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郫都区中医医院胸外科传来喜讯!成功完成了区域内首例“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即Tubeless)下单孔胸腔镜手术”。这也意味着,郫都区在肺部疾病治疗领域无管化治疗有了新的提升!
医患携手,共克肺癌难关
两年前,唐先生在体检中发现了肺结节,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我院就诊。经过一系列严谨细致的辅助检查,医生考虑他患上了早期肺癌。这个消息如同一颗巨石,压在了唐先生的心头。
而更让唐先生感到恐惧的是,全麻插管以及手术后保留引流管的痛苦。这些场景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让他内心产生了抗拒,对手术治疗望而却步。
胸外科张立明主任得知唐先生的顾虑后,第一时间与他进行了充分沟通。随后,张主任联合麻醉科专家,展开了一场缜密严谨的讨论。他们从唐先生的身体状况、病情特点到心理状态,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评估。经过反复权衡,医生们一致认为,可以为唐先生实施“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Tubeless)下单孔胸腔镜手术”。
张主任将这种创新的手术方式告知了唐先生。在详细了解手术过程和优势后,唐先生终于鼓起勇气,接受了手术治疗。
手术当天,整个过程紧张而有序。术中无需进行气管插管麻醉,医生仅通过一个长约2 - 3cm的胸腔镜切口,借助胸腔镜手术特殊器械,精准地进行着手术操作。
术后仅半小时,唐先生便迅速清醒过来。3小时后,他就能轻松地起床下地活动了。唐先生感慨地说:“手术过程比我想象中轻松太多了,感觉就像做了一场梦。”术后当天,他便顺利恢复了进食与饮水,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好。他对手术过程和效果非常满意,对医生们的高超技术赞不绝口。
在胸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5天后,唐先生康复出院,重新迎来了健康的生活。
揭秘Tubeless技术:无管时代的“秘密武器”
Tubeless技术是一种非插管微创胸腔镜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无需进行气管插管,能够保留自主呼吸,也不用放置导尿管,术后更无需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要知道,胸腔引流管往往是造成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的“罪魁祸首”。因此,Tubeless技术也被形象地称之为“无管技术”“超微创技术”。
Tubeless技术:精准“无管”手术,让患者不再恐惧
张立明主任介绍道:“精准的‘无管’肺手术,让病患面对手术时不再感到恐惧。”而Tubeless技术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得力助手。在胸腔镜微创手术的基础上,Tubeless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而麻醉方面的优势主要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能够有效避免传统全麻下气管插管所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如气道损伤、声音嘶哑等,进而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为患者的术后恢复提供有力保障。二,可减少全麻药物的使用剂量。如此一来,术中患者的循环系统更为稳定,苏醒过程也会更快且更加平稳,让患者能更快地恢复意识,减少身体的不适感。三,可以有效降低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减少术后恶心呕吐、胃肠道功能恢复缓慢、苏醒期躁动和谵妄等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能加速术后康复进程,患者术后能够更快地进食进水,促进胃肠功能尽早恢复,并且能够更早地下床活动,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
由于患者无需气管插管、导尿管和胸腔闭式引流管,术中能够保留自主呼吸,对麻醉药、肌松药的使用也大大减少。这不仅加快了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减轻了术后疼痛,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医疗成本,还完美契合了现代胸外科快速康复(ERAS)的要求,实现了胸外科手术“整体微创”的目标。
持续创新,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理念
郫都区中医医院胸外科始终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索创新。积极推动胸外科与麻醉科联合发展的“无管”微创理念和技术,将“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理念贯穿于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推进术后加速康复(ERAS)措施、改善病患围手术期体验,成功将“无管”微创胸外科手术应用于早期肺癌、纵隔肿瘤等疾病的手术治疗中。这一技术的进步,意义远不止于疾病的治愈。它更像是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患者的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生命质量。
未来,郫都区中医医院胸外科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加大无管微创手术的推广力度,让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快速康复、无痛治疗带来的新生活,开启更加美好的健康篇章!(谢光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