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心为舟,以陪伴为帆,为给福利院的小朋友们带去欢乐与温暖,同时引领他们感受非遗文化与红色精神的独特魅力。在七月的暖阳下,河南工学院经济学院“青葵向阳,为爱启航”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4日至5日前往新乡市社会福利院,开展了一场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非遗团扇绘童心,红色文化润心田
非遗团扇活动伊始,活动负责人以绘声绘色的介绍,引领小朋友们走进了团扇艺术的世界。随后,志愿者们与小朋友们结对子,并肩而坐,共同拿起画笔,在空白的扇面上挥洒创意与色彩。
小朋友们全神贯注,每一笔都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他们或精心勾勒,或随意挥洒,将心中的梦想与情感化作一幅幅色彩斑斓、充满童趣的团扇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更成为了他们心中红色情怀的生动写照。
二、竹编技艺传薪火,红色精神永流传
随后,非遗竹编活动将此次社会实践之旅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志愿者们化身为技艺的传承者,耐心细致地向福利院的小朋友们传授着“压一挑一”的平面竹编技法。小朋友们则满怀好奇与热情,在志愿者的悉心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将一根根细长的竹条编织出一幅幅充满创意与情感的竹编画。
随着编织的进行,一幅幅作品逐渐显现出它们独特的魅力。“盛世中华”的壮丽、“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榜样力量、“我爱中国”的深情告白……这些字样在竹编画中熠熠生辉,不仅表达了孩子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崇高敬意,也仿佛是一曲曲传承红色精神的赞歌,在竹编的经纬间流淌,生生不息。
三、花语寄青春,启航新征程
随着古法拓印活动的临近,活动负责人以轻柔的声音向小朋友们详细阐述了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并细心地将所需材料分发到每位小朋友手中,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充分享受这一独特的艺术体验。一切准备就绪,小朋友们兴奋地围坐在桌前,开始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创意,精心挑选并搭配着各种鲜花,当一朵朵鲜花被轻轻铺放在布包上时,整个房间仿佛被一股清新的花香所包围,让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的环节更是充满了趣味与挑战。小朋友们手持手工锤,小心翼翼地敲打着花瓣,将自然之美通过古老的拓印技术定格在包面上。随着锤子一次次轻触桌面,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整个空间都弥漫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那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探索,也是对自我创造的喜悦与满足。在这个过程中,花香与笑声交织成一首美妙的乐章,不仅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古法拓印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份独特的体验,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拂着孩子们的心田,引领着他们踏上新的旅程。
四、铭记“七七事变”,传承英雄精神
在这一环节中,社会福利院的小朋友们迎来了两位满怀激情的志愿者,他们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为孩子们讲述“七七事变”那段不可忘却的历史。两位志愿者以孩子们易于理解的方式,缓缓铺陈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将“七七事变”的始末娓娓道来。
尽管语言简练,但每一句话都沉甸甸地承载着历史的重量,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这一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讲述完史实后,志愿者的声音变得更加坚定而有力,她们深情地呼吁:“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那些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勿忘国耻,将这份记忆化作前行的动力,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一刻,孩子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他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英雄精神的激励。这场宣讲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激励他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勇往直前。
在这片充满温情的土地上,有一群特别的孩子,他们的心灵如同初绽的嫩芽,渴望更多的温暖与呵护。通过此次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让这些孩子不仅亲手触摸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更能在心中种下热爱祖国的种子。每一幅团扇的绘制,每一根竹条的编织,每一次古法拓印的尝试,都是志愿者们对他们未来成长的深情寄语,希望他们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自豪地拥抱自己的文化根源。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关爱行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见证。志愿者们以满腔的热情与不懈的努力,为这些孩子带去更多的欢笑与希望,让爱与红色精神的光芒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供稿: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