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曾宇婷 文学与新闻学院通讯员:李展宇 雷雅琪)自1973年出生在花石镇,胡燕平从未远离过这片土地。时间自顾向前,刻进她的皱纹里,又与她的脉搏同频共振。她见证了这里莲花51载的荣枯,时光穿针引线般将她的一生和花石这片土地交织在一起,她称此为“命运”。从一个普通的江南小村,到被评为湖南十大农业特色小镇,她有太多欣喜与期盼。又是一年荷风至,赶趁暑期三下乡契机,走进51岁的胡燕平,一个湘莲加工厂的普通女工,看看乡村振兴巨轮从小人物身旁驶过时撒下的那一片绿荫。
乡村振兴擘鸿篇,花石百姓尽欢颜
一颗莲子蕴含的能量有多大?从一个居住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75户、贫困人口5131人的西南乡镇,到建有万亩湘莲种植基地,被评选为湖南十大农业特色小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的示范性乡镇,这一切都与莲子密不可分。当问及胡燕平对于家乡这些称号有什么看法时,她满心欢喜,一旁与她共同劳作的同事们同样面露喜色。“这些数据和称号,我们倒是搞不懂,我只知道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胡燕平在当地的一家湘莲加工厂务工,负责将色选机筛选过的莲子进行人工精筛,确保产品质量。小小的工厂车间里,五六个年龄相仿的阿姨们并排而坐。而这样的车间,在花石镇还有许多。
“从我家到上班的工厂,步行只要两分钟。”胡艳萍分享道。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花石镇拥有大型湘莲种植园,在有关政策扶持下,花石镇共有湘莲产业相关企业600多家,湘莲加工贸易企业近百家,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像胡燕平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并非个例,而是当地湘莲产业高速发展下背景下花石百姓的一个集体缩影。“我在这里已经上了十多年的班了。这些都是我在村里的邻居们,我们离这个厂最近,就一起来这里上班了。”胡艳萍指了指身旁的阿姨们,脸上是荡漾开的笑意。
“我衷心感谢我们厂长,把这么好的岗位留给了我们。”当地企业家、致富带头人不忘来时路,扎根故土,心怀花石,为当地创造了丰富的就业岗位。近年来,花石镇积极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招商引资活动。完善的产业链,便捷的交通,吸引了当地大量民众就业。“你们想,我们又没太高的文化,一直在家务农,也没有掌握什么独到的技术。”聊到在湘莲加工厂就业这段经历,胡燕平饱含深情,满是感激。“能在这里上班,我真的很幸福。”小小的莲子,不仅蕴含振兴乡村的经济力量,还是当地人民对于花石永久的眷念印记,更是刻在每一个花石人民心头的文化符号。正如藕丝一般,莲花往下扎根,厚植在这片土地上,而它的另一端系着的是每一位花石人。
千年莲乡谱华章,晨兢夕厉不改色
从一盏田间的莲蓬变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各色莲产品需要什么?加工厂内,一袋袋完成粗加工的磨皮白莲被送到这里,胡燕平和她的同事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灵巧的双手,细心挑拣。“这些是坏掉的或者品相不好的莲子,都是我们靠手工筛选出来的。”只见胡燕平用双手在筛选盆里快速拨动,一颗颗莲子在她的抚动下个个饱满圆润,净如蚌珠。“在这里上了十几年班,我们几个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是厂长都肯定过的。”谈到工作难度时,胡燕平表示,工作难度从不是挡在花石人民致富路上的绊脚石,湖南人特有的“霸蛮”精神在花石人民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他们相信,财富是靠双手创造的。
“我每天早上七八点左右就过来了,自己带饭,晚上七八点再走。”问到工作累不累时,胡燕平连忙摆了摆手:“现在农活也少了,闲着也是闲着,每天在这里工作我们心里格外踏实。”在她们心中,这份工作早已不止属于自己,湘莲作为当地的标志性产品,已经成为了当地对外的一张名片。“做好手头的工作,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嘛。”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湘”莲是花石的标志,而这里的每一位勤勤恳恳,踏实细致的人民也成为了“莲”的代言人。
“之前产品加工全部都是由人工完成的,时代发展了,很多环节现在都被机器取代了。”谈到近几年花石镇莲产品产业链变化最大地方时,胡燕平如是回答。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近年来湘潭县致力于打造国家级农业强镇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大力推进花石湘莲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努力引进湘莲精深加工转移企业,同时在县内大力发展湘莲加工企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产品加工质量、效率大幅提升,切实带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缪力同心奏协乐,携手翘盼乌托邦
“担忧是多少都会有一些的,我们也怕因为机械化失去这份工作。”胡燕平的笑意里带着些许担忧:“之前还有更多人来这打工,后来厂里采购了机器,不用这么多人了,他们现在只能去外省了”在时代向前,带来了经济效益,也碾过了一些小人物的身躯,投下些许担忧的影子。“当然我相信,厂长他们会照顾我们,这份工作还是很牢靠嘞。”胡燕平表示,时代发展是必然的,有机遇也会有困境,她相信在这片属于花石人民的土地上,所有困难都能迎刃而解。“凡事想想好的方面嘛,要是产业加工这块真的不需要我们这些人了,那说明我们村镇已经发展得相当好了,我相信每一个花石人都会由衷地感到自豪!”
“日子真的越来越好了,村里原来哪里有水泥路啊,这几年的发展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们村真的发展起来了啊,日子只会越来越好!”说到情深意切之处,胡燕平激动不已。从越来越宽的水泥路,到不断增加的家庭收入,胡燕平和工厂内其他阿姨讨论了起来。“我儿子去另一个公司,发展得也好嘞!这一切都要感谢政府的政策啊!”走过嘈杂的机器流水线,胡燕平开始介绍起每一台机器的工作原理,“之前哪里有这么好的条件,现在的生活是真充满了盼头哩!”在堆满莲子的车间里,机器轰隆,一条条生产线满载产品运往下一个车间,而胡燕平面不改色,因为她找到了自己的莲花。
数千年前,当第一株荷花在此绽放后,种莲的传统便代代延续,生生不息。在光阴的脚步声中,莲又被冠之以“湘”,在新时代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从无到有,从不可能到可能,花石镇因为每一个小人物的努力而日新月异。透过每一面小人物的多棱镜,折射的是大时代。去挖掘每一个小人物的生活与智慧,启迪当下,也能引导未来。“你们怎么不去采访我们厂长嘞,他才是了不起的人,比我们有名嘞!”面对镜头,胡燕平有些许羞涩,却还是笑得灿烂。她或许不知道,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乡村振兴舞台上的主角。乡村振兴的故事,由每一个人谱写。
闲聊之际,一位阿姨问道:莲花的花期有多长?“每年六月份左右花就开了,一直开到八九月份。花全开的时候整个镇上随处可见……”胡燕平开始讲述小镇上每年夏天宁静祥和的景象。渺渺清风,荷田微漾。今年小镇的景色一如既往,蝉似鸣,荷似景。在这番景色的背后,是每一个花石人民生活的蒸蒸日上。只要乡村振兴的初心不改,花石的莲花必将常盛,花期永驻。
在采访结束时,胡燕平走出了加工厂。时近日暮,夕阳温厚如琥珀,向东倾撒,如春日播种般,落遍花石大地,而时光亦是如此。在花石这片土地上,见证时代发展变迁的,除了向阳而生的藕花,还有世代居住于此的花石人民。“我是土生土长的花石人,我一生基本上都在花石度过,莲花对于我的意义正是生命于我的意义。”胡燕平翘首望了望日落的方向,落日余晖洒在她的脸颊上,又回到了工厂之中。在漫长的时间里,在花石这片土地上,人们不断出发,再回到这里;他们一面挖掘,一面埋葬。
时逢仲夏,莲蓬里莲子颗颗饱满,每一颗都是花石人民用汗水播下的致富梦。时光不语,静观时代。莲子会被农人从莲蓬中取出,饰之以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触过每一位花石人民的指尖,带上花石镇五万余名百姓的夙愿,运往无穷的远方。乡村振兴的巨轮不会停歇,在花石镇这一站,它掀起了荷香阵阵,带来了花石人民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