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福建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号召,走具有福建特色乡村振兴之路,2024年7月15日,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实践队来到南安市水头镇朴一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15日上午,实践队首先来到了朴一村的党建中心。在水头镇镇长潘荣裕及朴一村书记吕子孟的讲解下,实践队了解了朴一村如何从“丑小鸭”蜕变为“白天鹅”,人居环境如何从“脏乱差”变为“整洁美”。近年来,村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党委带头示范、党员坚定拥护、群众积极配合”的三步走善治之道。通过“村容村貌整治”、“产业多元发展”、“乡村文化铸魂”三大抓手,以“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为轴线,全力打造美丽宜居宜业的乡风村景,谱写了乡村振兴的“朴一之道”。该村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图为朴一村书记为实践队进行介绍。
随后,实践队参观了大盈溪项目、双溪水闸及稻田、果蔬种植场。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深入了解朴一村的智能农业建设和整合流转耕地工作。
朴一村充分发挥数智驱动,探索“数字+乡村”模式,科学植入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赋能乡村农业、健康、基层治理等多重场景。以大盈溪田园风光数字农业项目为例,该项目通过建立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并引进智慧育秧工厂、生产机械化等现代化农业技术,实现生产管理、在线监控、气象监测、成虫害监测、远程灌溉的智慧升级;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全面智慧化升级后,项目还积极探索科技与休闲的深度融合,运用AI技术,打造4.26公里智慧跑道,吸引周边群众及运动爱好者到此休闲、健身。同时,朴一村还响应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开岸”行动,整合流转大盈溪沿线“边角料”“巴掌地”土地,不到1个月流转耕地1000多亩,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同时又促进了绿色农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面对队员们的踊跃提问,讲解员一一耐心回答,详细讲述村民们如何在村干部带领下利用现代智能技术打破曾经“靠天吃饭”的农业困境,展示了发展现代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生动诠释了增产增收和居住环境改善带给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这让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青年学子们深受启发。
图为队员拍摄流转稻田。
图为实践队与水头镇镇长、朴一村书记、讲解员合影。
实践队在村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村内的多个口袋公园,学习朴一村提出的创新性“无偿拆迁”思路及经验。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共有近30户村民在村道旁新建或翻建房屋时遵守村规民约主动退让空间,有效解决村道狭窄、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朴一村还通过留存“产权证明”、无偿拆旧、完善村规民约等创新举措,有力推进旧村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创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村居。
村书记吕子孟指出,乡村振兴需要新思路、新想法,不能固守成规,并鼓励实践队应发挥自身优势和青春活力,以开放的思维、务实的态度,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为乡村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实践队也与书记进行深入交流,拓宽思维,开拓眼界,为乡村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图为村书记带领实践队参观村庄口袋公园。
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放眼朴一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正逐步从“规划图”变为“实景图”。(侯雨莹/文 | 林闻雨 阮向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