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新兴向农”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绍兴市坝头山村,通过参观陆游故居、体验新兴农业、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在陆游故居感受到深厚的爱国情怀,认为乡村振兴应传承这种精神。同时,团队成员目睹了新兴农业的发展,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乡村经济的重要性。此外,学子们还通过文化活动助力村民文化涵养的提升,展现了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新兴向农”社会实践团队的实践围绕乡村再振兴展开,根据这一主题,锁定了正处于乡村振兴前沿阵地的坝头山村作为实践地点,其作为一个典型的乡村振兴实践基地,让团队更直观地观察和了解政策实施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影响。
去到陆游的乡村世界,团队大致走过了以下五个实践点。在闫景路老师的带领下团队参观了放翁家训馆,对古代诗人生活的乡村世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依托如此丰富的文化精神财富,坝头山村迈开了乡村振兴的脚步,也理解了这种文化遗产为现代乡村振兴提供的宝贵精神财富。
团队在老师的指引下参观翁家训馆
紧接着团队去到传统弓箭研究基地,体验了弯弓射箭与软笔,用特色体验吸引游客的到来,文旅结合科学致富;在陆游书社,团队的队员为小朋友带去了精彩的课堂,有趣味手工课,熔岩实验以及书法课,引人入胜的讲解与互动问答让知识的种子深根;宋韵茶咖,是茶文化适应时代的创新,茶与咖啡的结合,即满足了团队刻在DNA里对茶的喜爱,又满足年轻人爱喝咖啡解乏的需要,让年轻人爱上“茶咖”。 陆游故乡的经济发展展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从传统农业到新兴的乡村旅游,地方政府和农民共同探索了多种增收渠道。这种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为团队提供了实践样本和思路,团队得到了在乡村振兴中需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径的启示。
陆游书社,团队队员与小朋友们的精彩课堂
接着团队来到了农耕试验田,走进稻田,挥舞锄头,在闫老师的介绍下团队切实感悟了“以农为本”的内涵,试验田的维护成本很高,但为了前来研学的小朋友有更好的体验,坝头山村村民依旧坚持着。当地政府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广绿色农业,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为其他乡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队员们走进稻田,体验村民的坚守
最后是实地访谈,团队拜访了几位村干部,村民以及退伍老兵,恰巧遇到休整道路排治污水。退伍老兵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如何将军人的精神融入乡村建设之中。村干村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乡村的环境改善默默奉献着。
队员们在与村民们进行访谈
在总结了坝头山村的实践活动后,团队聚集在一起,分享和反思这段宝贵的经历。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共同面对挑战。这不仅提高了团队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各个成员发挥着自己的长处,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同时增进友谊,在团队的人生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团队整理实践所得资料、照片与成果的过程不仅是物品的整理,更是心情的调整和思想的沉淀。团队成员们一边回忆着每一个学到的技能和经历过的感动,一边讨论未来如何将这些经验融入到团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在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成长与不足,为再次起航做好心理准备。这个过程不仅加深了团队对乡村文化和农耕生活的理解,也使团队更加期待未来的探索和学习旅程。
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团队能够真实感受到坝头山村及类似乡村的发展现状和挑战,从而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团队发现,坝头山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遗产,但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结构单一以及人口流失等挑战。这些挑战要求团队制定综合性的发展战略,结合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团队参与了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起了信任和共识。通过与村民的深入交流,团队了解到他们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需求,这些成为了团队制定发展计划和政策建议的重要参考。团队成员意识到,乡村振兴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同时尊重和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传统。这种综合性思维和跨学科的学习经历,为团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乡村振兴的准备阶段不仅仅是一个实现经济繁荣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化社会认知、提升个人能力的过程。通过这段旅程,团队不仅理解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也发现了自己在这一进程中的角色与责任。团队期待着未来,将继续努力,为坝头山村和类似地区的乡村振兴贡献团队的力量,与当地居民一同追求更美好、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队员们在田间地头的合影
(通讯员:王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