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如何办好民生实事?在就业等老百姓关心的领域,各地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探索了哪些做法?本版今起推出“会后探落实·办好民生实事”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不断开发基层岗位
优先贫困家庭学生
见到李智娟时,24岁的她正熟练地整理手头的文件,并不时拿起手机与同事对接业务。李智娟的老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在她很小的时候,全家通过政府组织的移民搬迁,从六盘山下的固原市搬到了贺兰山下的银川市郊。
“准备毕业那会,家人、朋友都期盼我找一份好工作。但一直到临近毕业,我都比较迷茫。”李智娟说。当时,她还是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在毕业季始终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岗位。
“后来辅导员告诉我,金凤区良田镇政府有个不错的岗位。我可以先去实习,积累工作经验。我觉得与其在学校等待,不如走出去,试试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
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积极对接下,李智娟来到了良田镇。“干了一个多月,觉得工作离家近,又有成就感。因此,我决定报考‘三支一扶’招录考试。”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招募300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的契机,李智娟应聘成功,如今已成为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的一名纪检干部。
李智娟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因为她顺利就业,全家成功脱贫,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今年,我们将继续优先招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家庭和低保家庭毕业生。”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魏昕告诉记者,在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上,宁夏不断开发基层岗位,扩大政府类项目高校毕业生录用规模。
“我们不断完善基层就业政策,落实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优惠措施,扩大机关事业单位空缺岗位招录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例,开发城乡社区等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扩大‘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免费医学生、西部志愿者等基层就业项目招募规模,近年来取得积极效果。比如,‘三支一扶’计划实施15年以来,瞄准贫困地区需求,在招募名额上向西海固地区学生倾斜,在招募岗位上向扶贫项目倾斜,优先招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家庭和低保家庭毕业生。”魏昕介绍。
依托劳务输出组织
帮助村民就业增收
今年,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卡孜乡苦确普村的村民扎西平措过了一个好年。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村里的劳务输出合作社,扎西平措的收入超过了两万元。
“去年我参与了乡里的洪沟治理工程,在家门口就业,不但收入提高了,而且比平时去外地打工更加稳定。”扎西平措说。
2019年,卡孜乡成立了劳务输出组织,吸收乡里600多名劳动力。当地村民加入了合作社,获得稳定的工作机会。“此前,我们卡孜乡农民外出打工,常常是在阿里、那曲等偏远的地区。有的时候村民要在那边等待20多天,才能遇到一个打工的机会。”卡孜乡党委书记白玛扎西说,“大家过去零散打工,一年劳务收入几千元到一两万元不等,收入低、波动大。现在,大家依托劳务输出合作社,不仅稳定,务工收入平均能达到两万多元,最多可以达到四五万元。”
乡里集中承揽项目,不但帮助农牧民更好就业,也稳定了企业的用工信心。扎西平措参与的洪沟治理工程是白玛扎西去年谈下来的项目。2020年,南木林县要开展工程项目建设,建筑公司找到白玛扎西,询问卡孜乡是否能够为项目提供劳动力。
白玛扎西答应下来,随后组织乡里总计200多名村民参与项目。大家伙儿白天在工地工作,晚上回家。如果有农活影响第二天的工作,乡里就进行劳动力调配,既保证了村民收入,也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进度。据介绍,仅该项目就给卡孜乡参与工程建设的农牧民发放报酬近200万元。
“除了洪沟治理工程,乡里还承接土地平整、安居点工程施工等项目。如今,卡孜乡的劳务输出已经成了一块响当当的用工招牌。”白玛扎西说。
目前,卡孜乡组织的劳务输出以体力型劳动为主。白玛扎西觉得,长期如此没有竞争优势,村民的收入提升也有限。今年开始,白玛扎西准备安排更多有条件的村民学习厨艺、挖掘机等技术,实现更高水平的劳务输出,进一步提升劳务输出的含金量。
不仅如此,村里一些农牧民挣了钱、学了技术后还自己开办企业。仁青是卡孜乡的劳动能手,经常在外地打工的他学习了不少技术。经过这几年的积累,他购买了小型工程机械,开始承接一些工程项目。
如今在西藏,这样的劳务输出组织还有很多。据西藏自治区人社厅介绍,2020年西藏共建立652个农牧民转移就业基地,发展7800余个农牧民劳务输出组织,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61万人,劳务收入达47.1亿元。
用好公益岗位政策
安置城镇困难人员
“多亏了好政策,政府给我在镇上安排了保洁公益性岗位。不仅每月有固定收入,还能在家门口就业,方便照顾生病的妻子。以后日子有奔头,生活更幸福。”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明阳镇人韩良平说。
韩良平今年57岁,妻子股骨头坏死不能劳作,儿子读高中。韩良平没有一技之长,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就靠他种地和就近打散工维持。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明阳镇政府安排韩良平负责街道保洁工作,每个月有1600元的固定收入,一年收入近两万元。
据介绍,恩阳区统筹用好用活公益性岗位政策,今年累计开发保洁、助残、护林护路、志愿服务等专项公益性岗位2300个,安置城镇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02人。
为精准施策,恩阳区在各镇(街道)设立就业困难人员综合服务窗口,全面调查摸底城镇失业创业情况,主动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做好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留岗职工就业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群众点单、政府派单、学校接单、就业订单“四单”培训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吸纳人员参加适岗培训,提升就业质量。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做好用工需求,落实订单定向劳务输出、支持培育建设劳务团队、推进就业创业担保贷款等举措,促进就业创业。
在稳岗就业上,恩阳区不仅为就业人员“搭好桥”,还致力于“扶上路”。去年刚从部队转业的退役军人马腾斌,退役后一直待业在家。今年“春风送岗”活动期间,当地政府走入马腾斌家中,积极动员他参加系列招聘活动、查阅选择就业岗位信息。最终,马腾斌与四川永润欣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用工合同,月收入有3500元。
据统计,截至2月底,全区累计收集发布操作工、安保员、仓库管理员、销售员等就业岗位两万余个,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543人次;帮助临港产业园、食品工业园等企业招募工人200余人,分批次组织到浙江总部培训,助力稳岗稳产。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15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