创美好未来》的报告。他分析德国工程教育的优势,特别是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早期实习安排方面做出的努力。强调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紧密联系,以及为学生提供稳定、有社会责任感的工作环境的重要性。
刘崇茹作报告
刘崇茹作了题为《勇担“双碳”时代使命,培养卓越电力英才》的报告。介绍华北电力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校企合作上取得显著成果,构建了新型能源电力学科体系和三维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教融合,以科研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中国能源强国建设。
梁琼麟作报告
梁琼麟作了题为《肩负使命,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报告。强调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性,并介绍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产教融合育人新机制。他提到卓越工程师应具备深厚的知识基础、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技术创新性和领导力,以支持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康金城主持特别对话
发展中国家工程能力建设特别对话环节包含“国际合作与新能源工程师培养”“发展中国家工程能力建设新挑战”两个议题。对话由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特聘专家、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原局长康金城主持。
“国际合作与新能源工程师培养”特别对话合影
中国港湾中东区域管理中心总经理杨志远,深圳风向标教育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彪,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继权分别以《中国港湾在中东的市场经营实践》《借助中国产业升级,与发展中国家共建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企业家视角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为题作报告,并和与谈人英国驻北京大使馆发展参赞Rubbina Karruna、柯宇亘(Jürgen Kretschmann)围绕“国际合作与新能源工程师培养”展开研讨。对话嘉宾认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在工程能力建设方面至关重要,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表现更为明显。通过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中国工程师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技能,还能为国际市场做出贡献。实践证明,产学合作、能力建设和技术跳跃发展是培养新一代工程师的关键。
、
“发展中国家工程能力建设新挑战”特别对话合影
深圳诚信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霞(董事长助理苏丽娅代发言),风脉能源国际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朱丹以《深耕非洲本土化新能源生态,助力长期发展》《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开发商在东南亚的建设及挑战》为题作报告,并和与谈人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综合部副主任李鹏飞,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经理姚蔚利围绕“发展中国家工程能力建设新挑战”交流讨论。对话嘉宾指出能源领域国际合作与工程能力建设的紧迫性,强调全球化视野在解决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中的作用。他们倡导跨学科、跨机构、跨文化的协作,以及在工程实践中融合多元文化。
“全球视野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系列活动合影
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150名现场嘉宾和100余名线上观众参加。活动的圆满举行,为深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为工程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产业界人士搭建了一个极具价值的交流平台。这一平台不仅促进了国际间的深入合作,还助力于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优化升级,共同致力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