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同心振乡向阳筑梦”的青春使命,凝聚青年力量赋能乡村振兴,7 月 3日到 7 月 5 日,河南农业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奔赴荥阳市余顶村,以三天沉浸式实践活动,将劳动奉献、红色传承与政策宣讲融入乡村建设,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与乡土的双向奔赴。
躬身田间:以劳动之姿守护乡村底色
实践首日,团队成员扛起锄头、手持镰刀,化身“乡村美容师”,投身余顶村公共区域除草行动。烈日下,青年们俯身拔除杂草、清理碎石,汗水浸透衣衫却始终干劲十足。“原来除草不仅是体力活,还得讲究技巧!”队员小李在村民指导下掌握了区分杂草与作物的诀窍。经过一天协作,原本杂乱的空地焕然一新,村民们纷纷点赞:“孩子们用双手扮靓了村子,这股子朝气让村里都亮堂了!”劳动间隙,团队还与村民交流村庄规划,为环境美化提出创新建议,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振兴动能。
果香沁心:以产业之思赋能乡村发展
次日,团队深入余顶村果园,与果农共赴丰收之约。我们跟着村民穿梭在田间。翠绿的黄瓜带着小刺挂在藤蔓,轻轻一拧便摘下;长豆角藏在叶间,需顺着藤蔓耐心寻觅;紫红的李子沉甸甸压弯枝桠,小心托住果柄扭转摘下。我们装满竹筐,欢声笑语回荡,丰收的喜悦在果香中蔓延。
红心向党:以信仰之光赓续乡村血脉
为厚植红色基因,团队走进当地烈士陵园开展主题教育。松柏苍翠间,青年们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默哀致敬;在纪念馆内,泛黄的家书、锈迹斑斑的军刀、珍贵的历史影像,将那段烽火岁月娓娓道来。“原来我们脚下的土地,曾有无数英雄用生命守护!”队员小刘在参观笔记中写道。沉浸式的红色教育让团队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是精神的传承。他们将红色故事带回余顶村,用青年视角创作宣讲稿,让革命精神在乡村振兴征程中焕发新生。
声入民心:以青春之声点燃乡村希望
活动收官日,团队以“同心振乡向阳筑梦”为主题,为村民带来入户宣讲。三下乡对村里老人和小孩入户宣讲乡村振兴策略意义重大。老人是乡村历史的见证者,向他们宣讲,可激发其参与热情,传承乡土文化与经验;小孩是乡村未来的希望,启蒙他们对乡村振兴的认知,有助于培育建设家乡的意识。通过入户宣讲,能以通俗语言让晦涩政策变得易懂,增强乡村群众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使乡村振兴理念深入人心,推动乡村发展从“外部输血”向“内部造血”转变,为乡村长远发展凝聚内生力量。
在宣讲之余,我们还学习粮仓与研磨知识以及在合作社了解作物特产。通过实物展示与生动讲解,大家了解到传统粮仓防潮防虫的智慧设计以及新式粮仓,认识了石磨、碾子等古老研磨工具。老人们分享过去的储粮经验,在实践中感受传统农耕文明,加深了对乡村历史文化的理解,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传承的活力。
通过三天的实践,是青年与乡土的深度对话,更是“同心振乡”信念的生动诠释。河南农业大学“同心振乡,向阳筑梦”三下乡实践团用汗水浇灌希望,以智慧点亮梦想,将“向阳筑梦”的种子播撒在余顶村的土地上。未来,他们将继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书写更多动人篇章。