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19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非遗之花绽社区 文化薪火共传承 中国社区发展协会联合新华网共同发起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倡议活动

4月11日,由新华网主办的2024非遗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案例总结交流会在广东省肇庆市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举行。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应邀出席此次会议,并与新华网联合发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倡议活动。

新华网在线教育分公司总经理孟源在致辞中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特质,是铸就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为了探索非遗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新华网启动了2024年非遗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案例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积极参与,接收到了近200余个实践案例。通过征集活动,加强深度探讨,传播真知灼见,新华网将一如既往发挥自身优势,忠诚履行主流媒体职责,彰显主流媒体责任担当,大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会上,中国社区发展协会联合新华网共同发起“非遗文化进社区倡议”。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陈开艳在倡议中提出,社区文化建设是动员居民参与、培育社区认同的重要平台。协会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并专门设立社区文化发展基金。非遗进社区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既实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又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这种创新模式既滋养了居民精神生活,又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更创造了经济价值,形成文化保护与社区发展的良性循环。非遗文化进社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创新,通过激活文化传承的“神经末梢”,既夯实了社区治理的文化根基,也为非遗保护提供了鲜活的现实土壤,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润城”的社会价值。非遗文化赋能社区治理,构建基层文化发展新生态。随着此类实践的深入推进,“文化兴、邻里亲、治理优”的基层发展新图景也将徐徐展开。她同时表示,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将为非遗文化进社区搭建桥梁和纽带,一是积极向各地社区进行非遗文化推介,通过中国社区发展协会社区高质量发展共同行动、幸福家园行动等项目带动,推出如非遗社区展示体验空间、非遗达人社群、社区非遗经济等样态。二是搭建社区非遗文化的跨区域互通平台。包括全国社区春晚非遗节目选拔与展示,同时,今年10月底将举办“让社区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首届社区发展(国际)博览会”,此次博览会将设非遗文化进社区的展示专区,呈现在社区非遗文化浸润下有温度、有品质的幸福家园场景,实现社区间、区域间的非遗文化交流。三是搭建中国社区文化与世界互通的桥梁,运用社区场景,通过非遗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充分展示中国社区文化的新高度。

在倡议中,陈开艳呼吁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社会组织、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以及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非遗融入社区的文化建设中来,贡献案例、分享经验、凝聚共识、共同协作,将社区建设成为传承文化的沃土、创新治理的示范窗口、共享幸福的温馨港湾。

与会专家、其他嘉宾围绕职业院校非遗如何协同社会化发展,进行了圆桌交流。

在当日活动现场,主办方公布了2024非遗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案例征集结果。来自浙江职业技术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等8所院校的代表以主题演讲的形式分享了案例经验做法,交流了案例的实施过程与体会。同时,开启《AI赋能非遗传承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智能传承与创新》的专题讲座,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整体趋势,分析了相关大语言模型的技术特点,并对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推进非遗传承,推荐了相关的路径和解决方案。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非遗实物展示,20多项与职业教育融合非遗项目现场展示非遗产品和制作技艺,给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促进文化交流。

上一篇:珍宝岛药业:构筑发展新优势 推动中药国际化进程
下一篇: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八旬伉俪的“生命之约” 青梅竹马到白首偕老 最后一份“情书”献给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