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梨子,卖向全国各地;一粒莲子,变出百种产品;一粒种子,成就了“中国稻种第一县”。近年来,建宁县在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大力保护生态,发展绿色特色产业,如今的建宁,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6月22日,“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福建站采访团来到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
建宁是中国黄花梨之乡,福建“母亲河”闽江发源于此,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的春花农场,是一家专业从事生态农林业的综合开发,打造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为一体的综合企业。
建宁县文体和旅游局探索新形势下旅游模式,结合农旅的发展的中国农业发展大趋势,利用建宁作为农业大县的发展优势,推出“我在闽江源头有棵树”果树认养活动,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助农促销费。农场春花农场负责人陈春花告诉记者,农场每年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30余人,年培训果农200余人,力求创新突破,改变传统农民靠天吃饭,产品单一的经营模式。
山上种梨,又种桃,田里还有建莲和一大片的杂交水稻制种,这是建宁县农民的“致富套餐”。这些特色农业已成为建宁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建宁种莲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时间,是“中国建莲之乡”。坪上梯田周围山峦密布,地理环境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富含硒元素,昆虫繁多,传粉介质多,有利于莲子授粉生长,灌溉以天然山泉水为主,所产莲子品质优、质量好,产量为建宁全县最高。
近年来,通过政府推动+基地拉动+企业带动+品牌促动+科技驱动,全县种莲面积稳定在5万亩,总产通心白莲3000多吨,目前,建宁县莲子全产业链产值达23.4亿元。
说起建宁杂交水稻制种,知道的人都竖起大拇指。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全县80%的农户从事育种。2021年全县制种面积达15.3万亩,预计年生产优质商品种子3500万公斤以上,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2%和20%,有“北张掖 南建宁”美誉。建宁县人民政府县长陈显卿表示,建宁4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制种,因这粒小种子,建宁农民成了“土专家”,有了增收致富的“法宝”。
梨子产业产值8.51亿元,杂交水稻制种产值19.43亿元,所带动的立体种养、休闲旅游等多产业融合的产业产值达20亿元以上。
建宁县里心镇上黎村的明一海峡“云上牧歌”生态牧场是建宁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拥有秀美的风光及特色景观。凭借优美的田园风光以及樱花大道、荷兰风车等特色景观,吸引众多游客,使有机牧场摇身一变“网红打卡点”。生态牧场是明一海峡“云上牧歌”田园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云上牧歌”田园综合体,包含了二十个生态体验项目,充分利用建宁县的森林资源和地貌特点,集合大型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度假、田园生态居住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